第四章对决
朱慈烺这边还在耐心的等待数据反馈,项煜这老头三天之后再来上课问的问题明显刁钻了不少,对朱慈烺上课的小动作也是管的更加严格,朱慈烺暗地里让小魏子在一旁把问题都记下来。
果然当日朝中就传出太子嘻游不敬师长的流言。为此在请安的时候周皇后还说了他几句。
又三日项煜在问一些超纲的问题,朱慈烺答不上来。不过李若琏也带着数据回来了,但是小魏子打探到项煜跟其他几个侍读说太子读书不用功,明天要上本。
第二天朝会项煜趁着崇祯上朝高声喊道:“陛下,臣有本奏,太子嘻笑不敬师长,让侍卫骚扰乡里,吾自觉难以管束,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崇祯听后心里一抖,这个可比后世请家长严重多了,在这个尊师重教的时代,老师说教不了,那太子岂不是沦为天下笑柄!崇祯非常生气,立刻诏令朱慈烺上殿。
朱慈烺正在上课呢,一听崇祯招他上殿,不用想就知道是项煜这老头在搞鬼,不过朱慈烺不理解这家伙哪来的勇气跟太子作对?大明的文官都这么头铁么!
等朱慈烺上殿崇祯板着脸问道:“烺儿,项老师说你只知道嬉笑游玩不知道学习,又不敬师长,让侍卫骚扰乡里,可有此事?”
朱慈烺抱拳道:“回父皇,确有此事,这两日项师多次提问孩儿,孩儿均未答出,孩儿觉得很惭愧,所以把问题都记下来,还请父皇过目。”
项煜错就错在已经打算对付朱慈烺,却还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他没有想到朱慈烺竟然把他的问题都记了下来。
崇祯也是读过书的,看到这些问题之后,立刻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项煜,这些问题问他他都不一定答得好,何况是一个六岁的孩子。
有了怀疑之后,他更加偏袒朱慈烺了,招招手让朱慈烺到自己身边:“那说你不敬师长又是何事?”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答道:“师傅们教我以仁德之心爱护子民,孩儿不太懂,那日项师喜得第五子但是十四岁的小妾确因此难产而死,孩儿觉得项师应该悲伤孩子母亲的离世,此乃仁孝之道,而不是去庆贺,所以跟项师说了。”
朱慈烺天真的看着崇祯又在心里冷笑,你倒是把我的话在复述一遍呀,看是你丢人还是我丢人。
果然项煜没有勇气当着满朝文武说这事,脸色涨的通红,崇祯本来准备好好教训一顿朱慈烺,让后让他跟项煜道个歉,这事就算过去了,但是现在显然是项煜诬告,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其实项煜也是这么想的,他把朱慈烺当成一个孩子,所以跟崇祯告状不过是想让崇祯好好教训朱慈烺一顿,让他知道知道师道威严。
没有想到朱慈烺做事滴水不漏,把他提问内容都记下来,还倒打一耙说他私德有亏,这种事往小了说不过是侍妾难产而死,但是拿到朝堂上说,朱慈烺又扯到仁孝,那性质就变了。
崇祯和蔼的问朱慈烺:“烺儿,那项编修说你纵容侍卫骚扰乡里又是怎么一回事?”
朱慈烺听崇祯对项煜连尊称都不用了,就知道崇祯已经偏向他这边,当即行礼道:“这个事情本来今天孩儿想晚些时候跟父皇说,现在既然父皇问起孩儿有本要奏。”
说着朱慈烺像模像样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奏章双手托起。
崇祯立刻来了兴趣,他很好奇一个六岁的孩子上奏的是什么事情,接过奏章就仔细阅读起来。
起初崇祯并没有在意,但是看完第一段之后,就立刻正色起来,朱慈烺的奏章遣词用典上可能不如朝堂上的官员,但是他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讲解问题确比所有官员都要清晰明了,有理有力的多。
崇祯看完之后不相信的问道:“皇儿这些数可都可靠?”
朱慈烺点点头:“这些数据都是孩儿让侍卫走访京郊十个县府统计上来的,孩儿宫里还有那些乡老和稳婆等人的口供,绝无虚假。”
崇祯沉吟了半晌说道:“承恩,把太子的奏章给诸位大臣看看。”
朱慈烺的奏章被传阅下去,短短的一千字不到,不一会朝堂上就看了一遍,大家看完之后立刻议论纷纷,聊起自己知道的事例一一印证,竟发现真的跟朱慈烺说的相差不多。
崇祯叹气道:“民间常有生子像走鬼门关之说,没想到早婚嫁竟然危害至此!十四岁以下生子死亡率超过一半,十四岁生子死亡率三成,十五岁死亡率一成八,十六岁死亡率半成。诸位如何看待此事?”
大家一时间面面相觑,这种图表数据的统计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女子生育年龄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不过大家都在犹豫,传统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扭转,你为了她好,她未必领你的情不是。
特别是有些人家定了娃娃亲或者说好媒定好亲打算结婚的,你让她推迟两年,人家不仅会感谢你,还会感谢你全家!
首辅温体仁上前说道:“皇上,臣以为太子贤明乃社稷之福,但此事牵连甚广,不可强令地方执行,应当调查清楚之后,告知地方官员劝说百姓晚嫁。”
崇祯沉吟了一下说道:“令锦衣卫扩大调查范围,各地务必配合,一旦有了结果立刻明传天下。”
说完之后他又冷冷的看了一眼项煜:“将项煜下诏狱,查清他为何诬告太子!”
朱慈烺大声说道:“父皇!孩儿以为不可。”
崇祯一愣问道:“为何!”
朱慈烺抬眼同情的看了下项煜:“父皇,项师毕竟是孩儿老师,请父皇保全项师之尊严。”
崇祯沉吟了一下对朱慈烺更加欣赏,确实这项煜毕竟做过朱慈烺的老师,要是直接问罪确实有碍太子名声:“好!将项煜贬琼州,退朝!”
其实朱慈烺是担心项煜在诏狱把他讽刺他的事情说出来,然后有损自己的形象,到时候多尴尬。
等朝臣都退下崇祯再看向朱慈烺眼中满是慈父的关怀:“皇儿今天所奏与国与民有大益,有功不可不赏,皇儿要何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