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朱慈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以为有民意基础,加上内阁五分之三的支持,内阁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没想到这吴宗达还是把这事推上朝堂。

没错,朱慈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事一旦到朝会上讨论,朱慈烺就要张嘴说话了。

而且朱慈烺有能力影响内阁的决断,确并不能保证朝堂上的人都支持他,特别是关乎很多人的利益的事情。

朱慈烺准备的那些代表民意的人,确没有一个有机会上朝的,而反对者确都在朝堂上。

所以明天注定是一场苦战,而且还是有可能输的苦战。

第二天朝堂上,果然第一个拿出来讨论的就是太子的提案,首先跳出来的确是令人最意外又最不意外的御史。

御史中丞跳出来:“臣以为,此义不可,财税乃是国家大事,大明无此先例,祖宗自有成法,我等当效法先贤,修德正心,太子身为储君,更不能每日之关心商事,须知国家……”

御史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大概就是说,你们说的都是小事,让太子和皇上正心修德才是大事,太子不能一直盯着钱看,要培养德行。

等他说完了,朱慈烺翻了翻眼皮:“父皇,儿臣觉得这位御史说的对,大明祖宗自有成法,我们当效仿历代先皇。

例如太祖剥皮实草令,就按照御史所说重新强推此令,太祖之政总是先例吧?

再如恢复西厂,此事也有成例,锦衣卫不敢杀的人让他们杀,锦衣卫不敢管的事让他们管,东厂不敢抓的人让他们抓,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下面的大臣为之一静,紧接着面面相觑起来,咋的了这是?咋聊着聊着变成威胁了?不是议事么?太子这是耍赖吧?

接着大家都翻眼看了一样那个御史,你丫的瞎说啥!看看这事闹得!要是真的恢复剥皮实草令,先把你个龟孙薄皮实草了!

不由得大家不激动,在站的各位,没有一个贪污低于五十两的,按照太祖时的规矩,这可是要杀头抄家的。

更不要说西厂了,太子那话啥意思?锦衣卫不敢杀的人让他们杀?锦衣卫不敢管的事让他们管?东厂不敢抓的人让他们抓?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那就是比锦衣卫东厂还要狠很多倍呗,这要是真的这么干,大家干脆不过了算了,这官谁爱当谁当,俺们不想当了。

那御史也硬气,大有一副你不廷杖我,我就死给你看的架势:“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太子如此闭塞言路,威胁大臣,不是明君气度!臣参太子失德……”

崇祯摆摆手:“好了!不要吵了,祖宗之法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移事异怎么可以一直照搬祖宗成法,即使祖宗成法那也是不断改进完善的。

太子之言更是不足取,西厂乃是恶政!不可恢复!”

崇祯看着好像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老,但是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拉偏架。

这时另一个吏部左侍郎走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大明当吸收前朝冗官之教训,若是多一个部门参与,必然要增加很多吏员,到时候机构臃肿,效率更加底下……”

朱慈烺直接抽出一张纸:“是吏部的是吧,吏部崇祯七年,共从地方获得上缴三十七六千余两银子,部内开销仅仅维持到同年九月,先后有两次欠薪欠响,十多次到户部请求支援,更是三次再朝堂索要钱粮。”

吏部侍郎愣在那里,这是啥意思?我们在聊冗官,你跟我说我们吏部的花费,咋的?我们钱不够花就不能说话了?

朱慈烺念完之后看了一样吏部侍郎:“综上所述,吏部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钱粮,而且需要得到支援才能维持部门运转。”

吏部侍郎总感觉朱慈烺聊天的方式不对,这跟大家平时朝议的方式格格不入,就是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样子。

不过偏偏把他怼的是垭口无言,他也是要脸面的,太子的意思很明显,你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有闲心操心别人?

吏部侍郎脸色不好的退下去,兵部员司库又站出来:“陛下,兵部事关邦国安宁,我部觉得兵部库可单独分列,地方上缴也是运往各地战场,臣觉得统计司没有能力运输物资,多一道工序耽误了宝贵的战场应变时间……。”

朱慈烺依旧淡淡的拉出一张纸:“兵部是吧?兵部从天启年开始拖欠各处关饷,宣大等地拖欠九个月之多,宁夏卫更是一年零七个月欠响,据孤所知,今年兵部拖欠士卒冬衣二三十万件,各地上缴钱财不够兵部消耗之十分之一二,每年到户部请响三百多次……”

说道这里朱慈烺看了一眼这个兵部司库:“据说,兵部索响的吏员常驻到户部,一年到头都不间断。而在朝堂要钱,上奏要钱崇祯七年达到一百零三次,几乎三天都要要一次钱。”

兵部又搞了一个灰头土脸,司库辩解道:“我部钱响一直都是户部拨付,缺衣少食也是户部不给钱,我们没钱发放的原因。”

朱慈烺点点头:“确实如此,但是兵部一开始钱可是够花的,怎么越干亏空越多?各地卫所上缴几乎断绝,反而需要部内拨款?”

这个事情就牵扯到卫所侵占田地的事情了,虽然大家心里明镜的,但是确不能拿出来说呀,掀开了盖子,他就得罪了一大帮人了。

兵部不得不乖乖退下,下面的人看着朱慈烺手里一大摞纸张,一边翻着纸张,一边打量着群臣。

朱慈烺的套路很明显了,我不管你们说啥,我就是说你管不好,你缺钱!你无能!你自己都管不好,还好意思说我。

你管不好我来管,怎么了?有问题么?

下面的各部官员自认为自己部们不从户部划拉一点,根本不能维持,出来也是自找没趣,看那一大摞纸,太子是准备的很充分了。

崇祯也惊讶于自己这个儿子的策略,虽然有点无赖的嫌疑,但是确实打中了这些大臣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