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计划有变

吴启晨昂起头:“国债?陛下,内阁重开没有发行什么国债的计划啊?

而且这百分之八的利率实在太高了,按照内阁的信誉利率百分之四点五这些商人都趋之若鹜了吧?

还有,陛下不是说涨了预算比例之后,就不在让内阁多出钱了么?

如此臣如何向内阁同僚交代?”

朱慈烺呵呵笑着:“这笔国债并不是军用,而是内阁自用。

按照战争的过程来看,大明对奥斯曼帝国开战之后很多原本要以内库投资的项目都要交到内阁手中了。

这些项目大多都是能赚钱的优质项目,内阁也不想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吧?”

吴启晨有些怀疑:“还有这种好事?”

朱慈烺点头:“那是当然,例如这关内地区和莫卧儿地区的铁路延伸工程。

目前大明铁路的运营情况你知道吧,虽然回本周期有点长,但绝对是一次投资百年收益的好项目,内阁正需要这种稳定收入细水长流的项目来补充税收的波动。

在例如孟加拉湾港口扩建工程,一个港口就是一个金砖啊,尤其是孟加拉湾这个地方。

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都将是大明离前线最近的工业区,无论是物资生产还是商品过境都有着丰厚的利润。

这样的工程也都是百年工程,用于抵充税收波动的利器。

你要明白皇明商号投资的项目还有不赚钱的么?

这也就是为了战争筹款皇明商号不得已才把这些项目让出来,平时哪有这么好的机会?”

吴启晨还是有些怀疑:“那也不用许诺这么高的利率啊?这些钱可是要还的。”

朱慈烺呵呵笑着:“这个为什么这么高的利率,还不是为了尽快完成筹款么。

这些商会消息灵通的都已经收到即将开战的风声,这个时候谁不想手里握着大笔钱好找机会投资。

这种情况下不许诺暴利谁会轻易购买国债?

为了表示朕的诚意,朕已经让东宫认购了三千万两,内阁尽快出个章程开始发行吧。”

吴启晨怎么感觉这事有点奇怪,太子当先认购?陛下以前为表示诚意不都是自己先认购一部分么?

不过吴启晨也不好当面问出来,既然债券还没有发行就已经认购出去三千万了,吴启晨还能说啥,发行吧。

反正承接的这些投资工程确实都是赚钱的项目,貌似不算吃亏,既然大家都不吃亏还担心啥。

事情定下来朱慈烺也就解决了一件心事,本来还打算让崇祯也出点钱的,但是想想他那几百个孩子,还是算了吧。

至于最后他会不会购买,买多少,朱慈烺完全不打算管。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最近奥斯曼帝国好像开启了外交达人模式,其不只是跟波斯莎菲王朝进行了结盟谈判,而且还派出了使团打算跟沙俄进行停战谈判。

奥斯曼帝国的目的很简单,能拖延点时间,拖延沙俄的进攻步伐,最好打仗的事情放到开春以后最好。

沙俄只要不傻肯定是不会答应他这无理的要求的,留着自己的优势不用,给敌人喘息之机,除非沙俄脑子集体不好。

但是奥斯曼帝国也不是吃素的,明知道沙俄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优势,那就只有提出一个沙俄无法拒绝的条件。

根据锦衣卫的刺探,奥斯曼帝国为了停战,重新划定边界,甚至愿意放弃黑海北部,并且允许沙俄的所有船只畅通黑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等,甚至包括军舰。

这个对于沙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沙俄想要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畅通的出海口,现在有一个不用打仗就能获得的出海口放在沙俄面前。

这远比战争的胜负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双方有休战的可能对于大明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开春还打就是好消息,要是就此签署和平协议,那对大明就是坏消息。

所以阻止双方达成协议,成为军事情报部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而且比起这份协议,朱慈烺更担心的是奥斯曼帝国这样接连出击,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如果大明的计划泄露,那么这一战的准备就付诸东流了。

军事情报部现在还没有收到上层的消息,当初那个副相现在也退休去铁路工地任职去了。

正琢磨着呢,奥斯曼那边又传来消息,他们又派出使团前往大明,打算跟大明签署新的合作协议。

朱慈烺这就迷糊了,外交官四处出击,甚至打了一半的仗都不打了,这件事蹊跷啊。

大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一旦确认消息泄露,那么整个战役提前开始!

当然朱慈烺是等不到从这个所谓的使团探口风了,战场瞬息万变,谁有功夫等他一个月。

奥斯曼这边,为了取得有用的情报,军事情报部启用了十多年埋藏的暗线,这些人可都是当初杨嗣昌来友好交流的时候埋下的。

这些年这批人有的已经身居奥斯曼中层,有的已经进入各权贵府邸做了数年的下人,有的则进了皇宫在内院做事。

反正战争一起,这些暗线都要启用,为了探听清楚这次意外的原因,军事情报部干脆提前启用了情报系统。

腊月十六日,奥斯曼帝国那边终于传来重要情报,之所以奥斯曼最近外交活动频繁,甚至不惜停战。

正是因为其发生了宫廷政变。

一直以来,奥斯曼帝国因为皇帝年幼,所以国中大权都在太后手中把持。

然而随着他们的皇帝日渐成长,朝堂和民间还政于皇帝的呼声越来越高。

最后因为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战争,导致奥斯曼帝国这边忠于太后的不少军队被调往了前线。

这让皇党觉得是一个机会,所以暗暗组织人手打算政变夺权。

只可惜消息泄露,太后有所警觉,为了巩固自己权力,太后不惜停战,然后跟安抚各国。

朱慈烺听完汇报怎么觉得这个太后跟慈禧和光绪似的?

不过这对大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奥斯曼大概率是不打算打下去了,那大明还怎么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