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慈善捐款

陈材和李梓琪探视后,李梓琪的爸爸很快交代了所有的贪污事实。

原来情况是这样的。

李梓琪的爸爸本来也不想贪。

政府招投标卖块地,就有人送钱要地。

你说这地给还是不给。

给,自己还得贪污,而且这钱还不拿不行。

就在这两难困境中,李梓琪的爸爸两害相权取一轻,不得不收了钱,给了地,大家暂时皆大欢喜。

他知道,自己这样无异于头上顶着个雷,迟早得有被炸被引爆的一天,瞒不了组织多久。

可是,又能如何?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就是早一点迟一点的问题。

再比如,政府要建栋高楼大厦,几个亿的工程。

一大堆人耳朵灵敏着呢,这边会议刚开始讨论,那边就有人扯着虎皮拉大旗过来了。

“领导,您说,您这个工程给谁做不是做,给我们做呢,您的好处当然少不了,同时又卖了个人情,多好,一举两得,您说呢?”

还能怎么样,人家把话都说亮说透了。

不给,得罪领导。

给了,得力又得利,确实很完美。

然后,又有一大堆臭水河得治理。

办公室纷至沓来,今天这个拿个条过来。

明天,又有一个人说是谁谁介绍而来。

……

总共十条污水河,七分八分还不够分。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场航站楼得改造、高铁得修建、地铁得东延西扩、高速公路得再延伸……

一大堆政府工程。

有工程,就有人闻风而来,整天苍蝇一样盯着你,烦不胜烦。

就这样一步步,李梓琪的爸爸走入了贪污堕落的深渊,不可自拔。

贪污来得这么多钱,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天天心惊胆战,害怕突然定时器按钮被按响,自己被炸得粉身碎骨。

心里的负罪感,日复一日更盛。

这么多钱,花,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花,那不等于自投罗网。

不花,放在身边更不放心。

怎么办呢?

做慈善,倒是一个减轻负罪感的好办法。

于是,这些钱被分批分次,以匿名身份,捐给了希望小学、贫困山区、贫困儿童、慈善基金会、失独失孤老人等等。

每捐一次款,李梓琪的爸爸就感觉心里的罪恶感减少一分。

每看到电视播报一次,又有爱心人士匿名捐款给山区孩子,多少孩子有学上、有饭吃,自己的心里,也跟着高兴起来。

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一个贪污国家财产的贪官,暗地里,摇身一变成了慈善爱心人士。

要不是靠关系拿到招投标的黑心建筑商,修建的楼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有倒塌风险,估计,组织也很难按图索骥,找到这个隐藏在背后的大贪官。

贪官就是贪官。

无论是贪污的钱花了用了,还是拿去做了慈善。

根据李梓琪老爸的交代,加上掌握的线索,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陈材和李梓琪旁听了这场判决,也被自己岳父的行为震惊了。

“既然贪污的钱拿去做了慈善,又何苦要自己构陷自己,伸手去贪呢?”

李梓琪也被法庭宣读书整懵了,她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一直看起来正直威严的爸爸,居然敢不顾党性、贪污巨额公款。

两人黯然地走出法庭,谁都没说话,都在想着一件事:

人性的贪欲,到底是个无底洞,还是有底线的洞。

既然岳父的案子宣判了,自己也从里面撇清了关系,单位对陈材的态度,当然又改变了许多。

过了一年半载,瞅准合适的时机,陈材又官复原职,回到了办公厅主任的位置。

毕竟,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坐得了、立得住、坐得稳的。

陈材笔杆子出生,要年轻有年轻,要学历有学历,要领导力、综合协调能力,全都有。

本科毕业后,陈材边上班,又边抽空去读了个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

这样十项全能的办公厅“种子”选手,又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冷藏不用呢?

李梓琪呢,当然继续在学校做她的教授、讲她的课,偶尔被邀请外出授课了。

夫妻两个带着一对龙凤胎,小日子又回到了过去。

那条蛇在星期三的晚上,也就是李梓琪爸爸被当场宣布判刑的那天,又出现在陈材的梦境里。

蛇头摇来摆去,蛇尾灵活地四处晃动,眼珠子瞪得老大,直视着陈材,像个人一样开口了:

“陈材,你就是我蜕皮去鳞后托生的人类。你来到凡间的任务,就是充分运用你的个人能力,净化官场,造福百姓,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之前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出现在你梦里呢?是因为你在人间的修为还不够,经受的诱惑还不够深,经历的磨炼也不够多。现在,自从你当上办公厅主任开始,我认为,是我该随时出现,提醒你哪些是陷阱、哪些是雷区、哪些是绊脚石、哪些是险滩的时候了。相信我,在我的助力下,你一定有一番作为。”

陈材梦中听得真真的,醒来心惊肉跳,放眼四顾黑暗的房间,哪里有蛇的影子。

“这到底是梦境,还是幻境,还是蛇真的一直开始伴随我左右,给我神明般的指点呢?”

重新躺下去,陈材陷入了无限疑惑之中。

身旁的老婆鼻息安稳,睡得正沉。

房间里窗帘遮蔽后,一片黑暗。

而陈材的眼睛,却透过重重黑暗,看到了一线光明。

那光明,隐藏在浓重的黑暗之中,须得穿透层层浓雾、灼热的太阳以及大气层,才能最终抵达陈材的视线。

而他,就这样看到了,也感受到了。

夜,正沉,正深。

光明,就在来得路上,就在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

也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