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赚钱这种事,只要想,从来就没有“忙不过来”这种事。
沸腾汽车当然不是忙不过来,也不是搞什么饥渴营销,而是有其他考量。
不明真相的键盘侠们,只会算方杰这下又空手套白狼圈了多少钱,却忽略了另外一个账本。
制造汽车,也是要成本的!
哪怕是一堆废铁,那也是成本!
生产一台车,成本8万,卖出去却是按年卖的,这就会出现一个短期的成本倒挂问题:卖的越多,亏的也就越多,1年时间内,每卖一台车,就会倒贴6.8万出去!
如果这些车被买回去只停在家里不开,收不到里程折旧费的话,那么理论上,7年后,才能收回第一批车的生产成本!
所以车要卖,但要晚点卖,且不能一下卖太多,否则亏得裤衩都没了,不用等到10年后,1、2内公司就会倒闭,更别说赚钱。
即便如此,算个帐就知道,1年生产60万台车,全部卖出去的话,就算减去预售收入,亏损也还高达288亿!
这么大的窟窿,哪怕方杰是世界第三首富,也扛不了太久!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5万台/月的产量中,实际上卖给私家车主的,只有1万台,其他4万台,全都是沸腾汽车旗下沸腾出行提前预购用来搞网约车的。
所以100万台预售销量,80%是水份,只是宣传噱头而已,其实其中80万辆都是自家买的,这些左手倒右手的车辆,自然不存在真的亏本。
实际需要填补的资金窟窿也就50亿左右,而且还是3年内慢慢填,这点窟窿对方杰来说,填起来都不用眨眼。
其次,车子转给沸腾出行,当然是要赚钱的。
沸腾汽车这种销售模式,决定了车辆跑的里程数越多,报废的越快,那么资金回收就越快,赚的钱也就越多越快。
每跑废一辆车,不算租金,光是里程折旧费就是纯利7万。
而很显然,想让车辆尽快跑报废,那当然是出行行业了。
一辆新买的出租车,每天一个班能跑200多公里,两班倒400公里,基本上5年不到就60万公里跑报废了,事实上现实中也的确如此。
而网约车,废的更快,因为网约车很少停着不动蹲点,接人过程也是空驶,因此一个班基本上都超过了300公里,理论上3年就能把车跑废。
于是一台车,3年7万就这么到手了,还不算年租金、其他增值服务收入,也不算车费抽成。
所以打一开始,方杰就是盯着网约车市场去的,而不是想要颠覆整个汽车产业,否则的话,这里面的水,深到足以把他掀翻,哪怕他是华国首富。
毕竟每个月卖5万台沸腾汽车,不算多,可以容忍,其他国企车企看在华国首富的面子上不跟你计较,但是如果你真要一个月卖100万台出去,完全垄断了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让无数传统汽车人丢了饭碗,那就是找死行为了。
方杰从不搞垄断,以前如此,现在当然也是如此,必须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
所以月产5万辆沸腾汽车,就是综合考量并掺水后的结果,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出行市场,而不是私家车市场,至少暂时没有这方面的野心。
甚至为了甩掉追求个性化的私家车市场,也是为了省事,沸腾汽车目前只设计量产了一款车型,名字取的也很拉胯。
以后满大街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网约车,估计私家车主们也会失去购买的欲望,毕竟再怎么高大上的沸腾汽车,它的主要用途居然是网约车,这就很LOW,万一被大家误认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网约车司机就不好了嘛!
不过当下,沸腾汽车还是卖的很火爆的,100万预售的消息放出,这个数据不到1个月,在2007年春节前,就涨到了150万!
无所谓,愿意等的话,先等1年,等沸腾汽车的生产线正式量产启动,然后再等3年来提车……
反正沸腾汽车的销售人员现在对客户们都是这么个话术,吓退了不少后来订车的人。
见过卖车的,就是没见过这么积极把客户往外推的。
也见过买车要等的,比如卖的很好的德系车,一般都是要等十天半个月,但是真没见过要等3年的,这都已经不是饥渴营销了,而是自寻死路啊……
自寻死路不至于,因为造车只是第一步,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这都需要时间。
比如网约车平台应用程序得开发出来吧?
而这个又涉及到了智能手机的推广,否则大家怎么叫车?
指望华为手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卖的太贵了,1年多以来,华为手机国内一共也才卖了2000多万部出去,看似很多,但市场占有率不到10%,而且用户分散在神州大地各处,还无法形成网约车市场生态。
不过好在华为的鸿蒙系统和沸腾科技的不少硬件是开源的,国内手机生产厂家拿着鸿蒙系统搞起了山寨中端机,把内存搞小一点,触屏质量差一点,摄像头的像素弄低一点,各种配件次一点,总体性能弱一点,外壳材料换成塑料的,卖个3000-5000,还是可以的。
因此华为手机只是占领了高端市场,国内智能手机总体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还是很不错的,达到了5000多万部,2006年的销量基本上已经与塞班手机的销售量持平了。
接下来距离车辆量产还有一年时间的缓冲,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将取得决定性优势。
当然,这也与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国民收入提高有很大关系,买车的人都多了,何况是买手机。
所以网约车用户生态问题其实并不大,尤其一二线城市,有钱人多,基本上经济收入稍微不错的人都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至于塞班手机,在国内其实已经沦为了低端老爷机,拿着塞班手机的人,也基本上不会舍得叫网约车,不是网约车的主要用户群,可以不用太过在意。
不过,智能手机问题虽然解决了,可还有卫星定位和导航问题。
卫星定位好一点,国家航天事业搞的还是很不错的,目前定位精度虽然无法与后世相比,但搞网约车的话,问题也不大,能满足基本所需。
导航的话,尽管沸腾投资入股了高德导航,但是目前高德导航的数据库还不够完整精细,错误比较多,更新也慢。
尤其对司机们来说,高德导航目前还不是很好用,经常会逆向导航到单行道上,事后被交警部门罚得一愣一愣的,被导航坑得欲哭无泪。
不过道路数据快速收集更新方面,除了加大对高德导航的投资之外,方杰还有其他的办法,暂且不提也罢。
只说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后,其实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解决:手机支付功能。
诚然,大家面对面现金支付或扫描二维码支付也不是不可以。
但目前二维码还不成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前世2014年就曾被紧急叫停过一段时间,今世方杰暂时没有将其推广开来,更重要的是,网约车的特点决定了面对面支付会产生很多问题。
因为网约车是网络约车,乘客在家预约车辆,是一种约定行为,它应该是有信用成本的,如果中途取消了这种约定,或者未按时到达上车点,甚至下车不付钱,本质上属于失信行为。
前世网约车公司一味的追求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基数,对这种失信行为并没有进行约束,或者说非常宽松,使得大家失信的成本极低。
另一方面,平台对网约车司机又过于严格和过于压榨,这就造成网约车司机心态失衡甚至炸裂,进而在之后的服务中无法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非常容易产生司乘纠纷,甚至作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出来。
方杰认为这不是司乘双方的责任,而是平台的责任,一开始就没有制定好合理的规则。
所以今世既然要搞网约车,他可不会惯着司机或乘客任何一方,乘客叫车约定服务时,首先就得把钱给交了,超过时限中途取消,或者未按时到达上车点上车,按一定标准扣费补偿给司机,剩下的钱再退回给乘客,不够扣的,补齐车费之前永久取消打车资格。
反之也一样,司机要是没按时到达上车点,甚至拒载,那对不起,一样扣钱补贴给乘客,不愿意接受的,永久取消网约车经营资格。
司乘双方的失信成本都大幅提高后,各种幺蛾子会少很多,大家诚信做人,按规矩办事,谁也别折磨谁。
这样的话,车费就必须得提前用手机按预估价支付一个费用,相当于诚信保证金,回头再多退少补,这样也规避了二维码还没开始推广的问题。
所以51mai的交易宝,对应的手机应用APP就得弄出来了,暂时扫不了二维码,用交易宝手机在线支付还是得必须弄的。
而交易宝要搞手机支付,以后要搞二维码支付,并向全社会普及,这又涉及到国家金融监管问题。
毕竟方杰当然不能学前世那样,前期我行我素,玩什么先斩后奏、偷梁换柱,他是个守法公民,也从未考虑用金融手段在国内圈钱。
多年前,早在51mai上市之前,在第二轮融资的时候,他就已经为今天做好了布局。
之所以把四大国有银行拉进51mai当股东,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带四大行去纳斯达克圈钱,真正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在交易宝正式浮出水面时,名正言顺地交由国家金融机构来对其监管!
交易宝上市之前,手机在线支付,交易宝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等这些金融工具和资金往来,必须交给国家来掌控和监管!
而交易宝交给国家金融机构监管后,一直使用交易宝进行游戏虚拟交易市场,尤其涉及虚拟货币交易,也将得到国家监管!
这是一盘大棋,N年前他就落子了,就等今天收网了!
所以由网约车引出的一系列要做的事情,在方杰眼里其实都不算啥,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监管才是重中之重,以前这一块算是法外之地,现在他打算把这些主动提交给国家监管。
具体移交过程就不细说了,反正这事欣然而成,交易宝也由此成为了国内唯一认可的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渠道,成为了国家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并且从此开启了民间普及推广之路。
可能是作为某种补偿,沸腾汽车拿到了本来几乎不可能搞定的全国性质的网约车经营牌照,可以在各地开展网约车试运营服务。
本来此前是没有所谓的网约车经营牌照的,但经方杰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操作后,就有了这个东东,用官方的话说,这是国家对“互联网+”产业创新的一种探索尝试和政策支持。
而在前面这些布局和政策出来之前,2007年1月份,沸腾集团就悄然从沸腾科技、沸腾互联、沸腾软件、沸腾商务、高德地图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组建了子公司。
其首要任务,就是打造网约车服务平台。
但这个平台的第一项业务,并不是做给网约车的,毕竟这会儿网约车八字还没一撇呢,沸腾汽车还要等1年时间才能下线,相关筹备工作也都还刚起步。
所以网约车服务平台初步建立起来后,业务是从巡游出租车市场开始拓展的。
沸腾出行在一二线城市的出租车行业内,搞了一个活动:可以为广大出租车司机朋友,免费在车内安装价值12000元的沸腾汽车原装配件中控屏。
当然是有要求的:只要出租车司机每个月,在中控屏的网络约车平台上,完成50单网约车接单任务,1年后,中控屏就送给司机了,还将赠送一部价值6888元的最新款华为手机!
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也不要紧,1年后将中控屏归还给沸腾出行就可以,不收取任何拆装费。
这显然是个套路,但它又是个阳谋。
平常出租车司机本来就是整天接送乘客,现在顺带每天接两单网络订单,也不耽误什么,甚至有时候在偏远地区或者非高峰期蹲不到人,用网约车平台接单还能避免空驶,因此节约了跑出租的成本,提高了赚钱效率。
更别说平均一天接两单,一年后,高大上的沸腾汽车中控屏和华为手机就到手了,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啊!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出租车司机懒得在网上接单,将中控屏当摆设,不在乎多赚点收入,也不在乎价值近2万元的任务奖品,这对沸腾出行来说,依然是有利可图的。
因为这个中控屏可不简单,它能够实时收集道路数据,并转发给沸腾出行的数据库!
出租车整天在路上跑,走街串巷,自然而然就把实时路况数据收集到了,然后这些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和整合,补充到高德地图里,那么路况数据问题就得到了很大的解决。
在这之后,就是查漏补缺而已,这比自己弄无数台数据收集车在路上跑,省了一大笔钱,极大的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也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所以年一过,全国一二线城市90%的出租车,基本上都装上了中控屏,开启了巡游+网约的出租车时代。
但出租车司机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在为沸腾出行收集道路数据,而且成为了网约车平台正式上线前的软件测试员,接单过程中司机们所遇到的问题、软件BUG、人性化操作设计等等,都一股脑地反馈给了沸腾出行,使其能够对网约车平台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
与此同时,沸腾出行也在全国这些一二线城市,对乘客大众们们进行了大力推广活动。
为了鼓励大家用手机应用里的网约车平台叫车,各种高额补贴套路全上,甚至比前世有过之无不及。
方杰当然也可以不搞补贴活动,但他是个讲求效率的人,事情要么不做,要做那就尽快搞到位,反正是只要花钱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他都会毫不犹豫选择花钱。
于是在年后的第一个月时间里,别的不说,只说为了占领江城和魔都两地市场,沸腾出行就分别给两地发放了价值亿元的优惠券出去!
结果就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场面:乘客打车,减去优惠卷后,相当于不要钱!
以至于后来不少人就只是出门买个菜,原本步行10分钟的路程,也懒得走路了,呼叫网约车代步,还美其名曰:互利共赢,助人助己。
自己打车不要钱,司机那边照样赚车费,这不就是助人助己的双赢么?
你们都赢了,那谁输了呢?
沸腾出行的高层,此时以极为悲壮的姿态站出来,对媒体哭诉:沸腾出行本月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烧掉了上百亿资金!入不敷出,血亏啊!
但是,为了占领全国网络约车服务市场,咱们咬牙拼了!
在此,特别感谢老板方杰和总部沸腾集团不计成本的资金投入!
……
确实,全国一个月内投放了上百亿优惠卷,按照本国的会计核算标准,不就是烧掉了上百亿么?
但事实上……
血亏?
不至于的,实际也就烧了10亿不到吧。
因为智能手机用户就那么些啊!
其次,全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又不是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再者,就算是一二线城市的智能手机用户占比不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也不一定天天叫网约车。
比如江城沸腾产业园这边,那的确是人人手里都拿着华为手机,都可以网络叫车,但大家就住在产业园内啊,走几步路就到了,上下班不需要打的!
至于江城其他地区的,人们对新鲜事物,一般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的人则是懒得搞,嫌麻烦,有的人自己有车,本来平常就是开自己的车——别瞧不起人哈,老子车都有了,是在乎省那点路费的人么?
确实,买得起智能手机的,尤其是华为手机的,大多经济条件不错,他们不一定有车,但有车的人,口袋里一定装着至少一部华为手机,这是必然的。
所以实际情况是,上百亿优惠券发下去之后,真正被激活使用的,10亿不到。
但民众们不知道啊,一听说沸腾出行傻不拉唧地烧掉了,心中不会同情,反而兴奋无比,也纷纷参与到了打土豪斗地主的队伍中。
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优惠卷啥的是有,而且多的用不完,而且不少还是元甚至50元的大额优惠卷,可没人接单的话,这就是一堆废纸嘛!
为毛没人接单呢?
以江城为例,当下800多万人口的整个江城,出租车一共也就2万多台!
而这2万多出租车,此前本来就是卖方市场,平常活儿接不完,早就被惯成了大爷!
让我按照预约跑2、3公里去接人……我有病?
一般半路上咱就能接到活儿,那为毛还要再去接你呢?
就这,路边遇到招手乘客,我还得先问问人家去哪,近了咱不去,太偏了更别想,除非加钱补偿我的返程费,距离合适的话,那就上车吧,但是先说好啊:不打表,一口价哦!
哦,对了,顺便嘱咐您一句:路上遇到顺路的,不介意拼车吧?毕竟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嘛,换位思考一下,下次您有急事打不到车的时候,也希望别人允许您拼个车对不对?
哎,就是嘛!还是您好说话啊!说真的,我们跑出租的,每天起早贪黑赚点钱不容易啊,互相谅解一下哈,理解万岁!
呃?我刚才还接了网约车的单子吗?
这个……
你们网约车乘客,再叫车吧,单子取消了。
总之,除非出租车运气特别不好,或者网约车乘客运气特别好,司机开到楼下了还没遇到活儿,那就会带上人,就当是顺带做一下华为手机和中控屏的奖励任务好了。
所以网约车业务对巡游出租车来说,当下只是一种鸡肋业务,可接可不接,如果不是为了赚到奖品,可能根本都不会考虑在网上接单。
也正是因为如此,沸腾出行约车平台,也没有对巡游出租车强制要求,预约订单弹出后,司机可接可不接,接了之后也可以取消,毕竟如果强制约束的话,出租车司机可能就一气之下把中控屏卸载了,咱们还怎么收集路况数据。
所以这也使得优惠卷虽然发放了不少,沸腾出行对外宣称“持续血亏”,但实际占到便宜打到车的网约车乘客并不多,换句话说,沸腾出行实际并没有烧掉多少钱。
而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后,社会舆论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后,便形成了广泛的对巡游出租车司机非常不利的负面评价,尤其是有人在网上算了一笔账,公布了一二线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当下的收入,结果发现,这个职业的收入,其实是堪比白领,属于中产富裕阶层。
这下,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以前大家总以为出租车司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现在看来,原来这是一帮哭穷的大爷!
收入高啥的也就罢了,但是绕路、拒载、甩客、议价、失信,都成了这个行业的家常便饭,这就说不过去了吧?
有没有谁站出来治一治这帮大爷?为广大百姓提供出行方便,少受点窝囊气?
当然有了!
沸腾出行当即站出来,恨铁不成钢的表态:教主让我们搞网络约车服务,就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嘛,是惠民之举,甚至为此不惜烧掉了上百亿资金,还又送中控屏,又送华为手机……
但是目前看来,有些人不珍惜啊,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痛定思痛,决定自己出来单干,我们要组建自己的网约车服务公司!
顺便公布一个好消息:我们沸腾出行,刚刚获批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再公布一个好消息:不出意外的话,第一批沸腾汽车将提前三个月量产,我司早已订购采购了大批沸腾汽车作为网约车运营之用,届时乘客们在享受便捷的网约车服务时,还能享受到不亚于B级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乘车体验!
一些业内精明人士这才一拍脑袋恍然大悟:绕了这么大一圈,这儿等着呢!敢情你们沸腾集团是在暗度陈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