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30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谈道的伟大与神奇,倡导(统治者)近道。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标点应如是:“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起首说明道是隐性的,不为人知;常,并非经常,见1章“常道”解释,恒也。参考16章“复命曰常”,常与恒义相近,规律也。

道的属性有三,无名,无华(朴),无有。名,即有之始;无名,则无之常。朴,见37章“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无名之朴,夫将无欲。”朴,本指未加工的木,引申义为本来、初始,作为哲学术语,可以代道。虽,只因为。因其微,故视而不见,不为所用。请注意,臣不是(使)臣服。臣,见《左传》:臣,治烦去惑者也。即前章“佐人主者”(人主,本章直指“侯王”),否定中,作动词用,意为不为天下(统治者)所用。宾,《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宾”与“相”义同,可名词可动词。本章这处“宾”是动词,是辅佐帮助,自宾是万物自然自助互助有序。顺承下来,遵守道,则天地自然合作,不用民众祈求,就风调雨顺。降甘露,降下需求的雨水,喻指太平吉祥。均,不多不少,分配公平。令,行政干预。

制,从无到有,形成形式。有,产生私,人之欲萌动,若守道,则知止。

止,是老子的哲学常用词,是克“名”“有”的法宝。侯王守道,在知止。知止,是无为的范畴。守道,则不殆。殆,危、亡。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譬,打比方;犹,如同。川,河流,此指支流或源头;谷,泉出通川为谷;川谷于江海,即归。溪流汇入大江大海,是自然而然,是无形的道。老子用比喻声情并茂言道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