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子卬(重写版)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公子卬高卧东床,手里捧着一卷书。

他身材濯濯,挺拔如柳,卓卓风姿,闪闪清目,只盯着手中的《尔雅》。这是中国最早的词典,一说是周公所作,周朝至汉,文人陆续增补,终而成书。

魂穿到春秋业已一周有余,公子卬细细研习着《尔雅》。别人家的穿越,都继承了身体原主人的记忆,抑或是穿越来就通晓本地语言和文字。公子卬可没这么幸运。原主的过去经历,无了,武艺,无了,甚至于,现在不通文字,遑论宋国方言、周室雅言。

别无他法,只有重习!学不会语言文字,就是自绝于社会。还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大篆变迁到后世的繁体字,大体还是留下了轮廓。更妙的是,虽然字体变了,但是《尔雅》、《诗经》等经典的内容流传数千年,不易一词。公子卬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始,把整本《诗经》学完了。这个时代的《诗经》还没被孔二删减过,诗篇可不止305之数。

相比于诗经,《尔雅》的学习难度比《诗经》小多了。比如说公子卬现在翻阅的文字——《尔雅》第十一章,释山篇。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翻译一下,黄河以南有座山,叫华山;黄河以西有座山,叫做岳山,黄河以东有座山,叫做岱宗,也就是泰山,黄河以北有座恒山……公子卬结合五岳的地理常识和大篆的字形,就能习得。

……

穿越的经历,恍如一梦。

卬本是浙江某高校的研究生,材料专业,众所周知,乃天坑。导师是不学无术之辈,靠着吹牛皮拉关系,竟能混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忽悠到的自然科学基金多达三千万。

背靠师门好乘凉,卬也不是有志于学,科研能力平平,勉强混个毕业。

好在为人敦厚老实,做事勤勤恳恳,答应别人的事项,一定完成,故而受到有心人的青睐。几个与师门有横向项目合作的企业纷纷向他跑来橄榄枝,只要毕业,不愁出路。

正当卬打印好毕业论文,准备答辩的时候,杭市的动物园里溜出一条豹子,从小和山山麓进入校园觅食,可怜的卬就从背后被咬断了脖颈。

……

数日前,他第一次睁开这句身体的双眼,就发现穿越的蛛丝马迹。

麻制的窗户,千疮百孔,榆木的硬床、黄土夯实的地面,床边有衣架和……兵器架?奇怪的用料、拙劣的做工,但是整个屋子都是古朴的摆设,没有任何电子的,乃至于铁制的物件。

如此考究的服化道,显然超出了现在内娱片场的专业水准。

摊开手掌,粗糙如麻布,读书人独有的指节,也无影无踪,堂堂研究生,哪个不是从小学起笔耕不息?右手的中指指节上本该结着厚厚的老茧。

再看脐下,卬二十岁做过阑尾炎手术,肚子上本该有微创手术留下的三个疤痕,现在却无了。

陌生的躯体,古朴的环境,铁定是魂穿了。

形形色色的人,先后出现在公子卬的床前,先是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上身宽衣大袖,腰间束带,带上附钩,钩上悬玉,下身像是套裤,但是没有裆部,只以一块白布取而代之。后来才知道,这是纨绔,纨绔的主人唤作杵臼,是自己的二哥。

公子卬随后见到其他家里人,襁褓中的婴儿是他的侄子,婴儿的母亲年方二八,青春婀娜,是嫂嫂;家里还有一帮莺莺燕燕,都是二哥的陪嫁老婆,余下的那些身形消瘦,含胸驼背之人则是鲁国来的奴仆。

哥哥嫂嫂起初试图和公子卬沟通,他们的语言听起来像斯拉夫的语言,有舌颤音,不过多是单音节。公子卬仔细观察,所有人都头顶束发,服饰不论贵贱,均是右衽的款式,林林总总的细节证明着他所处的环境被中国古典文化浸润着。

兵器架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但无一不泛着青铜的光泽,金光闪闪。家里的锅碗瓢盆、捣药的器皿,都没有铁器或是瓷器的影子。公子卬推测身在青铜时代,大抵是在商、周。

不久,家里来了个白胡子老头给他诊脉,药方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大篆。见惯了后世印章上、美术馆的篆书,公子卬确信这是大篆,虽然不知道是秦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的。

又观察了一天,所用人不论贵贱,都是白衣白裳。所谓周人服赤,商人服白,秦人服黑,公子卬盲猜是商朝,或是周朝的某个子姓殷裔国家。

哥哥嫂嫂对他极好。他们自己日常粗茶淡饭,却给公子卬配餐加肉;自己饮用井水,却给公子卬供应开水。肉是好肉——羊鞭,可惜周时烹无料酒,食之甚为腥膻,哥哥特为卬搭配了胶饴大米粥,用以开胃。哥哥嫂嫂以为卬失智,待之如孩童,给侄子预备的小玩具也先给卬把玩,使卬哭笑不得。

月底,哥哥好像有公务,外出数日不归,嫂嫂忽然上吐下泻,高热不休,延请良医,医者开方用药,仍然不见疗效,遂摇头以为不治。

古时痢疾多猖狂,明朝泰昌帝、清朝林则徐,均拉稀而死,遑论春秋。嫂嫂自以为必死,岂料不言不语的公子卬蓦然出一招妙手。

腹泻频频,身体里面的钾元素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缺少钾元素引起的电解质的紊乱,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但春秋的医者并没有拉肚子要多吃盐的概念。

公子卬先以家中的胶饴,也就是麦芽糖、盐、水配成口服补盐液,维持嫂嫂的电解质平衡;再手写一方——盐、广木香、汉防己、勾藤、枳实、藿香、葛根、山楂、白木香、炒麦芽、三余曲、青气香、桑叶、香藤、紫苏等,让人抓方煮药,侍奉嫂嫂服下,一开而去,药到病除。

这是温州民间止泻药方,代代相传,卬少年时每泻必用。

打从那日起,府中上下不再对公子卬等闲视之。

对于公子卬而言,古代口语实在艰涩难学,舌颤音是最大的阻碍,故而暂且只能以文字的形式与人交流。府内多文盲,谢天谢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学阴霾尚未降临人间,目下识字最多的二嫂,成了与公子卬交流最频繁之人。

“叔叔真是了不起。”二嫂常由衷地夸赞公子卬。

公子卬经常不经意间,使用了后世的成语,譬如“新婚燕尔”、“投桃报李”。现代人引用成语,仿佛呼吸饮水般顺手,但古人看来,这是引经据典的高端表达。“新婚燕尔”出自《诗经·邶风》,“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二嫂心中膜拜不已,以为公子卬对《诗经》典故信手拈来,文化功底相当了得。

君子六艺,以诗为首,不学诗,无以言,反之,通晓诗三百,小则为行人,持节出使异邦,大则为上卿,宰辅社稷黎民。

“我儿他日束发受教,叔叔可愿意收束脩?”二嫂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幸拜在公子卬门下为学。在二嫂看来,失忆前的公子卬只学武术,胸无点墨,如他大哥一般无二,适逢大病,却宛如变了一个人,因祸得福,诗文大涨,虽然忘却武功招式,但一身腱子肉学起拳脚一定一日千里,他日文成武就,前途不可限量。

“敢不答应?”

公子卬一下应承下来。哥哥嫂嫂对自己有活命之恩,又缩衣俭食,供养自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何况区区教育侄子?

二嫂又给公子卬安利起自己尚待字闺中的嫡亲妹妹,欲从中穿针引线,玉成一对。宝藏男孩,二嫂可不想肥水流了他人田地。

公子卬听及此,也是食指大动,早闻鲁地多娇,基因姣好,后世的陈好、张雨绮等,尽是鲁人。见公子卬饶有兴致,二嫂也愈发卖力地推销起来,形容她这个妹子乃是“软温鸡头肉,滑腻塞上酥”。不料,公子卬顿时意兴阑珊,赶忙把话题岔开了去。

殊不知,公子卬自涉猎日本女教师一来,尤好巨乳,可叹民国的胡适倡导“天乳运动”以前,中国传统文化以丁香小乳为美,压根就戳不中公子卬的癖好,遂草草作罢。

舌颤音发不出,是公子卬最大的痛处,遥记当年,战略忽悠局的张少将学俄语时,也顿足于此,等舌根做了手术,方才习得俄语;革命家列宁亦折戟于舌颤音,一生的俄语都发音不标准。

为了学会舌颤音,公子卬每日除了学篆,就借用水力练习舌颤音。含水、抬头,任水处在喉头,不使往下流太多,以免呛到,然后试着发出舌颤音。公子卬渐渐感受吃饭咽食处的肌肉慢慢可为为自己所使唤了。

倘日子无甚变故,平静如许,公子卬或将学会宋篆宋语,以公子之尊,谋一份闲官,娶一房豪乳,纳几多美媵,逍遥快活。

他都规划好了,封将拜相,责任过大,兵凶战危,案牍劳形。若能官居太傅,教书育人,每日工作四个时辰,省下闲暇,携美出游,烹调后世美食,一如宋时苏东坡。倘未曾穿越,可以想象,卬的人生本该日常九九六,爆肝内卷,牛马一生,安能惬意恬然?

正当公子卬的人生徐徐靠向正轨,柴房的动静打碎了他本该淡然如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