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志向(重写版)
公子卬作为公子却无封地半寸,拿什么供养门人?当今豢养门客之潜规则,薄则聊且温饱,厚则顿顿鱼肉,至于零薪,未之有也。武驰虽无千金万金之想,但顶着进狱系风险供人白嫖,委实无法接受,毕竟亲待养。
“我且问你,择君而侍,以何为要?”
武驰想了想,回道:“地为先,无地不足以养士。”
“非也。”武母反驳道:“为娘以为,赏识为先。
儿言三公子为逃人,试问当年的公子重耳,辗转四方时,是为何身?
儿言薪为重,试问,当年介子推之侍重耳,其事如何?过卫地,乞食,不得粟而得土,介子推割股为肉,以饲重耳,可求乎薪乎?及重耳为晋侯,辞不言禄,抱树绵山,烈焰焚身,此所以有“足下”之称,“寒食”之节,又求乎薪乎?
千里马常有,而赏识者鲜矣。商纣之地,不可谓不大,然不识忠贤,比干死,微子奔,箕子佯狂,虽有禄而不仕;重耳昔年,不可谓不悲催,然赵衰从之,终为卿大夫之家。
今儿得青眼,如介子推、赵衰之得重耳。以为娘视之,三公子犹在重耳之上。握手言交,亲下厚民,此一胜重耳;循循善诱,栽培左右,此二重耳不曾为也;屡以寡击众,此三略与重耳相齐。而宋公御之昏,尤甚于晋之先君。儿又有何顾虑?
况且为娘安为等闲妇孺?介子推漂泊四方,居无定所,其母尚且能自食其力,为娘岂有不如?”
武驰为一番理论所倾倒,一口答应。武母方才软下语气,恢复妇人神态,慈眉善目。
“儿自明日之后,当多听教诲。人云:‘听得劝教,食得饱饭。’三公子本事远在常人之上,小学之师,比之,如日辉之于萤火,泰山之于细壤。切记,多听多学,多思多省,有晦暗不明者,不耻相问。”
“儿当谨记。”
……
“从今往后,驰之性命,即是公子之命,驰之身躯,即为公子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清晨的阳光洒在稚嫩的脸上,年轻的武人,单膝跪地,短剑的剑鞘支在黄土地上,坚定的右手紧紧握住。希冀的目光照在公子卬身上。猝不及防的投效,令公子卬微微失神。
这台词,何等熟悉,只是物是人非,出言之人,非绿帽长髯枣红脸之人。
古人择主,均是一套说辞么?
公子卬心中吐槽,转而忧虑。
门客,陪臣,养士……这套体系于他,陌生而遥远。
战国四公子均养士,然其中无一定规,信陵君养门客,待之如手足,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平原君养门客,如董事长之与雇员,一方掏钱,一方效劳,门人有不如意者,可自去,平原君有见喜者,择优汰劣,见邹衍而辞公孙龙;孟尝君养门客,如人主与附庸,;春申君养门客,如平起平坐合作,门人来去自由,甚至取而代之。
今处春秋中期,战国尚有百年之期,养士之制是否有变迀?不得而知。
门人家中有老有小,待遇之定,又当几何?
目下无地无资,纳武驰为门人,是否耽误他人前程?倘若拒绝,是否有绝人之嫌?
见公子卬不回一辞,武驰以为卬囊中羞涩,难以启齿。
“驰以为,晋文赵衰之故事,犹可以效仿之。”
这话再白不过了。公子你没钱没地没关系,以后总会有的,他日再与我补上即可。在你发达之前,我可以自带干粮嘛。
公子卬扶着武驰的手上座,众目睽睽,须照顾人心,不好怠慢。
“阿驰欲投,卬荣幸之至。只是个中有些思量,须向人垂教。
可否容我计较长短?”
武驰面上允诺,旋即惴惴不安起来。
三公子原来还没打算招揽我?难道母亲所料与事实有所出入?可是若非青睐于我,为何昨日屡屡出言赞赏、鼓励与我?莫非他原意不是招我为门人?难道他要招我为娈童?
武驰顿感菊花一紧,如坐针毡。
“走了走了,别看了,训练马术、横队!”武峻挥挥手,其他少年郎面色不一,表情各异地打量着武驰。
武驰把头一低,恨不得找到地缝钻进去。跪坐之中,一双手不知不觉用力,把下裳抓得褶皱。
他们一定在嘲笑我吧?一定是的。天呐,往后我合该如何见人?
忐忑,尴尬,社死,足以扣出三室一厅。
另一头,公子卬拉上庄墨二人,又加上杵臼和武功。楚丘城内能找得到的卿大夫都在这里了。公子卬垂询其中利弊。
武功抚着光头,问:“门客相投嘛。寻常之事,我从继承封邑以来,所见不鲜。多个门人多一双箸,多一张嘴而已。三公子以为,此人能力如何,品行如何?”
公子卬想也不用想:“做事发愤,说话讲理,守孝,与人为善,学东西很快,悟性不错。”
武功拍了拍手:“那还顾虑什么?纳之。只要才能足够,他日能为三公子做事,价值超过养活他的粟米,就有所值。
况且人家还可以效重耳之先例。三公子若得地,不愁不酬,若不得地,甚至不须支付报酬。”
得,白嫖!武功说完,拍拍屁股告辞去也。
问之墨点。墨点表态支持公子卬扩充队伍:“一人力小,众人力大。欲成大事,须善于团结,团结十人,可治一户,团结一万,可治一邑,团结十万,可治小国,团结百万,诸侯伯主,团结千万,天子犹可取而代之。”
公子卬回道:“子皙言重了。卬暂无此大志。”
墨点:“哦?愿闻公子之志。”
公子卬道:“食有肉,居有室,财产得以全,人身安危得以护。”
公子卬以一个后世人的标准来看,这个要求并不高。当日,他若不曾穿越,研究生毕业之后,找份工作,一年赚他个六位数,百分百能过上这样小康太平的生活。
不想墨点一口答道:“三公子所志不在小,非有邑之卿不可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