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邯郸已至

魏国太子魏申所乘坐的马车,在一干魏武卒的护卫下,缓缓停在了赵国都城邯郸之外。掀开前方的帘幕,走出马车车厢的魏申只是一打眼,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庞。在他马车的前方众多赵国群臣已然等候许久,而站在这些人前方的不是别人,正是为相多年的公仲乐。看着不远处这位并不算陌生的老人,魏申的脸上微微泛起了一丝笑意,然后直面对方就大步走了过去。“魏申见过老相国。”“老臣拜见太子。”一老一少在邯郸城下互相见礼之后,魏申当即摆出了一副晚辈的谦卑模样。“魏申迟来一步,倒是烦劳老相国久等了。”“太子说的这是哪里话?此番太子远道而来,乃是为了调停我赵国的战事,实在是劳苦而功高。”一边回应着魏申的话语,公仲乐一边很自然地就拉住了他的右手向着邯郸城走去。“奉我王之命,老臣特地率赵国群臣前来迎接太子。”“还请太子看在老臣的面子,以及赵国与魏国同属三晋的情分上,多多帮助我赵国才是啊。”公仲乐说话的声音虽然小,只是两人能够听见;说话的语气也不激烈,一字一句之间都仿佛打着商量;但是魏申仍然能够感受到身旁这位赵国相国颇有些复杂的含义。或许魏申的一个回答就能够影响魏赵两国关系,甚至能够改变如今天下之间的形势。感受到自己肩上突然多了几分的分量,魏申的脑海之中却是再次回忆起了父王魏罃临行之前的嘱托。一切以魏国的利益为先。轻轻吐出了一口浊气,魏申似乎是做出了什么决定,几分笑容就这么出现在了他的脸上。“老相国放心,如何取舍,魏申心中有数。”听到魏申如此说,再看他脸上的笑容,公仲乐还以为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并且也接受了自己代赵国提出的条件,心情立刻就是畅快了起来。“有数便好,有数便好啊!”公仲乐脸上带着越发灿烂的笑容重复着魏申的话语,脚下向前的步伐也是越发地加快了。只不过正当公仲乐迈步向前之际,他忽然觉得自己的手中却是传来了一股力量阻拦着他继续向前。顺着手臂一路向上,魏申那张脸色微变的面孔就这么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迎着公仲乐看向自己的目光,魏申缓缓说道:“老相国,我三晋之间一向攻守相助。”“此番赵国趁我魏国、韩国出兵援助越国对抗楚国的机会,擅自出兵攻打中山国,是否有些……”“过了?”面对着眼前这张因为自己的话语而出现神情大变的脸庞,魏申脸上再次浮现出了一抹微笑。“当然,我始终将赵国视为可靠的盟友,只不过父王临行之前有句话要魏申转告赵王。”“有些事情,一次也就够了。”说完魏申当即便是转客为主,拉着公仲乐就是继续向前走去。此刻的两人脸上虽然都浮现着笑容,但是眉宇之间潜藏着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魏国和赵国的盟友关系似乎在此刻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又或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邯郸城,并不是魏申此行的终点。在邯郸这座赵国都城经过了一日的短暂休整之后,魏申的队伍继续踏上了北上的路途。又是几日的行进之后,魏申率领着护卫自己的魏武卒大军在邯郸东北的某处扎下了营寨。“我军距离邢城还有多远?”“启禀太子,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我军抵达邢城大约还需要两日。”“好,命令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息,明日一早继续北上。”目光扫过前方的几名将领,魏申下令道:“大军务必在两日后抵达邢城。”“遵令。”等到这几名魏军将领退下,魏申从面前的案几上取过了一卷书简,借助大帐之内燃烧着的灯火阅读了起来。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一道禀报声出现在了大帐之外。“启禀太子,龙贾将军求见。”听到帐外的这一声禀报,魏申直接从坐席之上站了起来,脸上的喜色更是抑制不住。“快请!”来了,终于是来了!片刻之后,身穿一身便装的龙贾,大步迈入了魏申的大帐之中。“末将龙贾,拜见太子。”“龙贾将军不必多礼。”面对着就要行礼的龙贾,魏申直接走上前去,一把就将他扶了起来。“龙贾将军此番可谓是为我魏国立下了大功。”“临行之前父王曾告诉我,等到此战了结之后,他还有魏国定然不会忘记龙贾将军的功劳。”“王上。”听着魏申此刻的话语,纵然是历经沙场的宿将,龙贾的双眼之中也不禁浮现出了一丝动容。士为知己者死。感动之余,龙贾随即对着魏申说道:“龙贾身为魏国之将,自当为尽忠王上、为国筹谋。”“龙贾将军有如此心,我相信父王一定会十分满意的。”看到龙贾脸上神情如此,魏申顺势话锋一变,“我这里倒是有一些事情要求教将军。”面对魏申的请求,龙贾当即摆出了一副郑重的模样,“太子但讲无妨。”“如今赵国与中山国战事具体如何?齐国、燕国对于赵国又是怎样的态度?我魏国在此次调停中是否应该有所偏向?”魏申一上来就是如此直接的三个问题,倒是让龙贾有些应接不暇。经过了一番思索之后,面对着目光灼灼的魏申,只听龙贾缓缓说道:“不瞒太子,末将是全程参与了此次赵国与中山国的战事的。”“在开战之初,赵国无论是从兵力上还是从军心士气上来说,都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中山军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暂避锋芒,依托地形、城池抵抗住了赵军的一次次攻势。”“鄗邑一战,赵军主力因为骄傲轻敌而败于中山军之手,双方之间至此攻守易形了。”“如今中山军已经在齐国、燕国的配合下,对赵国发动了全面反击,双方对峙的前线也从槐水南移到了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