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5章 别再论回字有四种写法

孔乙已们别再论“回”字有四种写法了!

文/安如山成稿于2008年1月20日

笔者也算是一条网虫,闲得无聊时,会经常上网去蹓蹓。不管是知名博客还是草根文化,因为对语言的兴趣,笔者一般会对探讨语言运用和改革的述说进行认真的阅看。但笔者发现,大凡自称为“汉学家”的所谓国学大师们,大概都不外乎仅仅局限于鲁迅先生所讽刺的专门高谈或者瞎论“回字有四种写法”的雕虫小技。看着看着,有时总是不觉自笑。真对这些所谓国学大师无语......呵呵,无语至极,有时甚至是......极度悲愤ing。

真不知是国学大师无聊,还是国学文化无聊,怎么国学大师们永远关注的是国学中那些极为无聊的东西。例如:“回”字有几种写法?“李”姓的来历和分支,“仝”字有几种读音,“马”字的演变历史,等等,难道所谓的国学大师就仅仅是这一点点卖弄这一点点“知识”的本领?为什么要给知识打引号呀?难道你还会认为这些不是“东西”的东西是东西吗?不是东西的东西当然只能以引号为之加注了。

笔者不是鄙视这些所谓的学者们,如果你们的所谓学术就只不过是这些伎俩,就请不要再随便到随时会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网络上来忽悠了,以免有伤国人使用汉语的自尊和书写汉字的信心。

前不久,在一知名网站上的一个知名博客上有一篇知名博文,被高高地挂在该知名网站的首页上,点击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国学大师挑选了十个一般人难以读准的生僻姓氏,例如“逄”,例如“仝”,例如“句”,例如“眭”,例如“貟”,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在博客里卖弄自己知道读音并认识他们的意义。国学家有点厚颜地发了这一帖还不为过,还说什么似乎是高屋建瓴般的东东之类,YAYA个PEI的JB东东,高论如果你认识这些姓氏,就可以前去语言大学去守门当门卫,碰上每一教授都要求其先认这些字,只有认识这些字的教授才准许进大学校门。我也不知这位国学大师标榜这些有何实质上的意义?难不成这就是这位国学大师拿了国家的俸禄,吃了人民的食粮,做的就是诸如此类的知名学问?难不成我们的这院那院的院士们当上这委那委的委员,凭的也是诸如此类的学术?

笔者是十分崇拜自己的母语和方块字的。但汉语、汉字的科学性是音形义三结合,这是西方拼音文字不可比拟的。汉语、汉字的科学性,决不是这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们所标榜的这些所谓的“一字多义”、“一字多体”、“一字多音”、“一字多演变”的所谓知识。这些恰恰是汉语和汉字的缺点。这些缺点给中国的文化导致了多少混乱啊。

汉语和汉字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字一义”、“一字一体”、“一字一音”、“一字一音永不变”,要是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中国人要少学多少“知识”啊,能够拿出多少时间来干别的事业啊。

不科学的东西,学者们偏偏要当其为科学,这才是“伪科学”的正解吧。笔者真不知这些学者们安的是什么心。要是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文字,要是没有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统一过程,笔者私下里想,这些孔乙已们可高兴了,甲学者可以做“回字有五十种写法”的学问,乙大师则刚刚好地可以去做“回字有七十二种读音”的演讲了,一个可以在北大学报上洋洋万言,另一个则刚好可以在百家讲坛里侃侃而论。大家想想,这样的学术,可悲不可悲?

当然,我们要十分正视汉语和汉字的这些问题,你不知道“眭”字如何读不要紧,你知道如何查字典就可以了,查一下不就知道了?更何况这个姓氏本来就很少,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是难以遇到的。遇到了也没关系,可以问的,可以查的,决不能倡导不知道其读法便无知的歪理邪说。如果这样的歪理邪说被视为正理的话,将不知要耗费我们这个国家多少的财力物力啊!

国学家们啊!你们如果有本事,有学问,就要当秦始皇一样的人物,应当去研究如何克服汉语、汉字的这些不统一的缺点,慢慢地有条不紊地将这些缺点改正过来,并努力使汉语和汉字成为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最具有生命力的语言文字?别老钻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去翻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别再标榜你们这些所谓的科学和知识了。人们看了《湖南卫视》、《武林外传》、《家有儿女》、《越策越开心》,还能娱乐并开心,她们还能起到娱乐社会公众的性情的功效,还能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家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你们的所谓学术或者学问,笔者就不知道到底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有何作用和现实意义了?

笔者奉劝孔乙已们,别再论“回”字有多少种写法了,赶快悬崖勒马吧!!!这样下去,误国误民误文化还误自己,何苦呢?

说笑了,大师们别怪,小生说话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