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飞艇初航

李浩的计划说完了,下来就是如何讲计划细分落实了,张凤冀马不停蹄,赶忙回去仔细研究如何划分战区。

崇祯在起草诏书,这一次的动静非常大,前方剿匪的四个大人物重新划分战区,各地的行政主官——巡抚也要调整。各地官员调配、粮草物资的运输,分配等千头万绪,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因为李浩估计,流贼分裂就在眼前,没有多少时间了。

只用了三天时间,崇祯皇帝几乎没怎么睡觉,跟首辅温体仁、吏部尚书谢陞、户部尚书侯恂等人合力研究出了方案,连夜拟好文书。

圣旨和各部的文书已经拟好,就等派出信使传送。可大明地域广大,几乎遍布全国,信使在路上的时间很长,哪怕八百里加急,到四川等地也得一个多月,因为道路艰险,还有流匪出没,有些地方必须绕道。这样很可能就会错过最佳时机,让流贼有机可乘,所以当前的事情就是如何快速的把圣旨和命令传递道各处。

红星厂的三艘飞艇现在就成了李浩手里的王牌,这三艘飞艇还是热气飞艇,因为氢气的大规模制取和存储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只能用热气来替代。

由于红星厂一年来制作热气球的技术日臻成熟,热气球所用的蒙皮技术页日趋完善、可靠。专用缝纫机的出现,让大规模制造,缝制飞艇蒙皮已经不是问题。由于热气球不能自主飞行和控制方向,只能随风飘荡,而且承载量很小,并不适合运送货物或者远距离飞行。于是李浩又设计了出飞艇,李浩也没有坐过飞艇,只是在资料中了解过,根据仅有的一点点知识,李浩耗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初步解决了几个较大的问题,才设计出了现在的飞艇。

其实这三艘飞艇都属于验证艇,用来验证设计是否合理,每一艘都比前一艘有所改进。现在三艘艇在燃料供应、操纵性能、人员居住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方向控制比较自如,升降系统也比较快捷,最关键的是都有自己的推进系统,一个巨大的螺旋桨,三个桨叶,每个桨叶都有七八尺长,考虑到重量因素,采用的是木质的,由人力通过链条系统驱动,就行后世双人自行车一样,由两个人合力驱动。没有风的情况下一个时辰差不多可以走六七十里。

李浩计算过,北京到成都的直线距离大约是三千里,即便全程无风,飞艇差多四五天也能走完,如果找到合适的风向,速度更快。

飞艇的操作员全部是原来的热气球操作员选拔而来,因为他们在空中的经验最多,只有他们最合适。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操作。

飞艇的吊舱很大,比热气球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上面除了操作飞艇的必要工具外,还有两间小屋子,用木板搭成,四周还装有一块不大的玻璃窗,方便向外观察。其他的地方都用来存放燃料、水和食物。

由于路途遥远,中途也没有补给点,所以燃料必须容易获得,必须是各地都普遍存在的东西。选来选去,只有煤和木炭合适,燃烧温度高,持续时间长。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占地方。飞艇用来加热空气的炉子都是特质的,很大,直径差不多有五尺,底部有个风门,风门一开,空气就会沿着炉子往上走,向炉子里面送去大量的新鲜空气。为了防止炉子意外熄灭造成迫降或者坠毁,李浩还为每架飞艇准备了三个钢瓶,作为备用热源,通过喷嘴喷出气体,点燃加热飞艇里面的空气。里面是压缩过的沼气,沼气很容易获得,但是要想压缩到液态却做不到,只能尽量将其压缩。

之前跟随郑芝龙出海运粮的飞行大队的孙凤祥,现在已经被调了回来,担任此次飞行的队长,每架飞艇最多可以安排六人,这已经是极限了,毕竟热气所能提供的升力不能和氢气相比,载重量有限。

这一天大清早,红星厂里的广场上,三驾飞艇已经准备就绪,炉子已经烧的火旺,加热一段时间后,飞艇已经离开地面,在缆绳的束缚下才没有起飞。

李浩和崇祯皇帝前来送行,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是自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三个太监各自携带着完全相同的文书,登上各自的飞艇。解开缆绳,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三驾飞艇徐徐升高,不到盏茶的功夫就没入了云端。

孙凤祥所在的飞艇是领航飞艇,飞在前面,其他两艘紧随其后,呈品字形队列。跟孙凤祥在一起的传旨太监叫张英,年纪三十多岁,在宫里是王承恩的心腹。此时的张英,早已经没有了在地面上的意气风发,吓的面色苍白,双腿无力,瘫坐在吊舱里。他刚刚看到的飞艇下面就是绵延的云海,云浪涛涛,完全不似在地上看的那般宁静。

飞行姿态已经平稳,找到合适的风向,三驾飞艇以地上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飞奔,一天差不多可以飞出千里左右。

一路无话,经过保定,当天旁晚就到了太原,飞艇降落,整个太原城差点乱了套,都以为天兵下界了。见了洪承畴,饶是洪承畴经多见广,也被这阵势吓了一大跳,此等事物在天上飞来飞去,非人力可为,必为仙法。以往朝廷传递信息。最快的是八百里加急,说是八百里,一天根本跑不了那么远,那得把马累死。谁知道这次居然直接从天上飞了过来,人家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真特么快啊!由太监宣读了圣旨和各项任命,洪承畴接旨,又赶紧派人贴告示,安抚百姓。飞行队就在太原停留一晚,第二天早上补充了煤炭等燃料和食物之后,继续出发。这一天来到西安,西安城的百姓看到天上居然有三个巨大的东西在飞,上面还好像有人,跟太原一样,也是全城恐慌,下跪祷告者有,疯狂奔逃者有,躲进屋里祈求上天的也有。全城都乱套了,杨鹤扬肆昌父子出来一看也吓了一大跳,这情景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真的是神仙下凡了!

杨鹤父子是受了神祖李浩的大恩的,立刻摆香设案,准备迎接。飞艇落地,孙凤祥和张英一起走下来,见过杨鹤,宣旨完毕,杨鹤父子盛情款待。杨鹤对太监本无好感,可孙凤祥是神祖恩人的人,不能慢待。晚间酒席之上,孙凤祥又掏出几封信交给杨鹤,一封是李浩写给杨鹤的,交代一些事情,还有一封是春草哥俩写给父母大人,请他们代为传递。春草是神祖府的丫鬟,杨鹤父子都认识,小姑娘鬼精鬼精的,春草的二哥一年前随着新招募的新兵到京城,结果在军营之中巧遇春草,兄妹二人重逢,神祖府全府上下都为他们兄妹俩高兴。按说一个丫鬟的书信还不至于杨鹤出面,但是杨鹤非常重视,亲自安排自己的管家,连夜给送过去,不能倨傲。管家不敢怠慢,拿着信连夜出发。

第二天天刚亮,飞行队准备启程,还要飞往信阳和成都,任务在身,不能耽搁。杨鹤父子也不强留,早就有人按照要求备好了所需的物资,飞行队点火升空,乘风而去。杨鹤仰望天空,感叹道:“此等事物,亘古未有,若非神祖之力,寻常人怎么能够飞翔于天地之间?天佑我大明啊!”

李浩给飞行队有个要求,就是只能白天飞,晚间要降落,即便找不到城镇,也要在野外降落,因为这个时代,可没有导航,夜晚迷失容易迷失方向,还有就是怕撞上山峰,这个时代可没有雷达,高度计都是非常简单的,只能大概的测量高度。

到了信阳,向卢象升宣旨完毕,再次起飞,过随州,一直往西进入群山之中。天色已晚,就在一个小城外的山坡上降落,布置好警戒,飞行队就开始休息。由于物资还足够,今天不需要再次补充。一夜无话,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再次起飞。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不远的一个小山头上,有两个猎人已经吓的双腿发软,走不动路了。瘫坐在地上,看着徐徐升起的三个庞然大物,嘴里不停的祷告。等飞艇升入高空,这两个猎人再也顾不得打猎,一路狂奔,跑回家里再也不敢出来。家人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才哆哆嗦嗦的说碰到了神仙,神仙的体量非常大,有十几丈那么大,还是三个,神仙的肚子下面居然还装着人。走的时候把人一块带走了。不管两人怎么说,怎么赌咒发誓,家人没有一个信的,只是认为他们发了癔症,还找了郎中来给他们看病。

乘着东风一路向西,飞行速度很快,太监张英现在已经不怎么怕了,看着下面绵延不断的群山,张英感慨万千,不由的说道:“一览众山小,当如是矣!”能这么文绉绉的说话,应该是读过一些书。孙凤祥等飞行队员虽然在空中呆的时间长,见识过不少,他们在空中看过大海,看过有道路、村庄、城镇、河流、农田等交织在一起的平原。但也是第一次来到西南的群山中,从空中看去,这里的山都看不到石头,都覆盖茂密的丛林,随着山势高低起伏,还能看到一些地方在下雨,而另外一边却没有下雨,这样的奇景把所有人都看呆了。

整整飞了一天的时间,飞越了绵延千里的群山,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在天上,一天的时间就越过了让李白愁了一千年的蜀道。现在的张英,正在拿着纸笔作画,画的就是飞艇下面的群山、城镇、河流等等,孙凤祥对他是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太监居然还有这两下子。终于看到了西面出现了平原,孙凤祥知道,那里就是四川盆地了。距离成都还有五六百里,天色已经晚了,得降落补充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