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江南士子的谋划

大明京师已经是一片缟素,孙承宗的棺椁就停放在府邸的灵堂之内,孝子贤孙个个都身披重孝,跪在棺椁的前面,排列在两边。

李浩和崇祯皇帝已经过来祭拜过了,正在里间休息。孙承宗位极人臣,又德高望重,满朝的文武官员、大小勋贵,几乎都过来祭拜。

按照习俗,一直等到七天之后,才起灵,运回老家安葬,入土为安。

崇祯皇帝也很大方,給了个谥号“文忠”,这个谥号是对文臣一种很高的评价,只比“文正”低了那么一点点。

李浩记得,在前世的历史中,孙承宗的谥号也是文忠,不过不是崇祯给的,是弘光皇帝给的。就是福王的儿子朱由崧,不过现在他没有这个机会了,福王早已经被砍了脑袋,他坟头上的草都换了好几茬了。朱由崧也在家里老老实实的种田,养家糊口,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胖胖的福王世子了。

孙承宗的葬礼办的极为隆重,李浩和崇祯皇帝亲自扶灵,送葬的队伍绵延数里,极为壮观。

讣告已经发布天下,义州城也得到了京师的飞鸽传书。

已经在义州城鏖战了快一个月的周玲,作为义女,也身穿孝服,跪在临时搭建的灵堂之中,为孙承宗守灵,身边还有周皇后和朝鲜往后的陪着。周玲面色比以前清瘦了不少,不过眼光更加凌力了。

现在义州城已经到了最为艰难的时刻,守城将士已经所剩无几,几乎各个带伤。就连已经独臂的崔景镇,身上又多了几处伤口。

因为有飞艇的存在,粮食倒是不算很缺,孙凤翔每天都要从南面晕过几千斤的粮食过来。虽然不够全城人吃饱,但也不至于饿死人。

神祖夫人和皇后都被困在义州,身在南汉山城的李国祯哪里还坐得住?带着一万京营将士还有四万多朝鲜御营军,几乎倾巢出动,全速北进,增援义州城。

朝鲜多山,尤其是北部,地图上看着不远,也就几百里的样子,可是山路崎岖难行,又弯弯绕绕,望山跑死吗啊!

李国祯大军一路轻装急进,这也走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堪堪赶到了义州南面几里之外的地方。可这个时候李国祯人困马乏,根本无力和以逸待劳的建虏交战,只得回退到南面的山头上,建立营寨以作守势,等待后续部队的抵达。

为了救援义州,李国祯几乎把压箱底的家伙都拿出来了,南汉山城的火炮,只要能拉得动的,全都带上。

可这些沉重的火炮速度慢,根本跟不上大部队的行进,尤其是山路,移动起来更加的费力,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多尔衮是有备而来,现在围城已经二十多天了,自己还只能在外面打打策应,根本攻不破建虏的封锁,急的李国祯如热锅上的蚂蚁。

“伯爷,您还是进城去劝劝夫人和皇后把,让她们赶紧离开义州,你不知道,这一个月来,我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她们两个贵人有什么闪失!”

义州城危在旦夕,孙凤翔也没办法,只得过来找李国祯商量办法。

这一天,孙凤翔乘着飞艇来到了李国祯的营中。

“她们不听你的,难道她们就听我的?你以为我不想进城护送她们出来?现在离城都不到十里地,我的火炮上不来,现在还在二百多里以外的地方,没有足够的火器,我们根本攻不破建虏的围堵,你让我怎么办?那些火炮到这里,至少还得七八天的时间。”

李国祯也气恼的说道。

“再说了,多尔衮也鬼精鬼精的,早就在这里以逸待劳,等着我了。这十来天,我们大战了三场,我的一万京营,现在已经不到六千人,四万的朝鲜御营军,要是不我京营将士还在,他们早就溃散了。

你知道现在跟我对阵的是谁吗?是多尔衮的弟弟,叫多铎,也是个狠茬子。还有一个叫鳌拜的,及其凶悍,几乎没人能挡得住他,要不是我们火器多,估计早被他冲散了。”

李国祯心有余悸的说道。

“鳌拜?我还想听神祖爷说起过这个人,据神祖爷说,他是建虏的第一勇士,你居然对上他了!”孙凤翔有些惊讶的说道。

“神祖爷知道这个人?”李国祯有些意外。

“当然,这天底下还有神祖爷不知道的事情??”孙凤翔一脸崇敬的说道。

“神祖爷可曾说对对付他的法子?”李国祯问道。

“火器啊,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这叫降维打击,不跟他玩一个层面儿的东西,神祖爷说的.”孙凤翔浑不在意的说道。

“火器!火器!!可我的火炮现在上不来啊!”李国祯着急的双手一摊,急的直跺脚。

忽然,李国祯好像想到了什么,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孙凤翔,直把孙凤翔盯的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老林,帮个忙,用你的飞艇把我的火炮给我运过来,怎么样??”

李国祯忽然拉住孙凤翔的手说道。

孙凤翔浑身一激灵,吓的赶紧抽回自己的手。

“可以倒是可以,不过我每天都要运粮食啊,现在城里的粮食就指望飞艇运送了。现在整个朝鲜,就我这一艘飞艇,整个辽东方圆千里,都在打仗,连神祖府里备用的飞艇都用上了,还是不够,我实在给你抽不出来啊!”孙凤翔无奈道。

“这个没关系,夫人和皇后肯定会明白,只要你能腾出一天的时间给我运炮,回到京城,悦仙楼你随便造!”

李国祯嘿嘿的笑着许诺到。

“额~好!我得回去跟夫人报告一下。”

“好!我等你好消息。”李国祯非常高兴。

......

就在孙凤翔忙着运炮的时候,在京城,神祖府里面,骆养性正在向李浩和崇祯皇帝汇报。

骆养性的头发现在都白了一半儿了,愁的啊,自从御史周宁的事情爆出来之后,神祖爷对自己的态度就淡了许多,东厂也被再次复起,紧盯着锦衣卫的一举一动。锦衣卫的日子不好过啊,这都两三年了,骆养性一直再找机会怎么补救。

“老骆啊,锦衣卫这两年整顿的怎么样了?”李浩扭头看看一脸惭愧的骆养性。

“回神祖爷,锦衣卫整顿已经完成了,两年间,微臣裁撤了南镇府司,裁撤了五个千户所,缉拿千户以下人员六百四十三人,均已处理完毕。”

骆养性拱手禀告。

“嗯,怎么处理那是你的事情,我要的只有一条,锦衣卫不能和当地官员再有任何勾连,必须切实担负起探查天下的职责。”

李浩喝了一口茶,说道。

“今天有什么消息?”李浩问道。

“神祖爷,微臣探知,南方士子似有不稳迹象!”骆养性面色凝重的说道。

“哦~~,这倒有点意思,说说看,怎么个不稳法儿?”李浩听了,来了兴致。

八年来,李浩的地位日益稳固,大明境内的流匪也被消灭干净了,小股的盗匪虽然还有不少,不过已经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神祖爷,这些南方士子行事非常隐秘,微臣也是付出了两个百户的代价才探知了他们的一些消息。”骆养性面带惭色的说道。

“哦~~,这倒稀奇了啊,说说看!”

“神祖爷,陛下,他们可能在密谋造反,另立新君!”骆养性咬着牙说道。

李浩还没觉得是什么大事儿,对面的崇祯皇帝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手指着骆养性,面色阴沉的喝道:

“他们想造反?他们要立谁?”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各地的藩王,还能呆在自己封地的已经没几个了,大部分都被集中到了京城,要么种田,要么做工经商,自食其力。

至于那些不听话的,屠龙刀已经砍了好几颗脑袋。哪怕是崇祯皇帝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也因为大骂崇祯而掉了脑袋,连封国都被取消了。

福王死了,秦王、代王、晋王、蜀王等藩王现在都老老实实的呆在京城里面,还在外面的只有鲁王和桂王。

李浩之所以还没有动鲁王,就是因为在前世,这个朱以海还算是比较有才干的,甚至亲临前线犒师。可惜手里没人没兵,至死都没有投降清廷,不管自己的实力如何,一直在坚持抗清,李浩也对他抱有好感。

至于桂王,虽然也是到死都没有投降清廷,但是能力嘛,李浩就只能呵呵了,最后被吴三桂的部将吴国贵勒死。至于为什么还没有把他弄到京城来,完全是因为他远在天边,顾不上他而已,而且这家伙还低调的很,让人很难想起他来。

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骆养性不敢怠慢,赶紧说道:

“起初他们想里鲁王,可是被鲁王拒绝了,所以他们又改立桂王,现在已经和桂王府接触上了。”

骆养性不敢隐瞒,如实禀告。

“他们就没有人联系过唐王?唐王的手里可是有兵的!”李浩呵呵笑着问道。

“复社的首领张博和南京兵部尚书,倒是提议想联系唐王,只是他们碍于唐王和神祖爷的关系,担心泄密,才没有行动。

现在唐王和川军都已经北调,大明战力较强的几支主力军队都聚集在了辽东,江南兵力空虚,这些江南士人便以为他们的机会来了,打算趁此机会拥立新君,隔江而治。”

骆养性详细的解释说。

“神祖爷,是不是召鲁王和桂王进京?”崇祯皇帝的脸的气的发白,自己还没死,那帮王八蛋就打算立新君了,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不用,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能成什么事情?让他们先玩儿吧,如果他们真的能划江而治,我还能高看他们一眼。”李浩浑不在意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