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贵重的东西
第2291章贵重的东西
“二娘,你说的话叶子不懂,叶子只知道,这一家子平安才是最重要的,这事情要是闹大了,谁都不好收拾。”夏叶子弱弱的说,王氏暗道这三丫头是个明事理的,虽然庶出,但是凭她的长相和性子,日后一定会为夏家带来好处,于是一笑道:“你看怎么办?”
“这家里的事清楚不了糊涂了,依我看将大管家拉出去打一顿撵出家也就是了,这幕后若没人,这事就是他做的,就念在孙少爷的面子上留他一条老命,若是不是他做的,也必然跟他的失职有莫大的关系,祖母也不算冤枉她,就当是给他个教训,若人人都可以在这管家面前下毒,这管家也就不用做了。”夏叶子缓缓的说,双目澄清如水,面上波澜不惊。
大管家感激的看了夏叶子一眼,他心中寻思,这三姑娘是个心慈之人,不一定是杀死他儿子的真凶,他儿子半夜出去给二姑母下毒,若是给三姑娘抓住最多也就是送到前院来。估摸着三姑娘也不知道此事。
这二姑母怎么还活着,反倒是他儿子云出找不到踪迹了。难道是畏罪潜逃了?想到这里大管家就觉得不对,可是他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就在此刻只听外面的婆子惊叫着说:“老太太,不好了,这姑爷的尸体,从碧波湖那里飘上来了。”
“怎么回事?”老夫人沉声问,她心里暗道:是谁杀了王云出?他怎么说也是西京令,晋国在朝的官员,是谁这么大的胆子?
“奴婢不知,今个早上,奴婢带着几个粗使婆子去种莲藕,就翻着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还绑着绳子,我们弄断绳子,就看见云小爷的尸体飘了上来。”那婆子近乎惊慌失措的说,跪在地上打着哆嗦。
夏叶子心里一惊暗道:怕什么来什么,这人已经死了,死不承认便可以了,早知道这么快尸体就会被人发现,还不如抓活的交给老太太处置。
“把尸体送到刑部衙门,经公处理吧。”老太太沉声说,那张慈爱而严肃的脸发出一种凌厉之色,她心中暗道: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踵而来的麻烦,已经笼罩了整个夏家。
“是,老太太。”那婆子应了,与几个下人一起抬着王云出的身体走出去,大厅内一片沉寂。
夏叶子也有些害怕了,这事情若然经公,只怕就没那么容易解决。
“都散了吧,红玉你把孙少爷带回住处好生照顾,出了纰漏,拿你是问。”老太太沉声说。一屋子人鱼贯而出,夏叶子心里打着鼓,不知道此事如何了结。
姜红低声道:“姑娘放心,我做的很干净,尸体泡了这么多天,身上的指纹和伤口都已经模糊不清,所以只要二姑母稳得住,什么事都没有。”
夏叶子点点头,心里越发的不安,她轻轻地对姜红点了点头说道:“你放心,我和娘亲都稳得住。”
第二日,经刑部勘察,这王云出是无意跌入碧波湖而意外身亡的,所以判处送回御史府安葬,这事情总算尘埃落定,御史府又恢复了一片宁静。
夏叶子卓立于那碧波湖前对姜红说:“这一次总算侥幸过了,下次不要那么冲动。”姜红轻声道:“这大姑娘已经死了,多半是大夫人灭的口,姑娘这段时日,你可要倍加小心。”
夏叶子举目看向苍穹,悠悠的姜天下是一片寥寂,她缓了缓沉声说:“我知道了,我给你的方子,你去配置了,送到我娘亲那里,这几日我会留在阁子里足不出户,这样也就避免了所有麻烦,这些府内的事,我们离得越远越好。”
姜红点头,让陈五驾车带她去平安路的保和堂抓药,晌午的时候,姜红回来,就见夏叶子浅笑道:“回来了,把药送过去吧。”
永和十二年的春天懒洋洋的过去了,夏叶子坐在绣架前静静地绣着一对鸳鸯,她前生就很迷恋十字绣,所以研究了一下这古代的绣工,很快就有了很大的精进,就见那绣面上,一只鸳鸯展翅欲飞,另一只鸳鸯隔水而卧。
“姑娘,老太太让您过去烹茶。”大丫头百合笑吟吟的过来,日前这三姑娘配置了一些药粉给她,涂了以后她脸上的疤痕已经消失了不少。后尔三姑娘又把移植过来的芦荟,送了一些过来,她涂抹了一些,脸上的疤痕逐渐褪去。
“是。”夏叶子点头应了,就见幽暗处有一条魅影,随后笑了笑,莲步轻移的跟着百合赶往万寿阁。姜红暗笑这丫鬟红玉还真是不死心,又来监视三姑娘,这红玉是绿竹的表妹,绿竹出事以后,红玉受了牵连,就从一等丫鬟,降做了三等丫鬟派过来伺候三姑娘夏叶子。
这万寿阁是新修的园子,夏逸风为了彰显他的孝道,特地在今年的四月初三,老夫人的生辰那天送给她,取名万寿阁。
夏叶子穿过牡丹花丛,便见那墨色的盛世墨玉在阳光下格外的明艳,那如同墨翠一样的颜色,莹润而光华无限。
“老太太你看呀,大少爷送过来的都是好东西,有蜀州的云锦,光泽好,色正,均是由金线织成,还有这云州的金雀绸,在上好的丝绸上配以孔雀羽,织成孔雀滕图,是大楚进口进来的,大多给宫里的娘娘做衣裳。这是徐州来的牡丹红,以香气闻名,是牡丹花染成的织锦。色泽亮丽,染色均匀。”徐妈妈笑着说,老夫人一笑道:“叶子,这牡丹红轻薄柔软,最适合做夏装,你拿去一些吧。”
“这么贵重的东西,怎好给我糟蹋了,还是留给二姐姐吧。”夏叶子一笑说,心中自然很是喜欢这香气四溢的牡丹红,但看见四姑娘正用羡慕妒忌的目光看着自己,于是淡笑着说:“我看着颜色更适合妹妹,祖母。不如折翼匹就送给妹妹好了。”
柳絮美目一凌,冷冷的说:“你讨来的,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