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又有不得了的人物
华尔道夫酒店老板阿斯特的确准备为李谕准备一间免费客房:“以您在数理以及天文学的成就,我想酒店理应为你奉上这种待遇。”李谕感激道:“荣幸之至。”阿斯特说:“当初贵国李鸿章宰相来时,曾住在那间房间,本来我们想继续留给他,谁知宰相大人已经过世。此后康有为先生到纽约,得知宰相住过,一定要求住在那个房间。”李谕说:“真是有故事了。”康有为与梁启超对李鸿章的态度并不相同。康有为对李鸿章评价极高,说他“深明逆顺,明辨是非”,是维新的同志,并感谢他对维新事业的帮助。不过康有为对李鸿章的称赞,一方面对他确实认同李鸿章;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想要拉拢李鸿章到自己这一边,在政治上得到他的帮助。而梁启超则对李鸿章的评价则深刻多了,对于李鸿章,梁启超有一句很出名的评价:“为时事所造之英雄,非造时事之英雄”。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李鸿章虽然可以称为中流砥柱,不过终究无法力挽狂澜。阿斯特说:“我不懂贵国的局势,但听闻康有为现在名气不小,是个厉害的人物。”他也以为康有为是个圣人,毕竟康有为现在美洲名气着实不小。李谕笑道:“以后更厉害的还会来。”阿斯特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晚宴结束后,众人返回。特斯拉还在纠结该怎么从他的无线电力传输试验中抽出时间来进行电流转换以及所谓的“移动无线电接收装置”试验。虽然他内心深处还是想着无线电力传输,但如今有机会争取到投资,也不得不暂时先搞一搞。sierra那边则把关于拉链的小专利递交了上去。关于专利的价值评估很快出来,至少价值10万美元,后续就看谁出钱多买下。sierra得知结果后非常惊讶,都有点想开个拉链厂。但李谕显然不会真的做服装生意,权当挣点外快。现在老美已经对专利权或者说知识产权很重视,gdp又节节攀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大提高,各种工业品销量很好,所以搞点实用性的专利确实能卖不少钱。没多久,李谕新公司的审批也下来了,都不用他自己跑腿。sierra办这些事是真滴快,果然不管什么时代,有钱都好使啊。万事俱备,现在可以出发去底特律了。“汽车之城”底特律后来虽然因为肤色问题以及城市战略规划失误,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但二十世纪初的底特律是真的欣欣向荣,而且依靠汽车产业不久后就会成为与纽约、芝加哥、费城并列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四大城市之一。福特的工厂现在还不大,规模根本比不上凯迪拉克以及亨利·利兰的发动机工厂。李谕向他们展示了稳定可靠的电子打火系统以及四驱系统。在装到原型车后,运行也极为稳定。福特和亨利·利兰越看越满意。利兰先生一直在搞发动机,因为这是目前汽车的核心,所以他对这套点火系统的评价很有分量。“我敢说,现在没有人能把电动系统如此娴熟地运用到汽车上。”利兰先生兴奋得说。还真是这样,目前汽车几乎就没有电子元器件,和后世完全不一样。而且压根没有人想到要为燃油汽车设计启动电机,历史上要到十年后的1913年左右才出现。所以虽然看似很简单的一套电动点火系统,在1903年就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至于四驱系统,相比电子启动系统要更加先进。现在对车辆的测试还没有形成标准,没有什么脱困测试、爬坡测试、交叉轴测试之类的东西,但是以目前的路况,随便找个荒地就可以。有没有四驱系统,在这时候一下子能看出好坏。“有”与“没有”可以理解为存在代差。有四驱系统加持的车辆,通过性能基本是碾压级存在。福特算是看服气了,当即表示:“这两套系统我都会订购,未来一定要加在我的汽车上。”利兰先生同样很感兴趣:“我的发动机工厂以及凯迪拉克工厂也会采用你的方案。”福特还有他的考量:“电子启动系统是一定要有的,因为这可以大大提升驾驶汽车的绅士风度。”这一点看似不太重要,但真的很大程度上让此时许多人不选择汽车,——手动摇杆实在是太不优雅。利兰点点头:“是这样。”福特又说:“但是四驱系统之前的报价实在过高,一套系统要近三百美元甚至更高,我们的产品无法承受,除非是豪华汽车。”此后的凯迪拉克还会继续涨价,但目前售价还是750美元左右,肯定不会为了四驱系统花那么多钱。李谕知道他们的考量:“价格好说,因为这两套系统我已经有了专利,并且我也知道如何进行稳定生产,所以定价绝对不会像过去那么高,更不会对两位先生的汽车造价形成太大影响。”价格是个敏感因素,李谕不可能上来就说得太明白,但保证足够低廉还是可以做到。“如果能够控制成本,我完全可以接受。”利兰先生实在想要这么好的东西,“依我看,先生并不想卖专利,是要进行自己生产吧?”李谕笑道:“的确是这样。”利兰先生说:“期待先生尽快先拿出电子点火系统,我们过几个批次的汽车或许还能用上。”福特说:“是啊,最少能够赶上下一届纽约车展。”李谕说:“来得及。”电动打火系统目前最少可以定价到30美元,此后随着规模扩大可以进行降价。它的研制需要既懂汽车,又懂电气,老美短时间不会有多少这样的人。这是个便宜又能大赚的项目,因为实际上制造难度不大,成本也不高,而目前买汽车的人又极为看重,属于能够高效赚钱的优秀项目。四驱系统则需要视厂房规模进行调价,好在李谕现在还有时间进行分配。因为畅销车如t型车的量产时间还早,有足够时间。电动打火系统是个亟需上马的项目,还好难度并不大。相比较而言,此时更容易卡脖子的是电气方面,李谕可以招募摩根合并通用电气时,辞退的爱迪生电灯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的员工。特斯拉几年前也曾成立了一个电气公司,但已经衰败,里面的员工也可以挖来。爱迪生之前还有个培养工程师的夜校,现在点灯公司被合并,爱迪生早放弃了夜校,但几年时间也培养了一批技工。总之,只要价码合适,还是能从东部招到人。虽然这些人不懂汽车,但李谕有图纸,并不麻烦。最关键的是需要再招募一些有点知识的华人,培养成技工后带回国作为骨干。好在这种人现在也有,毕竟华人来到美国的历史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在聚集区能找一些有知识的人,只不过他们如今大都集中在旧金山。趁着目前汽车整体规模不大,打打口碑。以后生产销售规模大了,还是得在国内通过教育培养更多的人,且销路大了,在国内设厂也能够极大压缩运输成本。一下子就想得远了。利兰先生的儿子威尔弗雷德此时走进房间,说道:“父亲,那两人依旧不走,要不您去看看?”利兰吸了口烟斗:“都说了我们根本不懂如何制造他们要求的发动机,让他们去找别家。”威尔弗雷德说:“但他们说目前最好的发动机制造商都在底特律,别的地方找不到更好的。”利兰说:“那就没办法了,谁能造出来航空器的发动机?简直开玩笑!如果出了事,我的发动机工厂都要跟着倒霉。”威尔弗雷德说:“好吧,既然父亲不同意,那我就想办法让他们走。”“等等!”李谕讶道,“刚才是不是说到了航空器?”威尔弗雷德说:“没错,我们听到时也觉得不可思议,哪有这样的东西,能靠着发动机上天。”李谕连忙追问:“找来的两人叫做什么?”威尔弗雷德说:“他们好像是兄弟两,都姓来特。”“来特兄弟?!”威尔弗雷德说:“怎么,他们很出名吗?听他们自己说,以前是做自行车的,没什么不得了吧。”李谕说:“能不能也带我去见一下他们?”威尔弗雷德说:“他们就在另一间办公室,在我拒绝他们之前,你还有时间和他们见面。”“快带我去看看!”李谕说。此时的来特兄弟还很年轻,都只有三十多岁。进入办公室后,两人立刻起身,急切地问道:“利兰先生同意为我们制造发动机了?”威尔弗雷德摊摊手:“很遗憾,并没有。我们公司无法冒这么大的风险为一台还在实验阶段甚至堪称臆想的东西制造发动机。”哥哥威尔伯·来特叹了口气说:“实在是太遗憾了。”弟弟奥威尔·来特还想争取一下:“请你再转告利兰先生,我们的飞行器已经足够稳定,不会出现人身伤亡。”威尔弗雷德说:“父亲的意思已经很明确,我们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也请你们理解,因为我们的工厂同样起步不久,刚有了稳定的订单,不可能做商业上的冒进。”来特兄弟颓然道:“我们理解。”“那么,抱歉了。”威尔弗雷德走后,两兄弟很是沮丧:“如果没有动力,我们的飞行器不可能只依靠风力起飞。”“再去找找别人吧。”“底特律我们快要转遍了,恐怕不会有什么结果。”李谕突然说:“或许,我能稍微帮一下。”来特兄弟还以为李谕是利兰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先生是?”李谕自我介绍:“本人李谕。”“黑头发,黄皮肤……你是报纸上那个科学巨子李谕?”来特兄弟说。李谕说:“就是我。”“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您怎么也会在底特律,是要订购汽车?”来特兄弟说。“并不是,”李谕说,“其实我是在和利兰先生以及福特先生谈一点技术上的事情,也涉及到了发动机。话说,你们现在是需要一台能够放在飞机上的发动机?”“您竟然知道‘飞机’这个词语?!”哥哥威尔伯·来特说,“这只是我们私下里的称谓。”李谕说的是airne,此后其实基本都简化成了ne。李谕笑道:“这个词语很贴切不是吗。”“你也知道我们的飞行试验?”弟弟奥威尔·来特说。“当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谕说。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来特兄弟制造双翼滑翔机进行试验的新闻,不过根本没什么人关注。奥威尔·来特说:“我们经过上千次风动试验,对超过200个机翼进行试验,已经设计出了能够提供足够升力的机翼截面形状,安装这种机翼的滑翔机能够实现1000米以上的滑行距离。但我们却没有精力也不懂发动机,可我们知道,没有动力是不可以的。”从1900年开始,来特兄弟经过不断钻研,已经在飞机结构、空气动力学上实现了巨大突破,目前这个关口的确到了他们快要进行真正的动力飞机试验阶段。两人已经开始制造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飞机“飞行者一号”。这架飞机是双翼滑翔机,但动力飞机自然需要发动机,而市面上根本没有这种发动机。——好像这么说有点废话,飞机都没出现,怎么可能提前有飞机发动机。但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兄弟两人,没有任何一家发动机厂家愿意冒险提供。【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历史上他们是由自家自行车店的一名机械师泰勒搞出的发动机。来特兄弟一直做的是一家叫做来特兄弟自行车公司的企业。这也没啥好奇怪的,后来一家搞拖拉机的厂子还成了顶级跑车企业——兰博基尼。二十世纪初的发动机远没有后世那么复杂,许多高精尖的技术并没有使用,就挺“原始”的,制造难度相比之下要小多了。当然也并非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李谕是懂发动机的,他说:“我能给你们想想办法搞一台发动机。”“你?”来特兄弟惊讶道,“你也会做发动机?”李谕说:“试试应该问题不大。”正好李谕现在研究的就是传动系统,李谕继续说:“我想你们的需求就是一台重量低、并且能够与机身两侧螺旋桨进行链式链接的发动机吧?”奥威尔·来特惊呼:“你竟然对我们的飞行器构造如此熟悉!”李谕笑道:“要是不熟悉,我也不敢说这话。”也是巧了,很多人可能见过来特兄弟飞机的照片,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来特兄弟这架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飞机用的气动布局竟然是鸭式布局。要知道后来美国飞机一直采用的都是常规布局,美国的各种战斗机同样是常规布局,包括波音等企业生产的民航客机用的也是常规布局。后来是二战前期苏联工程师发现,如果把水平尾翼移到机翼前方,就可以用较小的翼面达到更好的操纵效能。这就是所谓的鸭式布局,挪到前面的水平尾翼就叫做鸭翼。之所以叫做鸭翼,是因为人们觉得这种飞机像飞起来的鸭子。但李谕实在是看不出来哪里像飞起来的鸭子,难道是因为从来没见过会飞的鸭子?这种布局咱们熟啊!咱们的战斗机设计很多理念是继承自苏联的设计思路。而且到了李谕穿越前,已经可以说青出于蓝。像歼-10、歼-20就是用的鸭式布局。总之,鸭式布局虽然在战斗机上很好用,但相应的设计难度很大。后世的航空理论何其发达,而且是在先有成熟的常规布局后,苏联工程师才开始搞的鸭式布局。来特兄弟上来就用鸭式布局,的确是更难搞。不过毕竟是早期的尝试阶段,没什么可说的。甭管什么布局,能飞起来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