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沉默的归途
将阿什丽的尸体重新绑在了四喜丸子的背上,牧人们便在暴雨中返回到了临时的庇护所中。
陌寒舀了一碗热汤递给艾妮乌斯,少女小声地道了一声“谢谢”后,便开始小口的喝起了汤来。武者的体质自然不惧于风雨,但这碗热汤至少还是能帮她驱走不少的寒冷。
女巫师帮艾妮乌斯烘干了打湿的衣裳,既然已经当众出现过,那么再隐藏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倒不如直接出现在明面上,有利于布置防守和调整阵型。牧人们惊叹于比奥莱特元素化的躯体,而艾妮乌斯心中的阴霾则多多少少被冲散了一点。
第二天早上,暴雨停歇,牧人们继续赶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的运气似乎终于变好了一些,至少一路上再也没有出现暴雨的天气,得以一路畅通无阻。
艾妮乌斯变得愈发的沉默,如果没人跟她说话,那么她可以一整天都不发出半点声音。与此同时,她体内的气息变得愈发的厚重,且与日渐增,由此可以看得出来,阿什丽的死对她的打击有多大。
艾妮乌斯变得比以前要更强了,当她却因此付出了更多,这或许便是成长的代价吧。
陌寒在踏上归途之后总是有些心绪不宁,具体表现为经常性的走神,漫无目的的行动等等。在晚上守夜的时候,面对着空无一人且寂静无比的黑暗,他总是不自觉的陷入到回忆当中,直至女巫师友善的将他叫醒。而这样的情况,短短一晚上却能发生很多次。
“我这是太累了吗?”当比奥莱特又一次将走神的陌寒拉回到现实当中时,陌寒忍不住自嘲道。“印象里我还是头一次这样,难道是这一次的任务太过于辛苦了吗?”
“怎么看都是你去救南那一回更累吧。”女巫师叹气道。“你啊,别太自责了啊。”
“怎么可能不自责啊,如果我当初的态度再坚决一点的话.....”说着说着,陌寒忽然反应了过来。“等等,你是怎么知道我当初救南的过程的?”
“难不成,你当初也偷看我记忆了。”陌寒的眼神变得狐疑了起来。
“我是听南说的而已。”女巫师面不改色,理所应当的说道,看不出半点破绽。
“这样吗?”陌寒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他从地上站起身,活动了一会儿筋骨,随后再度坐下。
“或许我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最终,陌寒如此说道。
......
感到自责的并非只有陌寒一人,当夜晚降临时,安迪尔同样躺在自己的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每当他闭上眼睛,试图将大脑放空时,他的眼前总是会浮现出阿什丽死去时的模样。
他做错了吗?
他的选择,错了吗?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从那次分兵开始,安迪尔就已经开始在做决定了。在敌人们的实力和能力都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贸然分兵,无疑是一种极其傲慢的举动。
未忧胜而先忧退,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犯下大错。
不,或许他犯下错误的时间点还要往前提一点。安迪尔想起来当时陌寒一直跟他提过的跟着他们的山祖,还有那头跟他们打了个照面就选择离去的野兽。
或许从那个时候起,敌人们就已经开始计划着怎么去对他们发起攻击了。只是这个机会,最终却是由牧人们亲手交到敌人手中的。
分兵所给予的机会,加上瓦托卡的背叛,最终导致了阿什丽的牺牲。
可是瓦托卡究竟是什么时候背叛的?
就在安迪尔分析着自己的过错之处在哪时,鬼使神差的,他的脑海中忽然蹦出来这么一个想法。
瓦托卡究竟是什么时候打算背叛灾魇前线,又是什么时候和虚能宿主搭上线的?
按照陌寒和艾妮乌斯的描述来看,瓦托卡和敌人当中的那名法师显然认识的时间并不算短,甚至于他的手中同样有着虚能的力量,只是为了迷惑牧人们,所以没有立即使用。
还有瓦托卡和那个法师所说的协议,究竟是个人之间的协议,还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议,甚至是最糟糕的,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协议。
如果是最糟糕的结果,那么牧人当中还有谁会是背叛者?是那些已经退出一线的老前辈,还是其余那些没有前来的牧人?
那些逃走的虚能宿主,其背后是否还有别人的指示?又是否与灾魇前线最新通报的那个,由虚能宿主所组建的组织有关?
亦或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虚能宿主故意引诱他们前来阴怖森林,然后在别的位置另有图谋?
安迪尔揉了揉太阳穴,只感觉原本变得简单的事情似乎再度复杂了起来。
还是找人一起商议一下吧,安迪尔如此想到。他并不是擅长智谋的类型,之所以能够成为牧人们的领袖,更多是因为其性格老持稳重的原因。
......
“情况怎么样了?”
寂静黑暗的密室内,有苍老的声音响起。手持魔杖的法师向前一步,对着密室内唯一的光源恭敬的低下头。
“他们开始返回了。”
“嗯?怎么会这么快?”苍老的声音中带有些许的不解。“他们察觉到什么不对了吗?”
“不,他们只是果断的有些超乎我们的预料。”法师回答道。“我已经想办法去尽力拖住他们了,只是力量悬殊,我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不愧是存在了这么久的组织啊,暗地里的力量之深厚果然难以想象。”苍老的声音感叹道。“你们折损了多少人手?”
“四个人。”
“好吧,既然你们已经尽力了,那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否则就显得我有些蛮不讲理了。”苍老的声音慢条斯理的笑道。“那么就请你们返回吧,一同来见证伟大计划的开始。就和当初说好的那样,我们将一同开启一个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