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

仁寿三年,六月初三。

杨坚召集百官,在仁寿宫举行朝会。

御史大夫梁毗,又特么上奏了:

阿衡就是尹尹,阿衡是尹尹的尊号,阿就是,是,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他是商朝的开国元勋,右相国。

梁毗这句话的意思是,您把杨素当作国家的倚仗,但杨素未必是尹尹这样的忠臣贤臣。

话说的不算重,其中深意却非常刻薄狠毒,这是文人的一贯尿性。

杨坚是什么反应呢?

大怒!勃然大怒!

但不是针对杨素,而是针对梁毗。

他在朝会上,当着众人的面,令卫士抽了梁毗几鞭子,并且质问他:

我不知罪,我没有罪,梁毗表现的大义凛然,继续上奏:

他这是在拿杨勇和杨秀说事,意思是杨素见到他俩出事,很高兴,还暗指杨素天天盼着国家出事,他好借此上位。

杨坚犹豫了。

正好这个时候,柳述又站出来了,说是就任吏部尚书之后,翻阅各方官员典籍,发现天下官僚,半出越府,人人只尊越公,而不知至尊也。

这话一出,没人敢替杨素求情了。

而杨素也知道,自己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回,所以他表现的非常坦然,说什么自己举荐官员,也是为大隋用人,为至尊选拔人才,绝对没有私心。

杨坚当然不会责备他,毕竟杨素跟了他二十多年,君臣情意仍在,只不过杨素现在的地位,太高了,杨坚不喜欢。

于是他道:

意思就是说,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以后不要再管了,隔三岔五参加朝会,参议大事即可。

那么,什么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呢?举荐官员肯定算。

这个度,杨坚知道杨素会把握好的。

杨素坦然受之,他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从此抱恙在家。

太子杨广意识到了危机,打算给柳述挑刺下绊子,不过却被裴矩及时劝阻。

【鉴于大环境如此,

杨坚最后那句话,也连累了苏威,因为苏威是尚书右仆射,于是他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隔三岔五参加朝会呢?

带着疑惑,苏威刚刚离开仁寿宫,后脚柳述就骑着马追来了。

苏威什么人,隋初四贵之一,担任过太子少保、门下省纳言、度支尚书、大理寺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

大隋中枢衙门,他一半都干过,早就把杨坚看透了。

所以自然能够看出,柳述肯定是奉了至尊命挽留他,不然两个仆射都回家,政务还干不干了?

.......

太子杨广是聪明人,心知自己最大的两个助力,阿娘和杨素,都不在了,那么他今后必然要小心谨慎。

所以他刻意屈身,拜访了贺若弼与史万岁两个军方大老,希望能拉近

一些关系。

他还是很有预见性的,知道自己应该和军方打好关系,所以眼下关头,实在不宜同意长子废妃的请求,因为杨昭的老丈人崔弘升,现在还是骠骑大将军。

不过他将宇文述的女儿宇文察敏,给杨昭做了侧妃。

.......

军用舰船所需的木料,以松木杉木最佳,实际上,柚木才是最上选。

可惜,大隋没有柚木,这玩意分布在缅甸泰国这些地方,目前大隋还没有引种,甚至不知道柚木是造船的最佳材料。

直到明朝郑和下西洋,这玩意才被引种至云南广西福建一带,因为是热带树种。

大隋造船,还是松木杉木,而最适合运输的大料,都在蜀地,做为长江上游最关键港口的巴东郡、铭、赞、赋、颂、誓等文体。

因为太杂了,所以叫杂文。

杨铭的这个字,就是寓意自励自警,自勉自律,可不是随便取的。

想要闯过这三关,必须多读书,不仅仅要死记硬背,还要通晓文章立意。

杨铭当年,曾经送给沉氏很多书籍,让她誊抄,以供家中子弟研读。

大隋科考内容,基本都是从那些书里面出题,杨铭等于是悄悄给他们开了个后门。

但可惜,商人世家终究是商人世家,他能背下来,但是不懂什么意思。

杨铭举荐的三名沉氏弟子,只有一个获了个乙等,勉强算是及第了。

吏部那边本来斟酌之后,打算让那小子去南蛮之地当个没有品级的县主簿,后来被杨铭给压下来了,走了杨恭仁的门路,给这小子弄

了个襄阳郡兵曹,正九品的芝麻小官。

吏部侍郎杨恭仁是广平王杨雄的长子,杨雄管杨坚叫族父,也就是杨雄曾祖父兄弟的孙子,所以他们跟杨铭是本家。

本家人好说话,安排个芝麻小官,就是抬抬手的事情。

沉氏就坐之后,一脸惭愧,去年家中三名子弟,只有一名勉强及第,还是拖杨铭的福,才任职襄阳,而今年江陵郡的三个名额,杨铭还是给了她们家,这让她有点无地自容,感觉有负杨铭的栽培。

尤其是王妃隆情盛意,更让她羞愧难当。

杨铭笑道:

沉氏一脸惭愧道:

杨茵绛就坐在她一旁,笑道:

这话虽然是笑着说出来,但是沉氏精明,一下子就听出对方是在提醒她的语病,赶忙起身请罪:

杨茵绛笑着摆了摆手:

沉氏心惊胆战,这王妃说出来的话,句句如刀,看似亲近,实则警示之意颇浓。

这时候,杨铭笑道:

沉氏赶忙点头:

操舟能手,可不是指拿个木浆会划船的行家,而是熟知长江水性、擅于驾驶、精通管理、了解水路航运的船老大。

杨铭笑道:

沉氏道:

杨茵绛颇为遗憾的看向杨铭:

杨铭皱眉道:

杨茵绛甜甜一笑,看向沉氏道:

沉氏是懂事理的,赶忙起身谢恩。

她自己本身,就是秦王杨俊府上的侍女,被赏赐给了当时的家主沉兴做妾,后被扶为正妻。

为什么一开始是做妾呢?因为她被杨俊享用过,不是完璧之身,不能给人家做正房。

杨铭这么做,当然有监视沉渠的意思,毕竟他完全不了解这个人,甚至见都没见过。

杨铭端起面前的酒杯,朝沉氏举了举,然后喝掉。

当沉氏离开之后,杨茵绛来到杨铭身边,说道:

杨铭无所谓道:

杨茵绛故意逗弄道。

杨铭呵呵一笑,没有答她。

毫无疑问,那五名江南女子,都是少见的绝色,小家碧玉,秀色可餐,可知杨暕是有眼光的。

准确来说,是探花郎张小宝有眼光。

杨铭见色不动心,这一点让杨茵绛非常开心。

实际上在大隋,

尤其是王侯公卿,正妻很少会管丈夫沾花惹草,因为也管不住。

这是男权社会,女人地位太低,出身不好的更是需要依附男人才能活下去,所以丈夫在外面怎么耍,一般不会在意。

秦王俊是个例外,甚至是典型,他竟然被自己的正妻,因为妒忌而毒害,可知他玩得有多花。

杨茵绛嫁过来的时候,也带了两名媵妾,不是杨玄感的女儿,而是杨玄纵的庶女,像这类媵妾,杨茵绛巴不得杨铭早点享用她们。

但是其她女人,杨茵绛就不乐意了,裴淑英和陈淑仪除外。

今晚她有正事要做,所以杨铭会睡在裴淑英那里。

寝室内,一名叫殷福子的侍女被带到了杨茵绛面前,她是杨暕送给杨铭的五女之一,江南新安郡休宁县人士,父亲曾做过县令,得罪人死于流放途中,家中女卷全部沦为***。

她因为生的好看,被一个奇货可居的商人买下,几经流转,落到了杨暕手中,至今仍是完毕之身。

像殷福子这样的女子,其实是一种货物,又或者礼物,打小就被买主调教过了,为的就是将来拿去送人,好达成某种目的。

因为她是罪臣之女,属贱籍,是不能嫁人的,只能成为他人的玩物。

脱离贱籍是一件非常麻烦是事情,不过杨茵绛这边已经都处理好了,给她改为良籍,赐名殷福女。

这对于一个贱籍的女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恩惠,因为从今以后,她就可以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生活了。

殷福女失声痛哭,跪在杨茵绛面前,不停磕头。

杨茵绛澹澹道:

殷福女感激涕零道:

说着,杨茵绛将沉渠的出身来历讲述出来,当殷福女知道未来丈夫竟然还是一位有着官身的世家子弟之后,心中更是欣喜万分。

杨茵绛笑道。

脱衣服,对于殷福女来说,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她已经脱过太多次了,很多男人都看到过她的身子。

片刻后,一不挂丝的她,站在了寝室中央,杨殷绛伸出手指,在她身上来回拂拭,转了一圈又一圈。

事后,她令身旁侍女验明证身,看看对方是否确属完璧。

殷福女赶忙道:

杨殷绛笑了笑,示意她穿上衣服:

殷福女再次跪下,叩谢大恩。

.......

沉渠和殷福女成婚当天,夫妻俩朝着总管府方向拜了三拜。

现在整个江陵都知道,沉家抱上了河东王这颗大树,登门贺喜者络绎不绝,就连郡守慕容三藏都去了。

元崇载来到荆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见杨铭,事后便走马上任,出任鄂州刺史。

杨铭心里清楚,自己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培养下属,眼下这帮人,大多都会将他视

作一生的贵人,只要自己不出事,他们就不会改换门庭。

六月初,裴矩来信了。

信中说,大概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越公府新进了一名下人,是个***,裴矩之所以盯上这个人,是因为他查到,对方曾在斛律孝卿的府上,做过马夫,而且这个人的口音当中夹杂着一丝相州口音。

相州也就是邺城一带,邺城是旧齐的首都,后世的邯郸西面,安阳北面一带。

因为当年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所以杨坚在开皇元年,将邺城烧成了废墟,城中百姓大部分都南下迁徙至安阳县。

这一带的口音,非常好认,尤其是裴矩更容易认出来。

杨素府上有什么人,他都能知道?杨铭目瞪口呆,自己这个老丈人是真特么阴啊,你怎么敢在杨素府上安插线人?

还有斛律孝卿府上,也有你的人?

你是内史令啊,不是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