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

人们只要一提到杨素,就会拿高颎出来作比较,但提到高颎的时候,却很少把杨素搬出来。

原因很简单,高颎无论威望才能,是大于杨素的。

这个人的生平履历,可谓波澜壮阔,精彩纷呈。

大隋朝堂,衮衮诸公,你只要看他的姓氏,大抵就能知道他的来历,高颎,出身渤海高氏,也就是河北景县,隶属于衡水市,与北齐皇室,都是一个地方的人。

他爹高宾,就是独孤信的心腹,被赐姓独孤氏,他们家是独孤家的家臣。

杨坚担任北周大丞相的时候,老丈人独孤信已经挂了,但是独孤加罗将高颎推荐给了杨坚,自打那个时候开始,高颎便成为杨坚夫妇心中的头号心腹,时至今日。

四十岁,跟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叛军,晋位柱国,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

四十一岁,杨坚篡周,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省纳言,进封渤海郡公。

四十二岁,兼领十二卫之首的左卫大将军。

四十八岁,封为为元帅长史,协助杨广南下灭陈,灭陈之战,高颎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决策者,韩擒虎、贺若弼之流,皆受他驱使。

四十九岁,加授上柱国,晋爵齐国公,勋爵已至。

新都大兴城的总负责人,开皇律的修订者之一,包括大隋立国之后的行政、官制、地方制度,也都是在高颎的主持下完成的。

这个人,做了二十年的大隋宰相。

贺若弼那么横一个人,都不敢在高颎面前瞎哔哔。

杨铭当初在独孤后的跟前时,每遇高颎被召唤入宫,他都得给人家搬凳子,可知这个人礼遇之隆,在大隋无出其右。

高颎将杨铭带进了他的会客之所,这里空空荡荡,非常简朴。

杨铭知道,高颎府上的家具器物,有一多半,都是独孤后帮着置办的,这两人的主仆之情,直到杨勇出事之前,都是非常深厚的。

高颎请杨铭坐下之后,令儿子高弘德奉茶。

高弘德原本是晋王府的属官,但是杨广被封太子之后,并没有将他带进东宫,原因嘛,不言而喻,因为他是高颎的儿子。

如今和他爹一样,赋闲在家,灵活就业,历史上高颎被杀之后,高弘德被流放岭南,半途失踪,下落不明。

高颎表现的很冷澹,几乎不说话,杨铭也觉得气氛很诡异,主动朝高弘德笑道:

高弘德笑答道:

杨铭笑道。

高弘德点了点头:

接着,他在高颎身后坐下。

杨铭又主动道:….

高颎吃着茶,澹澹道:

好尴尬啊,杨铭看得出,人家好像不太乐意搭理他,

高颎这才点头:

杨铭赶忙道:

高颎闻言,一眯眼,说道:

杨铭点头道:

高颎澹澹道:

面对高颎询问的目光,杨铭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是笑了笑,避开对方话锋。

高颎见他不答,笑道:

杨铭老实答道。

高颎忍不住笑了笑,侧身询问儿子:

高弘德摇头道:

高颎点了点头,说道:

接着,高颎叹息一声:

杨铭愣住了,杨丽华明明跟自己说,她很喜欢这种酱菜啊?

高颎继续道:

高弘德还是不理解,好奇道:

高颎笑了笑:

呼.......杨铭在心里长呼出一口气,他没想到送个酱菜,都能有这么复杂的暗示。

按照高颎所言,杨丽华的意思,大概是希望高颎能为她所用,只要高颎肯点头,那么杨丽华就会着手安排高颎返朝事宜。

而杨铭,其实与高颎的位置差不多,都是杨丽华手中的棋子,区别在于,杨铭是有血缘关系的棋子,有一份亲情夹杂在中间。

杨丽华是女人,不能干政,那么扶植杨铭作为她在朝堂的话事人,便是从侧面干预国家大事。

一个杨铭还不够,如今还要加上一个高颎。

这个女人啊,不愧是旧周太后,权谋手段实在不是杨铭可以比的。….

好在杨铭心里清楚,杨丽华这个人是真的心软慈善,对他也是真心真意,否则的话,真要担心别被她给摆一道。

高颎看向杨铭,说道:

这句话,等于是拒绝了杨丽华的招揽。

杨铭皱眉点头:

高颎一愣,忍不住笑道:

杨铭顿时反应过来,笑道:

高颎点了点头,继续道:

杨铭一脸真诚道:

高颎再次看向杨铭身上的孝服,暗然道:

杨铭疑惑道:

高颎笑道:

杨铭知道,苏威当年也是被高颎举荐,才得以入仕,这就是为什么他见高颎,要执门生之礼。

但是后来苏威坐大,开始挑战高颎,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独孤加罗当时非常不爽,暗示杨坚收拾苏威,于是苏威被扣了个勾结朋党的罪名,被杨坚免职。

以至于后来苏威返朝后,再也不敢跟高颎叫板,反而摇身一变,成为高颎的头号支持者。

隋初四贵,除了杨雄出身宗室之外,剩下的苏威、虞庆则,都是被高颎举荐上来的。

由此可见,高颎在大隋的地位有多高。

如果不是杨坚看高颎权柄过大,根本就不会扶植杨素冒头。

杨铭好奇问道:

高颎沉吟片刻,说道:

杨铭一脸惊讶道。

高颎笑道:

杨铭明白了,高颎的意思是说,自己被扶植起来的作用,其实就是以宗室身份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类似于卫王杨爽曾经的作用。

谁冒头,杨铭就要针对谁,谁势弱,杨铭反而要支持,其实就是一个朝堂平衡器。

像他这样的人,不能结党营私,只能听一个人的话,那就是皇帝。

事实上,左右仆射这两个职位,历史上在杨广时期便被空置下来了,因为权利太大。

毕竟杨广深受被左右仆射制衡的苦,认为这两个位置不应该存在,不利于皇权高度集中。

杨铭是知道历史走向的,所以柳述什么时候完蛋,他比高颎要清楚。

不过今天与高颎的一番谈话,受益匪浅,杨铭觉得,将来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要保一保对方。

当然了,如果高颎对他没用,那就是一枚弃子。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这是用人的不二法则。.

圆盘大佬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