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可派水师与仆从军

朱棣微微点头,郭安若有所思道:朱棣问道:郭安微微点头,朱棣有些疑惑。郭安微微点头,朱棣若有所思的问道:郭安微微点头,闻言,朱棣与李景隆、朱高炽三人,眼睛都是一亮。朱棣直接点头,郭安立即奉承道。朱棣又道:听此,郭安眼睛也是一亮,朱棣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说着,朱棣看向李景隆。李景隆一脸肃然,朱棣一脸满意。郭安则是连忙道:李景隆朝着郭安拱手行礼,不过眼中满是自信。对此,郭安也悄然闭嘴,没有多说什么。从小就被朱元璋看重,大力培养的李景隆,心中也有着一股傲气。交趾之时,郭安基本上算是头功。现在,神机营交给他李景隆率领之后,他李景隆必然也能灭上一国,立开疆扩土之大功!既然定下西征,朱棣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李景隆大喜。在京师,有大军二十万七千八百有奇!徐辉祖出征之时,便带去三万多精锐。李景隆再挑选两万,也还有十五万,完全足够拱卫京师,应对任何意外之事!随即,李景隆便直接带着圣旨,出宫而去。朝中一众官员听到这件事,也没多说什么。帖木儿都打到门口来了,朝堂出兵防守,乃是必然之事。若是敢有人说三道四,今天说了,晚上就有锦衣卫敢将他们家给抄了。接着。金山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镇海卫,也收到圣旨。一艘艘巨舰离港,在大海上聚集,朝着西洋而去。所过之处,浩浩荡荡,所有船只都连忙避让。大军还未过了吕宋,大明该知道的势力,也都知道了。很快。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郁新、礼部尚书郑沂、工部尚书孙显、左都御史杨靖等人,都整整齐齐的来到朱棣面前。一个个满脸肃然,甚至还有些激动。朱棣忍不住轻轻笑了一声,满是气愤填膺的郁新,直接一怔。朱棣又道:这下,郁新再次一怔。随即,便急忙看向朱棣。说起这个,朱棣眼中满是得意。其实,不仅仅水师三万大军,还有五千高丽军,两万倭军,完全都可靠海外补给。郁新与杨靖等人,都直接愣住了。他们这般前来劝谏陛下,结果他们的理由,一个都不成立?片刻后,郁新与蹇义几人对视一眼,又问道:朱棣再次点头。郁新好像恢复了某种信心,便再次朗声道:不等郁新说完,朱棣直接道:郁新与蹇义等人,顿时满脸不敢置信。那可是铁车,还是全部由钢铁锻造的数十丈长的铁车!能跑的动,已经算是奇迹了。现在,居然还能跑的比快马还要快?他们一个个自诩读遍天下史书,听过无数荒诞奇妙之事,但却还从未听过这种事。甚至,他们想都不敢想!那么大的铁车,何止千万斤?恐怕一万兵卒,都拽不动!朱棣没有理会这几个老头脸上的神情,直接说道。听此,郁新与蹇义等人不由又是一惊。朱棣微微摇头,郁新与蹇义等人眼中精光一闪,随即便再次对着朱棣行礼。朱棣有些无奈的摆了摆手,不过在郁新与蹇义等人期待的目光中,仍是无情拒绝。郁新又忍不住问道。朱棣淡淡点了点头,工部尚书孙显顿时一惊,又是连忙拱手行礼,苦着脸劝谏。朱棣直接道:这次,郁新与孙显等人,倒是没有出来阻止。一场风波,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平息了下来。走出皇宫之后,郁新与蹇义、杨靖等人,还是有些不敢置信。现在,他们这些重臣,已经有些沦为工具人的感觉。他们,也好像对这位陛下,没有了任何辖制措施。也不知,这种情况,对大明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不过,目前来说,大明好像正在一日比一日强盛。周围的那几个不听话的小国,哪怕是北边大草原的蒙古***,都被那位陛下收拾的服服帖帖。甚至,还收复了交趾!现在,大明只有一个威胁,便是西边的那个帖木儿。不过,他们也不觉得,区区一个帖木儿,可以奈何得了大明。或许,不出两年,那个帖木儿便会被大明大军俘获,押来京师,向陛下请罪。而在大明国内,不仅出现了水泥直道,还有各自良种,番薯、玉米这般祥瑞之粮。那些商贾士绅们,还可出海商贸。甚至,那些藩王们,也都可带兵出海,攻打属于他们的藩国。这些其中,好像除了士绅的利益受到那么一点损伤外,大明别的人,都越来越富有了。就连宝钞也不再开始贬值……想着这些,郁新与蹇义、杨靖等重臣,一个个都缓缓散去。不是没有士绅来向他们哭诉,而是他们身为大明重臣,知道的更多,看的也更多。这种状况下,大势已成,根本阻挡不了。哪怕是他们这些人,若是去阻止,也只是螳臂挡车。另外,这种情况下,一些士绅也能从中谋得一些利益!只是,有些士绅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清而已。十多日后。又从高丽与倭国出来两支船队,上面载着两万多大军,一路往南,追随水师大军而去!……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