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二月冷彻骨,光启入京城

一踏出军营,诸葛亮便收起了许久未见的笑容,尽留肃穆一面。

他领着车队返回宫中,还未至,就已经在马轿中审阅起奏章来。

“陕西,山西,山东,三地布政使皆上报今年冬日颇长,春耕尽皆推迟半月...”

诸葛亮默念着,同时也挑起金灿的窗帘布,看向了冷风呼啸的京郊,又道。

“京师与辽东更不必多说,都快二月末了,还是冷风刺骨。据典籍记载,往年二月底时,早就到了春耕时节,怎么今年如此之晚...”

此等局面,唤醒了诸葛亮许多不好的回忆。

冬日延长,春耕拖沓,将来若是夏日一少雨,必然大旱!

得早做筹备,否则百姓又要遭殃。

这时候有锦衣卫从城中赶来,到了近前下马施礼,颇为欣喜道。

“参见皇上,皇上要寻的徐光启,已于昨日夜到达京城,现下在驿馆居住,等候宣召。”

“喔?速请徐老进宫,我已瞻仰其甘薯疏多时,只待今朝一叙了。”

诸葛亮终于在政务上听到好消息了,忙不及的说道。

那锦衣卫亦是激动,重重道了声是以后,翻身上马,再次赶回城内。

诸葛亮亦是下令,让众人加快脚步,他好返回宫中,沐浴更衣,召见徐光启。

农业向来是立国之本,如此人才返回,自当礼遇。

一个时辰后,文华殿内,在暖炉包围之下,诸葛亮便见到了这位著书无数,学识渊博的老学士。

“臣,徐光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不喜虚礼,往后尽可免除,爱卿年事已高,请速起。”

“谢皇上。”

徐光启闻言,便在一旁太监的搀扶下,缓慢起了身,与皇帝四目相对了起来。

在他眼中,少年天子俊朗非凡,礼遇下士,又一扫阉党,横扫杂乱政务,乃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得此消息,他这才从浙江奔赴于此。

本来早该在年前到达,只可惜路过南京时生了场大病,延误了些时日。

而在诸葛亮看来,此人确实是勤勤恳恳的农学士。

虽官服整洁,面容肃穆,然而那手上因垦地而留下的粗糙皱纹,指甲缝中难以洗去的土垢,都在诉说这位老学士的日常。

诸葛亮心中赞许,当即开口打破僵局道。

“为徐老赐座。”

“多谢皇上。”

“徐老,甘薯一物你可曾带来?此物果真如甘薯疏所言,有耐寒耐旱,高产之功效?”

“回皇上,臣不敢妄言必高产,实事求是,无论何种作物,若顺天时,得人育,皆可高产。只不过甘薯之物确实有耐寒耐旱之功效,特别是在水旱过后,青黄不接时,此物刚好能做补充。”

说话间,徐光启便委托小太监,将两辆小推车给推进了大殿之中。

这推车显然跟随徐光启走南闯北,多有磨损。

在几个太监的推送下,到了殿门坎处,还抖搂下一大块黄泥,污秽了大殿。

徐光启见之,眼皮一跳,忙请罪道。

“臣万死,竟疏漏至此,未曾将这推车洗净,竟玷污大殿,还请皇上责罚...”

诸葛亮闻言,却不回答,只是起身上前,半蹲到了那推车近前。

他挽起袖子,不顾劝阻,亲自抠下一块黄泥捏于手心之中,任凭指甲缝中沾染泥垢也不在意,反而说道。

“历朝历代,秦皇汉武,皆仰赖这黄泥而生。此物不仅不脏,反而是天底下最干净之物。这文华殿亦是靠着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修建而成,何谈玷污,何谈罪过呢?”

“皇上...”

徐光启在来时路上,早就听说皇帝贤明,如今亲眼所见,证明传闻所言非虚。

他甚至在皇帝身上看到几分熟悉的感觉,好似皇帝曾经也耕作过一般,心中更生出几分好感来。

心念至此,他也将这一路上的见闻给说了出来。

“皇上,陕西连年遭灾,或大旱,或蝗虫,祸害百姓无数,今年更是苦楚,冬日凄冷,春日难至。不仅如此,我从浙江到此,沿途过山东,又绕到至山西考察,皆发现冬日延长,春耕延期。

臣有预感,今年这几省必然不太平。可若是大面积种植此物,烦愁自解。”

诸葛亮听闻此言,当真是欣喜,也是他自到达大明以后,第一次由衷的感到了一丝轻松。

总算是有好消息了。

只不过他深知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谨慎的问道。

“此物能来北方种植吗?因为这甘薯目前,尚只在南方种植,我担心水土不服的问题。”

听闻此言,徐光启却更加有信心了,当即拱手道。

“回皇上,臣沿途北上,也是为了考察这一问题。据臣之所见所闻,这甘薯断然能在北方种植,只不过还需要育种几次。

如今国家风雨飘摇,战事不稳,臣以为应该尽快大面积种植甘薯,为我大明粮食增产!”

这时候的诸葛亮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面对徐光启的兴奋,他只是点了点头,却没有给一个定论。

“此事...不能着急。这甘薯种下,万一不能适应生长,农时一过,便会害得大片农民颗粒无收,不能冒进。且容我想想。”

徐光启见状,也反应了过来,当即再次跪倒,劝道。

“皇上,臣正是见到了甘薯之高产,百姓丰收之喜悦,方才写这《甘薯疏》以求在浙江等地推广甘薯种植。臣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失败,必然遭百姓唾弃!

不如这样,臣可以先在一定限度的土地上培育,先做示范田,待得一季收成过后,再行对比产量。到那时,皇上自会明白老臣之苦心了!”

诸葛亮点头,他正有此意。

他心里何尝不知一种高产的作物会给百姓带来多少好处,当年他在隆中之时,就对如何提高亩产挖空了心思,将各类民生尽皆补上,这才有底气北伐。

如今大明局势更危急,见了这甘薯,真是如鱼得水啊!

只不过这水是否有毒,那就只能等一季过后,再分高低了!

“好!我即刻批皇庄农田一百亩与你种植,另外为保证种植时间,宫中乃至郊外温室皆可由你使用。此事意义重大,爱卿莫要让天下百姓失望啊!”

诸葛亮两步上前,亲挽徐光启起身,期盼道。

徐光启已近古稀之年,却也被这份看重给感动了,这时候半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重重的点头,坚定的回答道。

“回皇上,臣必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