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少时至尊今已成,道门三易存我名

“道爷,您这一剑……”

云上的邢檀香此刻只是苦笑连连。

“口袋都空了,我还用守着么?”

“咱先前还真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却道先前还在的万妖大阵同荒州王叠加的那层大罗网,都一齐被老道士扶摇一剑劈碎了。

当下。

俱已荡然无存。

人族玄历2615年。

北部荒州。

时逢六月初七。

叶家蓝衣跃龙门的第二天。

欲不守人族规矩而成妖族新圣的一代绝世凶妖——白眉鹰王,一剑伏诛。

而伙同他坏规矩的一众帮凶们,荒州三十六路妖王,亦皆一剑尽伏诛。

北漠地形就此更改,而后一千年里不变。

那一天。

大日当空。

时正当午。

万里剑气纵横北海表面,海域领地受侵三千里。

而从头到尾,北海龙族毫无异议。

因为北荒已死的妖王们不识得,可四海龙族里,北海龙宫中当着家的那位老龙王却是认得。

出这一剑的蓝袍道人。

他姓易,是观道观中,道门三易,行二的那位年轻尊者。

不满三千岁,这位在“三易”之中,与排在他前头与后头的那二位道家真人相较起来,简直年轻的不像话,资历浅的不成体统。

不过,天下道门之中,人族九州之内,无道士不尊承其“三易”名号,皆以此作为道家无上荣光而礼视之。

因为,即便在「天上天」的金宫玉阙里头,灵霄紫金殿中的儒释道三方圣尊,也都唤其一声“易小二”。

但他“小”的只有年龄,而他的成就无量和往后的大道之路朝天开,也在于年龄。

此外。

道门三易里的这位,如今的易老道。

其也是当年,人族首创历史先河,天下九州头届跃龙门里,道门祖庭之地,东部胜州诞出的那位年轻魁首。

玄历52年,九州跃龙门制度初设时,曾杀得血染九山,于龙门柱下用同届修士的脑袋筑垒起京观,强势逼迫太汉王朝与众仙家不得不修改此后跃龙门考核规则的那群人里……

彼时的九位少年至尊之一。

即两千年前,那个世称“九曜当空”的修行年代里。

天下九曜之一,东州易渊是也。

……

……

……

“陈总兵。”

跌坐在黄沙上的开封府总兵陈潜风,正傻愣愣地看着前边百丈外的无垠沟壑,其似一道天堑分沙。

而他先前,犹见一记天剑临凡。

现下,他宛若被夺了魂魄,便连来到旁边的荒州王的声音都没耳不闻。

“沙沙沙。”

人为破坏的地形被自然无情修复着。

这世界若有意志,也应当是那种没有主宰和命令的意志。

否则,老道士九万里这一剑,应当是要遭天谴地诛的。

入目所及,只见不尽黄沙倒灌进巨大沙壑内,如湍急水流倾泻飞淌,扬起的烟尘沙砾,宛如迸溅的水雾浪花。

流沙灌地,没有呜咽,没有咆哮,只有轻微迅疾的摩擦声。

听起来就像人在不断换衣服一样。

陈潜风魂魄久久不能归位,坠下云头的邢檀香立在他旁边,也在无声观摩着流沙之河如万马奔涌。

不过,万马齐喑。

而这,亦不可哀。

荒州王也不催促下属回神,便趁着这点闲暇工夫,他亲历其境,欣赏着空中和沙上残留剑气的味道和境界。

初时,他面色一片迷醉。

后时,他双眸但现萧瑟。

因何也?

天王邢檀香,遇圣人出天剑,好如蚍蜉上见青天。

“有些人……”

荒州王不管陈潜风有没有清醒过来听见,他只放任心神感受北漠天地变化,口中呢喃出声。

“他不是人。”

“有些修士,他算什么修士?”

“唉”,邢檀香终于摇头太息,“便是……”

“大道亲至,不过如此。”

一时三刻之后。

“咳咳咳!”

清醒过来的陈总兵只觉得嗓子眼里是说不出的难受,仿佛细沙尘土黏紧喉咙,干粝粗涩不堪。

却他先前是张着嘴出神,忘了合拢下巴,被风沙倒灌进不少货。

“诶?殿下!”

陈潜风拾身而起,顾不得处理屁股上的脏灰,赶忙请礼。

接着他汇报道:“您吩咐下后,属下业早通报府主,我开封府差调三万兵勇连夜核对荒州群妖身份,现已查明参加北漠之事的此地妖族身份底细,尽皆在册。”

说罢,他就从怀内取出一本崭新厚册,递呈荒州王当面。

那册子封皮上,当中竖着列一行字,是写——「北漠与会群妖身份信息核录」。

却在昨日,邢檀香带着陈潜风驾云疾赶到此处,不及面见老道士,便先匿藏行迹,隐在暗处溜了一圈,期间邢檀香令陈潜风准确记住了全部妖族特征,之后命其回开封府内翻找记录资料,务必保证无一谬误地核对出来群妖真实身份信息。

可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料到那些妖类偏偏要结成一个“万妖大阵”,把来了北漠开会的妖怪们一下子都拧成一股绳,去对抗老道士那一剑呢?

“用不上了。”

因为,所以,邢檀香并没有接过那本厚册,只随意摆摆手。

“啊?!”

“这……”

陈总兵遽睁着眼,身子一僵。

那手中册子递也不是,收也不是,搞不清状况,摸不着头脑。

“收了吧,算是给你们开封府留个纪念。”

旋即荒州王出声吩咐道。

“好吧。”

陈潜风只在心里念道,遂将厚厚的一本“纪念册”重新塞入怀中。

“听好了,本王现在有一个新的命令要下给你们荒州四府之兵,稍后吾也会调遣荒京羽林军协助尔等。”

“你帮本王知会开封府上下全体官兵,现今也给你一则手谕。”

“免汝回去口说无凭。”

邢檀香两指夹着一封信给了陈总兵。

陈潜风伸双手去接时,荒王口吻严厉肃杀道:“此事万万不可耽误,否则,本王此回定斩不饶!”

开封府陈总兵虎躯一震,捧过那封薄如蝉翼的信,手中若提千钧。

他紧盯着手里的信封,宛若比自己身家性命还打紧。

“五日之内,北漠妖族,得死上六成。”

邢檀香漠然出声道。

“而这北荒里的所有妖族,也须全部死个三成。”

“兹事体大,这几天里……”

“本王亦会亲自出手,剿灭那些道行年深日久,修为境界强横的大妖。”

陈潜风听这等命令,心下一惊,毛发皆耸,明白荒王殿下这次是要给北荒州里的全体妖族们大换一次血,而不仅仅只是给他们一个教训、长长记性那么简单。

恐怕在这片大陆之上,短短五天的时间里,无论大小的妖怪们,可都得以血洗地了。

只是……

陈总兵的瞳子里难免动些恻隐之意,毕竟那桩万妖大会的事,以及背后破坏人妖两族规矩的谋划,却也不是和北荒州里全体的妖族都有关系。

而一旁的邢檀香哪能没注意到陈潜风的眼神变化,虽然对方默然不语,无声应下命令,可瞧着还是有几分犹疑意思。

“怎么,陈潜风?”

荒州王索性直截了当地去问这名下属。

陈潜风应声答话:“您若不问,属下当不敢擅言妄语,悖于人王之命。”

“因吾等军伍之人的天职和宿命,本就是一切服从命令。”

“可殿下既然问了,请恕卑职斗胆和不敬之罪,实以为此举……嗯……”

话虽说出口,可他的话音不由渐渐疲软了下来,似乎底气有所不足。

或许,是因他感应到了那位王上眼底的失望。

“这样会不会杀孽过重了?累及妖族无辜?有伤天地和气?”

陈潜风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陈总兵。”

邢檀香说道,然后他看了对方一眼,眸子中有些难掩的失望之色。

道他邢檀香乃何许人也?冲其能亲自捎着陈潜风一道驾云来到北漠,夜里还带着这位姓陈的总兵在身边一同查探北漠情势。

实则种种举动,便是荒州王对此人青眼有加,确有栽培对方之意。

可当下,陈潜风张嘴说出的话,令邢檀香瞬间大失所望。

遂见荒州人王冷声冷气道:“义不掌财,慈不掌兵。”

“等办完灭妖这件差事后,你先回老家歇三年吧。”

“看能不能想通,想通了也不用回开封府了。”

“三年之后你直接来荒京城找本王。”

“若是三年都想不通。”

“你这辈子就留在老家种地吧,顺带教教家乡的年轻人拳脚和兵略,也算为人族发展添砖加瓦了。”

闻言。

陈潜风攥紧拳头,指甲深陷肉中。

而后,他又无力松开。

“陈潜风尊王令!”

然后,邢檀香就走了。

陈潜风也面无表情的离开,径返回开封府传令去了。

荒州王独自漫行在荒漠沙地上,他那双破草鞋不断漏进沙子,而后他干脆就抬脚把两只鞋子统统甩飞,赤着足踩在细软的沙子上。

“是啊……”

邢檀香像对着空气在说话。

“这回确然是杀孽过重。”

“道爷和本王又岂会不知此举将致亏损天和?”

“可是啊……”

“本王和你陈潜风——都是人。”

“既大家做的是人,那么……”

“人自有人的立场。”

“本次若是不矫枉过正,今时今日把众妖都杀疼了,胆子都杀破了,那这次事件就会像大河开了个口子。”

“往后千年万年,妖族里面还想偷偷成圣之辈只会层出不穷,屡禁不绝,到那时却又如何?”

“本王,还是你陈潜风,去担这个责任吗?”

邢檀香沿着那道天堑的边缘行走,双脚踩在流沙之上,体会着来自沙地深处那股更加纯粹的鲜明剑意与浩瀚如渊的无匹剑气。

而走着走着,他就来到了天堑中间,腾空立于深不可见底的沙沟断壑之上。

作渔夫打扮的他,赤裸的脚底板瞬息被割出无数道细小伤口,又一刹那尽数愈合,但随着时间推移,邢檀香脚下缓慢堆积产生了成百上千条血痕纵横,一时脚掌丑陋难看至极。

但他似乎不觉得痛。

悠闲散步在天堑上空,自己跟自己聊着闲天。

“妇人之仁,修士断不可有。”

“遥忆妖族当年在大劫爆发时和域外贼子暗相勾结,迫害我九州人族,邢某思之每每不爽。”

“当初退敌后已给他们划出人妖两族和平相处的明确界限,那妖类就要严格遵守,如若要是不守……”

“确系当年也是形势所迫,人族终末大战只得惨胜尔,后来横渠圣尊和玄元人皇更不愿再多无谓牺牲,所以我们忍着吃了个哑巴亏,没有和妖族彻底清算,只诛杀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妖圣和夷灭几支闹得最凶的妖族部落。”

“但今时已不同往日。”

邢檀香忽而止步,凌空傲然而立。

“尘世白驹过隙,两千多年弹指已过,而今我人族已经休养生息好了。”

“妖族要是再不听人话,还敢有别的心思。”

“那我们人族就——新账旧仇一起算算!”

沙沟底部的剑气剑意,此时莫名与邢檀香胸中之意共振,由地底狂暴翻涌而上。

荒州王身体表面被再度活跃的璀璨剑意和浩荡剑气划开几道见红口子。

故,地底喷出的强风带着血腥之意席卷上天。

似乎。

已经完结的这一剑,在诉说自己——杀的妖还是太少,太少。

……

……

……

再将时间的洪流细拆分出一条,落在劈出一剑扶摇九万里后的老道士那边。

“他到底是谁?!”

蛤蟆妖王的悲鸣是此地无数妖族的最后一声啼哭。

道士的耳朵里,见证了死不及瞑目而就灰飞烟灭的群妖心里至死不解的难题。

他这时,倒是有兴趣对着万妖寂灭后的万妖回答了。

可惜,万妖均已先行一步,归于太虚大道。

此地却是无妖能来倾听他的散场独白了。

只见老道士重新还剑入鞘。

将装着六尺九寸长剑的天青色剑鞘复系于腰间。

寻常剑修或江湖剑客,几乎都是将佩剑挂在左腰,平时方便取下,以对阵杀敌。

而老道士又不是左撇子,偏生是把自己的剑系在腰间右侧,酒葫芦在左侧。

可见。

他从左腰拿东西,要比从右腰取物频繁多了。

或者。

他其实杀敌之时,右手惯使的是反手剑。

一切。

此刻尚不得而知。

唯见。

道人佩好剑后,捎带手解下了酒葫芦。

拔塞。

饮酒。

凭虚而上。

大路朝天。

“何必要问谁是谁,白云黄沙闲过庭。”

“少时至尊今已成,道门三易存我名。”

“扶摇一剑诛妖去,大道千秋不留行。”

“王侯将相何足贵,四五杯后九州轻。”

念完这几句后。

白云里。

黄沙间。

只有酒水下咽的声音。

之后。

“唉。”

则是一声太息。

那一声,是深入骨髓的叹息。

“倘问此生何所愧,唯有一身衣衫青。”

“出关那时人间换,圣人如何难见卿。”

“若使时光倒头来,管它天地浊又清。”

“我本凡夫成了仙。”

“池鱼在渊……”

“方谓明。”

“方谓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