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轩然大波

  试想,这么多公务人员集体离开岗位参加军训,肯定会影响到整个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会影响到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到很多到政府机关办事的企业和个人的公众利益,企业和公民个人当然希望自己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公务人员都在岗位上服务并顺利的办事,这才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工作作风”。当然邑东区领导也辩解说“不是上千人一起训,而是分5期举行,每个单位每次派20%的人员参加,参训人员提前将手头的工作做好,如遇其他工作要有确定的同事代劳”,这似乎并不能掩盖他们搞形式主义“转作风”的官僚主义习气。试问每个部门都能随时派出20%的员工脱岗军训,这不恰恰说明机关里人浮于事的现实吗?或者说这恰恰说明了目前党政机关内实在存在的大量冗员。什么叫“参训人员提前将手头的工作做好”?什么是“如遇其他工作要有确定的同事代劳”?说来说去还是混日子的人太多,集体缺岗参加军训可以,那么集体出门旅游参观也不会影响工作吧。

  公众当然希望看到各地政府脚踏实地的落实中央关于“转作风”的要求,但邑东区开展上千公务员脱岗扎堆军训,似乎其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不良作风。这就好比前些年重庆等地动辄组织大量公务员每人发一套军装,配一把水壶和挎包,绣上“为人民服务”,脱岗唱红歌、到全国各地参观旅游,田园牧歌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浪费了纳税人的银子不说,也影响了正常的行政业务,但领导们的理由每次都冠冕堂皇。

  所以当今天我们又看到邑东的公务员们打着“转作风”的幌子扎堆脱岗军训,第一观感就是作秀、就是形式主义、就是劳民伤财。至于有领导说军训可以“强化公职人员组织纪律观念和号令意识”,这二者本身就矛盾,组织纪律意识固然需要,服从领导命令的意识则与依法行政的目标相悖,如果是贪官昏官违反原则的命令,是否也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呢?行政机关并不是军队,任何工作都应该在依法依规的原则下高效率的开展,这才是好的工作作风。恰巧刚才看到一则新闻,说李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痛斥机关繁冗流程:国务院通过了还要由处长们“把关”?估计邑东公务员集体军训也解决不了这种不良工作作风。

  “转作风”的根本其实首先应该转变那些领导们的官僚作风,干部作风转了,工作踏实了,不搞形式主义了、接地气了,基层的公务员们自然也就“转作风”了;奇怪的是领导们总是拿着基层普通公务员们瞎折腾,美其名曰“大胆尝试”,其实说白了就是吃饱了撑的。”

  听完了田川的简单介绍以后,刘葳蕤一口气就说了这些话。

  “这好比前几年邑水搞的机关干部下乡,在邑州日报还发了头题,说邑水三千干部下基层,为基层办好事实事,办啥好事啊,办啥实事啊,三千干部下基层,每人一天从基层吃一顿饭,算十个人一桌就是三百桌,基层干部至少还得有等量的人陪吃,那就是六百桌,一桌饭算二百块钱,六百桌就是十二万块钱,十二万块钱谁出啊,不得基层单位出吗?这是办实事啊还是吃冤种啊,另外,机关单位能为基层办啥实事啊,如果是业务范畴之内的,县委不搞活动你也应该去办,如果是业务范畴之外的,你办了还违规,另外你上级机关的钱是从哪来的呀,如果是财政拨款,那是老百姓的纳税钱,拿老百姓的纳税钱给老百姓办事叫办实事吗

  ‘如果不是财政拨款,你的钱是哪来的,如果是乱收费收来的,那么你的收入本身就违法,还说什么办公经费结余,为什么各个单位都有办公经费结余啊,是不是财政预算没制定好啊,所以,这些个形式主义的东西都是禁不住推敲的,而有些领导真就靠这个出名了。”

  田川也气愤地说。

  “不过这个事纪检委还真管不了,它不能算违纪,就只好宣传部管了。”。

  刘葳蕤好像回复了平静,笑着说。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新闻曝光,交给公众去评论。”

  章楚涵认真地说。

  “那就爆唄,我赞成。”

  刘葳蕤没说同意,而是说赞成,虽然她知道田川和章楚涵是求她的主意,但是她不能表示同意,同意是领导的决策,她不能为这个事而决策,这不是她的业务范围,但她可以表示赞成,而赞成比同意更有分量。

  “你赞成了我就敢曝了。”

  田川欣慰地说。

  “只要楚涵同意了你就可以曝了。”

  刘葳蕤点着头说。

  “但我心里没底呀。”

  章楚涵腼腆地笑着说。

  “只要咱们三个意见统一了,你就可以有底了?”

  她看着章楚涵,意味深长地说。

  “是啊。”

  章楚涵点着头。

  “那就决定晚上曝了。”

  田川看着刘葳蕤和章楚涵。请示的口吻。

  “楚涵决定,但我赞成。”

  刘葳蕤笑着说。

  晚间新闻,电视台以记者观察的角度播报了邑东区千人军训的事,这在整个邑州市又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检察院公车私用的余波还没有平息,邑东区又来一个千人军训,邑州电视台的新闻吸引了邑州上下几百万人的目光,而关于邑州电视台以及田川与刘葳蕤章楚涵的关系也在大街小巷评论着,他们三个人被老百姓看成了邑州政治舞台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在通过电视节目来看邑州的政治风云。

  按照宣传部的工作惯例,每年都应该搞几项重大活动,来体现宣传部的工作成绩,如果一项活动没有,到年终写总结的时候就没什么亮点,但搞什么活动呢?现在搞活动还得力戒形式主义,还不能叫老百姓说是整景,章楚涵想搞一次新闻知识写作讲座,请一个名家对新闻系统的从业人员做一次培训,章楚涵觉得这个活动还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但请谁讲课呢,她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