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事有蹊跷

天刚亮。

陈小林身着青色麻布衣,打着哈气,拿着剑朝练功场走去。

迎仙教设在此处的练功场是个可容纳千人同时练功的长方形石台。石台四周竖着一百根直径为一丈半高为九丈的雕花石柱。

陈小林径直走到西北角的石柱旁站定,拔剑,凝神,一招一式开始练习师傅教的三十六招“破风剑法”。

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练功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三个、十个、一百个……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整个场上除了挥动剑时发出的嗖嗖声外,再无其他杂音。

当整个太阳爬上了山头的时候,远处传来清亮的钟声。大家都收了式,自觉列成十队,往钟声方向走去,陈小林跟在第十队的最后缓步前行。

迎仙教创立于三千年前,据说创教祖师凌虚真人就是在这鸿杨山顶受仙人指教而神功大成,从此走遍神州大地而无敌手,后在这里创立了迎仙教。

走了有一盏茶的功夫,陈小林来到一座十分宽敞但却陈设简单的楼宇前。这里是练根基弟子用餐的地方。饭菜很简单,一碗汤、一个菜、一个馒头。每个弟子都是自己固定的饭桌,所以大家都有序的领了饭菜吃了起来,几乎没人说话。陈小林刚来的时候第一次进餐,还以为这里都是聋哑人,后来才知道,迎仙教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平常也不让大家切磋,都是师傅教了招式,自己练自己的。像他这样刚入门的弟子都学的是“破风剑法”。每个人都一样,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迎仙教的日子可以说是非常的枯燥,每天就是练功、吃饭、睡觉,周而复始。

为什么这么无聊的日子,还有这么多人留在这里呢?那是因为,每年年底教里会举办一次大会,一年只有一次,就是腊月初三的升仙会。

所谓升仙会,并不是真的能得道成仙,而是由教里的执事和教习组织所有练根基的弟子进行比武,胜负不重要,但每年比武过后就会有一部分弟子进入内教修炼更高级的剑术。更重要的是只有内教才有女弟子!

迎仙教的收徒规定比较奇怪,男弟子不论资质,只要愿意来,都可以进入外教学习“破风剑法”。当然来不白来,所有外教弟子每人每年需缴纳白银一百两,在外教呆的时间不限,理论上说,只有你愿意,而且交的起钱,可以在这里呆一辈子。但没有多少人能呆过五年的,因为这里实在太无聊了。并且不能做错事,任何错事,就算是你骂了一句娘,也只有一个结果,死!而且是灰飞烟灭的那种。

陈小林清楚记得第一次踏进迎仙教山门的时候,山门口立了块高十米的石碑,上面只有四个字“错则必死”。当时一起来的十几个小伙伴里有个比较调皮的,就问带队的师傅“什么错算错,骂人算吗?”师傅很肯定的告诉他“算”。当时他笑的很灿烂,满眼的不相信,其实陈小林当时也不相信。可就在第一次吃饭,他嫌饭菜难吃,骂了句娘,语音刚落,一道白光闪过,他就在食堂几百人的注视下,化成了飞灰。陈小林相信迎仙教里每个警示都是认真的。这也是为什么这里的人都特别守规矩的原因,因为没有人知道“错”的定义到底有多广。只要是师傅没让做的从没人敢尝试。

因此,这里没有人呆的超过五年,每年升仙会过后的第二天就是返尘节。凡是不准备继续修炼的都可以离开。

陈小林已经来了第三年了。师傅第一次给的剑,第一次给指定的练功地方,第一次吃饭的桌子,第一次睡的床,三年来,从没变过。唯一变的就是周边的人,有走的,有进内教的,也有化成飞灰的……

吃过早饭,有的人回房间去打坐,有的人继续去练功场练功,也有人去外门执事哪里领任务赚工分。工分主要能换取回家探望的出门证和武器。不过武器只有一种铁剑,所以赚工分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换取回家探望的出门证。

离腊月初三不到一个月了。陈小林准备回家一趟,所以他今天决定去领点任务赚工分。

从食堂到外教执事办公的地方不算远,陈小林心里猜着今天会有什么任务?不一会就到了执事堂。

一进门,陈小林就愣了一下,因为他发现发放任务执事换人了。对方是个看着像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身白色道袍,虽谈不上仙风道骨,到也有几分洒脱之气。此时正在看着一本书。

陈小林恭敬上前一抱拳,道“执事师傅,请问今天有何任务?”

中年男人眼没有离开书本,只是顺口说道“今天是到后山砍一百斤柴。”

陈小林道“好的,师傅”。说完,就走出了大门。

其实,执事堂每天发放的任务都差不多,不是砍柴就是挑水,偶尔也会让抄书,最难的也不过是挖矿。

陈小林离开执事堂后径直走向旁边的教习堂,他需要向当值的师傅说明自己的去处。教习堂共有三位师傅,主要负责教所有练根基的弟子“破风剑法”。每天有一位当值,所有弟子有任何问题不论是生活中的,还是练功上的均可来找当值师傅解决,任何人离开外教所在地也都得到这里汇报。

陈小林进入教习堂就看见有五、六个弟子正在向教习师傅说着什么。他识趣的站到一旁等着。

过了片刻,又有三、四个人进来,也一样按序站在陈小林的身后。

又过一会,那五、六个弟子躬身向教习师傅告退。教习师傅点点头。等他们出去了,教习师傅问道“你们有什么事?”

陈小林赶快抱拳上前,躬身道“启禀师傅,我今天要去后山砍柴。”

教习师傅点点头道“去吧,记得登记。”

陈小林道“是。”说完转身走到左边墙下拿起放在桌子上的毛笔,沾墨在墙上的石板上写到“陈小林后山砍柴”,写毕,转身出了教习堂。

鸿杨山方圆几千公里,外教所在地不过是在进山门后第一个小山峰上,所谓的后山也就是山峰背面而已。这里陈小林来了十几次了,也可以说是很熟悉了。上次听教习师傅说,内教就在鸿杨山顶,陈小林每次极目远眺都看不见远处雾蒙蒙的山上有何建筑。

来的这三年,也就是每年升仙会的时候会见到从远处踏云而来的内教弟子,虽然每次他们都站在练功场的柱子上,而且都是一身白色道袍,但陈小林还是能看出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

一百斤柴不到半天就砍好了。陈小林却不急着回去,虽然迎仙教的规矩比较吓人,“错则必死”。但十五、六的他正是贪玩、好奇的年纪,所以每次出来砍柴,他都会在山上到处转转。

这小山峰陈小林一直觉得很奇怪,因为这里除了树木、杂草,竟然没有任何动物,就连老鼠、苍蝇都没有。他信步在树林里穿梭,不知不觉已日过树梢,感觉身上有点热,他把麻布外套脱了撘在肩上,盘算着该回去了。

突然,前面的树林里似乎有人在穿行。沙沙沙……声音越来越清晰,陈小林想莫不是有别的弟子也来砍柴了。

正想着,树林里的人影已经依稀可辨。对方似乎着急赶路,疾步向陈小林的方向走来。陈小林刚准备说话,却看见对方一身红色道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显然不是来砍柴的外教弟子。

对方身形好快,陈小林还没有思考好开口与否,对方人已到自己身前三丈。估计是对方也发现了自己,先是一愣停下了疾行的脚步。对方上下打量了陈小林一遍,没有说话,一闪身从陈小林身旁疾驰而去。

陈小林愣了一会,听着沙沙声越来越远,估计对方去的远了,才定定神,虽然对方从自己身旁走过,可自己却没有看清对方的模样,他甩了甩头,一脸疑惑的向来路走去。

回到执事堂,陈小林发现执事师傅不在堂上,轻声朝后堂喊了两声“执事师傅”,无人应答。他也不敢到后堂去找,因为那是禁止弟子进入的地方。陈小林只好把柴靠墙放了,站在堂下等着。不知过了多久,腿都站麻了,还是不见执事师傅的人影,这种情况以前从没有过。

迎仙教外教所在的这个地方,地方虽大,但建筑不多。整个场地呈正方形。场地前面是巨大的练功场,左面是食堂和勤杂人员所在地,右面是弟子宿舍,后面是执事堂和教习堂,师傅们都住在后堂,虽然他们外出不会通知外教的弟子,但肯定得向内教报告,内教也会派人来当值,像这长时间没有人坐堂的情况,以前从没听说过。

不知不觉天已黑了。陈小林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还不见执事师傅出现,可他又不敢走,因为执事师傅没有验收任务,就没有工分,那今天这柴就白砍了。可眼看这再不去吃饭,今天连饭也吃不上了。这里每天就早晚两顿饭,并且过时不侯。

正纠结着,突然从门外飘进来几个人。说飘一点都不过分,因为他们不是走进来的,而且无声无息就站在了堂上。

陈小林看着进来的六个人,五个白色道袍,一个红色道袍,很像在树林里见那人穿的,但从身高上可以判断不是同一个人。

一进大堂,就有三个人飞快向后堂跑去。陈小林感觉到红袍人在看着自己,但自己却看不清对方,两人离的也就一、两丈远,但中间却似有雾一般,让人看不清容颜。

大堂一片寂静,似乎没有人愿意说话。片刻,三个白袍人从后堂出来,一人抱拳像红袍人躬身道“长老,后堂没有人。”

红袍人“嗯”了一声,转头问陈小林“这里的执事呢?”

陈小林慌忙抱拳躬身道“弟子不知。”

“那你在这里干什么?”红袍人又问。

陈小林道“弟子在等执事师傅交结任务。”

红袍人看了看陈小林身后墙角的一堆干柴,没有再说话,似乎若有所思。

又是一片寂静。“你在树林里可遇到什么人?”

红袍人突然说话吓了陈小林一跳。

陈小林赶忙答道“遇到一个穿红色道袍的人。”

红袍人“哦”了一声接着道“是什么时辰,可和你说话?”

“不曾说话”陈小林道“大概是刚过午时。”

红袍人不再说话。

旁边刚才说话的白袍人道“长老,看来他们已经逃下山了。”

红袍人没有答话。片刻,忽道“长明,你留在这里暂管执事。”

站在其身后的一名白袍人答道“是,师傅。”感觉一阵风刮过,堂上已经只剩一个叫长明的白袍人了。

陈小林虽然心下犯嘀咕,但这里总算有了执事,自己也可以交结任务去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