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城旧事
虽然奉朝现在国力天下无双,但是朝政之弊却是无法净除,朝廷里明着暗着有很多见不得光的勾当,这些勾当在皇帝陛下的眼中也是默默为之。比如余味那位宰相父亲,比如缉查省的都统大人,太监头子魏公公,这三位在朝中可谓是人人喊打,可就是没有人敢明面叫板,大多都是敢怒不敢言。百姓心目中也是奉朝几个大奸臣,可是奸亦有奸,作为皇帝陛下忠实粉丝,他们的行为其实都是得到了皇帝的暗许。
奉朝官员的俸禄在其它几国中也是很高了,可是和宰相大人奢华的生活比起来,这些俸禄可谓是杯水车薪,宰相大人的府邸奢华无比,要说京都谁家的院子能比得上宰相大人家里的,也只能是皇帝的御花园了,在位这些年贪污的银两可是一个天文数字。魏公公作为一个太监,一辈子待在宫里,可是宫外的亲信却是富甲一方,做生意也是欺行霸市。
碍于赖茅的缘故,余味并没有对那位一直在京都看着他的都统大人做过多评论,但是自己的宰相父亲却是用词尖酸刻薄。奉朝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里,这三位只要联合起来,所拥有等能力可倾覆皇权,不巧的是,这三位都是皇帝陛下心腹中的心腹,所以官员百姓们看在眼中,却是不敢有任何言辞,毕竟人家的靠山是天子。
余味把他的见解讲给老夫人听,还顺带着把前世所了解的一些政治段子掺杂其中,听的老夫人哈哈大笑。这位看似糊涂的老太太,可是比谁都精明,当年的国公夫人可不是一个简单角色。
老夫人对着余味笑骂道:“你这孩子,这么说你父亲,他听到了还不得气死啊。”
“奶奶,父亲又不是外人,咱们家里富裕了也是好事不是吗?”余味羞涩的笑道。
老夫人又说道:“奸与不奸,全在皇上的眼中,皇上说不奸就是不奸,还轮不到其他人说话,这天下是皇上的,你以后进了京都,可一定要记得,你是奉朝的子民,有了这个准儿,干什么事都挑不出毛病。”
余味懂事的点了点头,将整个怀庆实际上最有权力的老太太逗乐了,余味又向老太太行了一礼,便准备出去了。老夫人很少管余味的事情,又恢复到那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嗯了一声便躺在躺椅上迷糊着了。
出府之后,想到自己变得越来越亲近老夫人,不论如何,心里还是有点高兴,毕竟这位奶奶对自己是百般照顾,想到这件事,他不禁想起一段传闻。老夫人原本是国公府二太太的贴身丫鬟,只因为余国公醉酒强占了老夫人的身子,便有了自己的父亲。
老夫人为了保护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便设法杀掉了想要处死她的二太太,余国公那去世的大太太还留下一个儿子,但是却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也在后续的几年里意外身亡。这样,府里女眷只剩下老夫人一人独大,那几房小妾从二太太的死也开始惧怕老夫人的手段,自杀的自杀,喝药的喝药,余国公无奈,只得找了个由头把老夫人扶正。
老夫人可是聪慧无双,经常替余国公为朝政出谋划策,甚至陪余国公战场杀敌,又是老来得子,所以在府里的地位扶摇而上。景帝感恩余国公的奉献,便把皇孙,也就是当今的皇帝,送入国公府和余味的父亲一起学习,所以如今国公府的地位和宰相大人的位置,有一半功劳得归功于老夫人。还有一个更为骇人的说法就是,余国公在扶正了老夫人以后,再也没有娶过二房或者纳妾,据说是不是余国公不想,是他不敢,只要余国公今日在哪里多看哪位女子一眼,那么这个女子绝对活不过第二日清晨。
这些没有根据的传闻让余味半信半疑,可是从老夫人在国公府里的威信来看,只怕这传闻十有八九是真的。老夫人哪怕对余味再好,余味胆子再大,这些没根据的传闻他也不敢向老夫人去证实。
要是传闻是真的,那么自己这么受老夫人的疼爱也是理所应当,自己的母亲说来也是个小三,和老妇人一样,自己的父亲和自己都是个见不得光的子嗣。
很凑巧的是,景帝因为人伦之事过于频繁的原因英年早逝,具体的遗诏也没立下,两位最有可能继承龙椅的亲王一个被大蜀刺杀,一个被人下药变得疯疯癫癫,整日忙于炼丹,最终服了被自己的所炼的丹药而暴毙,才有了后来其他八位王爷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
也正是这个契机,不知是余国公和老夫人有先见之明还是运气实在太好,最后登基的皇帝正是自幼在国公府读书那位皇孙的父亲。在这么复杂而又荒谬的过程之后,那把其实看似并不起眼,还容易导致坐上之后流血的龙椅,就顶到那位八王爷的屁股下,但是这些事情前前后后分析下来,国公府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看似是个得了天大好处吃瓜观众,其实那些刺杀,流血的事件中,总是离不开国公府的影子,这些手段一半的功劳极有可能出自那位老态龙钟的老夫人之手。
八王爷安稳的做了几年皇帝,因为十几年前的一些事情,便撒手而去,当今的皇帝能坐上那把龙椅,不光是先帝驾崩前的遗诏,也有老夫人暗地里的文章。按理说,有这么一个能威胁皇权的存在,皇帝应该清理才是,可是老夫人是一个懂得帝王心理,是一个见好就收的人,早早搬着国公府的牌匾回了怀庆,只留下儿子在京都辅佐皇帝陛下。
京都皇宫里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后一直是看不惯国公府的这位老夫人,可是凭借她的那些手段,还不足以把这位老夫人怎么样。女人都有一个嫉妒心,看到同辈的女人比自己能力大,太后也是心生恨意,但是没有国公府,她也可能在那场斗争中死亡,更别说坐上太后这个位置。更何况,景帝给余国公一个天下第一公的封号,余国公有封地,有地位,但是在老夫人的劝导下,封地,兵权告老之后全部换给了朝廷,这让一些人想做文章都无话可说。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整个奉朝在几位英明皇帝的带领下,西征蛮夷,北上草原,南下大蜀,终于将这天下打的服服帖帖,让原本独大的大蜀割地赔偿,失去了昔日大陆霸主的角色。
打赢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巩固了奉朝的江山,令周围强敌闻风丧胆,连年的征战虽然没让本朝黎民受敌人侵略,但是严重的赋税,也开始让原本拍手叫绝的百姓开始埋怨起朝廷,于是龙椅上那位英明的皇帝陛下也使出了见好就收的策略,开始韬光养晦三十年,三十年后开始统一大陆。
看待帝王,不外乎是文治武功,造福百姓,国泰民安,如今的奉朝皇帝陛下先不论文治,单提武功,也算是开国以来第一帝王,他不只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于是早有群臣迎合上书,请陛下前往碎空封禅,理由是为天下百姓所谋的福报胜过三皇五帝,要以神位封拜。
可是皇帝陛下拒绝了这个请求,他觉得天下统一才是毕生的追求,甚至把几位甜言进谏以皇帝沽名钓誉,以退为进的妄臣当庭打的臀肉模糊。
人们都不知道英明的皇帝陛下为什么会将这等甜言进谏之臣重罚,知道的原委的几个大臣却是幸灾乐祸,皇帝陛下是想做个千古第一明君,可是有缉查省这个污点存在,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碎空封禅的,一些不知死活的大臣拍马屁拍到老虎屁股了,受罚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余味前些年一直怀疑自己的父亲在京都暗中的实力和官位有极大的不符,要知道文官和武官走得近自古以来是皇帝最忌讳的,自己的父亲不仅和中山侯这位军界大佬,还有神秘的江湖大派扯上说不清的关系,而且居然能够让缉查省那位可怕的都统大人默默照顾他十几年,这种实力放在任何一个皇帝眼中都是不能容忍的,但是知道国公府过去的故事之后,这些疑惑顿时迎刃而解,自己父亲所牵扯的全部关系都是皇帝陛下默认的,因为自己父亲对皇帝是绝对的忠心,皇帝需要他的江山有忠实的心腹来辅佐。
自己的宰相父亲,就有些类似与前世康熙年间那位叫曹寅的江宁织造,曹寅的母亲孙氏,正是康熙的保姆,所以曹寅此后一直备受康熙宠信。余味的父亲可是比这曹寅更加厉害,虽然是个文官,可是没人管得罪他,手中秘折上报的权利可没有几个大臣能受得了,不知多少个深夜,皇帝的御书房里通火通明,宰相大人,军机院虎威将军,缉查省都统大人这三位巨头和皇帝一起定下多少的身家性命。
曹寅这个江宁织造贪污受贿,很多官员吃了他的亏,但是康熙南巡,曹家数次在家中接驾,试问整个江南官场,谁不惧他?就连日后康熙晚年,曹寅因为亏了国库太多银两被查出,康熙都看在当年的情分上拖了又拖,赦了又赦,直到曹寅死后,关系淡了,曹家才倒霉。可是余味的父亲可比曹寅聪明得多得多,贪归贪,银子却是贪的很透明,任谁来你随便查,我贪的陛下都知道,你能拿我怎么样?况且,宰相大人的政务确实做得出色,又是皇帝的心腹,贪多贪少,也是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