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三王会面(下)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世伯,两广之事,请您不必担心。小侄倒是有点放心不下陕西,据说小皇上对王辅臣下了大赌注了。尚之信微眯着双眼说道。

耿精忠也接过话头说道:王辅臣这个人我也知道,是个意马心猿首鼠两端的奸滑之辈。老世伯不得不防啊,应麒世兄那里有消息吗

耿精忠说的这个应麒世兄,就是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自从吴应熊被招了额驸,羁留京师之后,吴应麒就成了吴三桂手下最得力的人。吴三桂把他派到西安,为的就是监视马鹞子王辅臣,最近,听到朝廷的消息,又把汪士荣派去帮忙,可是这个底儿吴三桂是不肯说出来的。此时听他们二人异口同声地说王辅臣的事,便淡淡一笑答道:

王辅臣再狡猾,也并不敢得罪老夫。他是我一手栽培起来的,你们看,这是他刚刚送来的信。吴三桂顺手就从衣袖里掏出一封密信,递到尚可喜手上,耿精忠也凑了过去,一起观看。

尚之信接过来一看,不禁喜形于色,原来,这是王辅臣写给吴三桂的一封信,在信上劝吴三桂及早起事。好啊这简直是马鹞子的一份卖身契好,有这封信在,王辅臣就得乖乖地为五华山当一尊护山大神,他就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尚之信还在涛涛不绝他说着,耿精忠在一旁沉思了一会却冷冷地撂过来一句话:不见得吧,王辅臣是行伍出身。他自己写不了这封信。假如他借个什么理由。把代他写信的秀才杀了,这封信便一文不值了。

一言说出,把还在兴头上的尚之信,驳得无言可对,神情沮丧。耿精忠清楚的记得,王辅臣在三番之战开始后,本身是想隔岸观火,待价而沽的。可是先是被清兵的一顿武力威慑,加上周培公的孤身说降,最终是归降了朝廷,给了吴三桂极其致命的一击。

这个时候,吴三桂的顶级谋士刘玄初开了口说道:世子说的不错,不过,王辅臣虽是心怀异志,但只要好好拢络,不愁不为我们所用。所以我看也不能把这信看得太轻。我们应该腹有良谋,更要胸有大志。他的话语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像是本来不愿意说的。最终思考之后又发表了意见。

说起这个刘玄初,可不得了。自二十六岁入吴家幕府,已是四十多年,吴三桂素来敬重他,但在大事上,有很多并不听他的,头一件事发生在清兵入关之前,刘玄初便劝吴三桂早作南撤打算,让李自成与清兵先打,巧收渔翁之利,可是吴三桂不听。到了顺治末年朝廷下诏各藩裁兵,吴三桂倒是听了刘玄初劝告,谎报明永历在缅甸境内蠢蠢欲动,不但没裁兵,而且捞了大批军饷,但不料吴三桂竞假戏真做,逼迫缅王交出了永历帝朱由榔,亲令绞死在迫死坡,一下子在天下人面前弄臭了名声,刘玄初从此气得得了咯血病。

三年前,刘玄初劝吴三桂与鳌拜携起手来搅乱政局,吴三桂却又置之不理,坐看康熙成了气候。这些往事,使刘玄初对吴三桂丧失了信心,他恨吴三桂太不争气了。可是,想想反清复明光复祖业的前程,除了吴三桂,别人又都不行。此刻见大家都在静听他说话,便又振作起来,喘了一大口气说道:三王如今都在这里,眼前的局势,其实这就是一次竭诸候之力攻伐夷狄的小孟津会。不过,眼下三家兵力不过三十万,粮饷虽多,却靠朝廷供应,一旦断了这粮源,立时就会显得拮据,所以此刻厉兵秣马,广积钱粮才是明智的选择。

耿精忠久仰刘玄初的大名,今日一见更是欢喜,心下想着,既然吴三桂不大重用这位刘先生,自己是否有机会将他弄到福建去。耿精忠在座上略一躬身对着刘玄初问道:依先生看,下一步该当如何

刘玄初神色庄重地说道:此乃非常之举,朝廷不动,则我们不动。我想这个局势保持不了多久了。到时候,不管是那一方率先发动,都会牵扯到诸公的身家性命,而且事关百万生灵涂炭如果举事失败,清廷天下便固若磐石了所以心里再急,也要慎上加慎。我们雄据云贵粤闽,占铁盐茶马之利,兼山川关河之险,先要把治下百姓生业弄好,不要光指望朝廷那几两银子过日子。内修政务,外连藏回养马练兵,结交将领。朝廷一旦撤藩,便等于授我口实,然后誓师东进,则能一战而胜,舍此别无良策。

尚之信在广东号称魔王,杀人如麻,刘玄初的这些话他虽觉有理,却认为失之过缓,不如速战速决更好,于是含笑说道:果然好不过请先生留意,朝廷也在这么作,而且我们无法和他比去年擒了鳌拜,便立即下令停禁圈地,秋季又是大熟,北方七十州免了钱粮;听说又调于成龙为河道总督,黄淮的治理也就是眼前的事;康熙元年士子应试不足额,今年听说满京都是公车会式的举人他占了中央形势,时不我待呀

刘玄初手扶椅背,听得很认真。等尚之信说完,便笑道:我说持重,是内紧外松,加紧准备,并没有说慢慢来。朝廷的难处也很多。一半的岁入都拿来给了我们,还要免捐收买民心,同时又要治理黄河,哪有钱来打仗民心也不稳,黄淮决口灾民很多,北边的朱三太子也搅得凶

听到这里,耿精忠也接口道:我也早听说过这位朱三太子,北方几省,他的势力发展的也不小的,光是信徒就算有两百万。虽然信徒不能全部变为士卒。但是凑齐三五万还是不成问题的。

真有这么厉害尚之信有些不信。他一直呆在广东。还真就没有听过朱三太子的名号。这也不对啊,前明崇祯皇帝的血裔不是都已经死绝了吗,从哪儿又冒出个朱三太子

不管他是真是假,只要对咱们有所帮助,就可以作为咱们的盟友。只是像他这样的开香堂广招信徒,怎么看怎么和以前的白莲教有些相像。不过,这样的组织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对于咱们来说。也就是个可以利用的对象罢了耿精忠笑了笑说道。

正说间,外头守护的将军冯宁匆匆进来,双手递一张名刺给吴三桂。吴三桂看时,上面写着:年眷同学弟杨起隆拜。不由笑着对尚之信和耿精忠说道:云南地面邪呀,说曹操,曹操到,朱三太子来了

耿精忠最先一愣,这还真是巧了,难道历史真的就那么准自己在京城转悠了好几个记忆中朱三太子出没的地方,加上阿厚的情报探查。都没遇见杨起隆本人,不想。此人却是早已离开京城,奔着云南来了此时吴三桂见刘玄初微微颔首,便从嘴里迸出一个字:请。这边要有大事商议,那些舞女乐师便纷纷转入殿后,消失不见。

随着阵阵传呼声,一个三十岁上下的人阔步走进殿中。他手握一柄长折扇当胸一拱,对居中而坐的吴三桂说:五华山的旧主人特来拜会平西伯

放肆,你知道这五华山是什么地方吗尚之信很是看不惯来人趾高气昂的样子,大声的喝问道。

杨起隆哗地打开折扇,又啪地合住了,笑道:不才真名朱慈炯,化名杨起隆,大明洪武皇帝嫡派龙脉,崇帧皇上的三太子此地五华山,本是我家旧物,我说我是五华山旧主人,何错之有

尚之信跟着便说道:你胆子确实不小,不过分明是个欺世盗名卖狗皮膏药的。他话一出口周边众人立时一片哄笑,只有耿精忠面无表情,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位假冒的朱三太子。

你是尚之信吧。你家老子尚可喜,在大明不过是个副将,我家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尚之信大怒,站起来就要拔侍卫的刀剑,不过却被耿精忠阻止了。

吴三桂听到这里,格格一笑,说道:你既是前朝太子,可有凭证

杨起隆一笑,将手中折扇递了过去。刘玄初接过大略一看,便递给了吴三桂。吴三桂接到手中发觉很沉,打开一看,这才发现扇骨乃是精钢打造,原来此扇还是一件武器。只见扇面上写着一首词,确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御笔。吴三桂曾见过很多崇祯手迹,这些物件,他府里也收藏了很多,因此一看便知确系真品。便将扇子还给杨起隆,狡黠地眨着眼笑道:小阿哥呀,这些个崇祯皇帝的玉坠呢,折扇啊,我可以给你两箱子这类东西。别说你这样的三太子,就是大太子,二太子,我也能给你变出十个八个来

我谅你也难信。说着杨起隆又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硬皮金装明黄缎面的折子,双手捧着,放在桌上,用手指了指才推给吴三桂:平西伯不妨瞧瞧这个。

玉牒吴三桂忽然眼睛一亮,急忙双手捧起仔细审视,只见上面写着:朱慈炯,生母琴妃,崇帧十四年三月生壬子戌时,储秀宫稳婆刘王氏,执事太监李增云郭安在场。交东厂锦衣卫及琴妃各存一份,依例存档。

下头钤着崇祯的玉玺休命同天,虽经历了三十年。朱砂印迹依然鲜红。这一下再无疑问了,来人确是朱三太子。吴三桂的手有些发抖,头也有点眩晕。他呆呆地将玉碟还给朱三太子,忽然脸色一变,说道:这玉蝶倒是真迹,不过阁下你却是个赝品

不错,明皇的子孙都被清兵杀了,内宫遗物也被抢了个精光,你小子花了多少银子买了这个破烂尚之信拿起玉蝶看了看,然后冷哼一声说道。

杨起隆先是一愣,接着大怒道:我朱明王朝天之所授,我家子孙又哪里会被满人斩尽杀绝。你说先皇子孙都已死绝,朱某恰恰就坐在你的对面唉世上最聋的是装聋者,最哑的是作哑者,最傻的是扮傻之人。朱三太子旁若无人,口似悬河,滔滔不绝。听的众人无不变色。只有耿精忠与刘玄初二人稳稳的坐着,不动声色。

吴三桂强自镇静,顾盼左右笑道:哦,既然你一定说自己是真迹,那么请问阁下此来到底有何要事呢

平西伯何必明知故问,难道你们几位聚在这里,是在商议如何报效清廷

吴三桂勃然大怒,向案上猛击一掌,笔砚碗盏跳起老高:放肆慢说你未必是真,即便真是朱三太子,又怎么样我现在是大清堂堂平西王,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国兴一国亡,有道圣君取而代之,乃是天经地义。今日便是崇祯皇帝亲临,也不过是我治下小民,你犯上作乱诋毁当今,罪在不赦。来

扎大殿周围侍卫齐声应道。

与我拿下了吴三桂对着杨起隆一指,便下令将其拿下。

慢着许久没有说话的耿精忠出声喊道。随即耿精忠又靠近吴三桂小声的说道:世伯,拿下他轻而易举,但是这个人不好处置啊,留杀放都不是个办法除非世伯想要演一出捉放曹的好戏

吴三桂也知道,拿下他不是个事情,但是却可以演一出捉放曹的好戏,但是这个想法却被耿精忠一下子看穿了,顿时心下一惊。眼前这位年轻的靖南王世子,可是不能小觑啊放杨起隆一条生路是对的,让他到北京闹事,去找康熙的晦气,小皇帝也就顾不上什么撤藩了

世伯不比这么麻烦,将此人交与我处置如何耿精忠间吴三桂沉默不语,于是大声的问道。

好那就交与贤侄处理吴三桂点头应道。

耿精忠回头望了望杨起隆,嘴角浮起一丝微笑道:杨公子乃是贵客,请杨公子下去休息好生招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