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节 明朝火器(四)

英国船只到了福建水域,也许在有的人眼中,这也不是什么大的事情,但是在张振宇的眼中,却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事情。

英国的军舰只是借道福建沿海,其实还是要向北挺进,他们的目的,此时已经不是一地一城,已经不是一片海域海防的胜利,而是大清的心脏,对,是大清的心脏,他们想要用自己的军舰在大清的心脏上给大清来一击沉重的痛击,让这场战争的天平尽快倾斜。

擒贼先擒王,对于攻击一个国家,自然首先选择攻击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地域,一个国家的首都,自然是首要选择,就像历史上外族多次进犯,首先针对的就是华夏大地一个国家的首都。

举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乱军首先要攻占的地方就是长安,才有了之后唐玄宗带领自己的军队妃子外逃的事情,也才有了杨玉环吊死马嵬坡的事情。

而此时,英军要做的就是这般。

陈连升的面色越来越沉重,张振宇自然不会将这些说出来。不过看陈连升的面色,张振宇知道,也许这位身经百战的老人已经嗅到了什么,要不,也不会有如此的面色。

“陈大人,依你刚才的话,英军是和福建水师交手,我们才知道英军的动向,难道,英军在我沿海水域长途行进,我们竟然没有什么消息。”此时,张振宇问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英军动向的把握,以陈连升刚才的话,英军离开广州这一带,大家都已经英军撤退了,却直到英军在福建和福建水师交手,才知道,这支军队根本没有撤。这里距离福建虽然不是太远,但是几百里的海防总还是有的,这么长的距离,竟然丝毫没有发现英军的影子,这是在是太可怕了。战场上,对于敌军的把握,情报的获得,绝对是一项重要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古战圣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情报的重要性,此时,这支英军竟然在大清的沿海航行数百里,竟然没有一丁点的消息,这绝对是海防的一个重大漏洞。

“也不是没有一点端倪,前不久,广东南部海域有几艘渔船消失,在海边发现残骸,应该就是英军干的,但是当时驻守在那里的守军都认为是海中的风暴将这些渔船毁掉的。福建那里也有渔船,甚至兵船出过事情,但是当地的官员都只讲这些看成是海中风暴引起的,是大意了,此时想来,应该就是英军前进,碰到这些船只,出于隐蔽的考虑,将这些船只击沉。”陈连升说着,从陈连升短短的话语之中可以听出,大清的海防线此时并没有紧张起来,麻痹大意,****上国的思想还深深的植根在这些清军的守军心中。

甚至,在广州这一代,由于两次击退英军,有些人已经以为英军不过尔尔,根本不是大清军队的对手。但是,真正和英军交过手的人,只要不是那种带着有色眼镜看英军的人,都会知道,这两仗其实自己并没有胜,若是说战略上击退了英军,那么,最多也只能说是惨胜。

两仗,用尽一切办法,占据一切地利人和的因素,而且,广州这里的军队血性还是有的,并且,广州这里还经过了林则徐大力扶持,整顿。但是结果,死伤的清军远远大于英军,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不是第二次支援的英军只想将自己的军队撤出战场,恐怕第二次战争也不会胜利,将英军赶下了海。

别人可不会这般认为,战报上也不可能将这些都写进去,说到底,战报上也是报喜不报忧,谁会没事找抽,打了胜仗,自然是描述自己的丰功伟绩,英勇战斗场面,哪里会扫上面的性,给自己找不是。

这和后世有些地方官员报喜不报忧,甚至做表面文章,构筑表面工程,面子工程一般。其实这种人着实可恶,有时候,这种人甚至比那些贪官更加的可恶,因为他们也许会毁坏一个国家的根基。

这也是一直植根在华夏历史上一个几乎改不了的弊端,此时的张振宇也知道在,这种弊端在以后的战争中会显露它的狰狞触角,不过,张振宇对此也没有丝毫的办法。

“陈大人,英国人在海上,我敬重您,从来都是。我不怕在大人面前说,英国人志不在福建,英国人谋的恐怕...”张振宇没有说下去,两个人都只是看着茫茫大海,两个人的心中都明白,在海上,英国人已经是民夫其实的霸主,成不承认,都不可能改变这种事实,****上国的美梦,只能麻痹那些没有见过多少市面的人,只能让那些依然沉醉在其中的人其乐融融,纸醉金迷,且不知,灾难就在面前。

“你是我沙角炮台出来的,我这次也告诉你一些事情,你和敏泰的事情,这次也是因为福建那里发现英军的动向,被林大人一力压了下来,本来,林大人是向着敏泰的,他和敏泰的家族有着很深的交情,你这次倒是沾了一些英军的光。”陈连升这话说的,已经非常的明显了,陈连升说这话,也是给张振宇提个醒,让张振宇知道,他此时的处境不容乐观。

张振宇想一想,也知道,自己确实沾了一些这些英国人的光。要知道,前两次击退英国人,都有自己的功劳,此次英军再次出现,肯定让很多的有识大人物紧张了起来,林则徐是满清的忠臣,自然为满清考虑,在这种时候,张振宇自然在他的心目中有了一些地位,他才会因此压下敏泰的事情,但是说到底,张振宇算什么,在他的心中,自然不可能和旗人的权贵同处在一个天平之上,此时留下张振宇,也只是张振宇对大清的海防还有些用处。

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此时鸟未尽,兔未死,有些人自然还有他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