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姓不婚和养子身份问题的一些解释
鉴于不断有亲给我指出同姓不婚这个问题,我想有必要单独列出来,告诉大家这个误会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同姓不婚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字面上理解,就是姓氏相同的两个人不能婚配,根据时代不同,有的时候连相隔万里结识的两个人,只要同姓都有可能无法成婚,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堂兄妹之间禁止通婚,这是因为古人已经发现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畸形(虽然近亲结婚和后代畸形没有必然联系,遗传病存在于基因当中,近亲结婚只是增加了概率,本身不会导致畸形)。
那养子身份又是如何呢?养子一般有捡到弃婴,收留父母双亡孤儿,过继亲戚子女这三大类,如何确定他们是否可以和收养人家的后代婚配呢?当然第一点要看他们入这个家门后是否已经改为和养父同姓,如果已经更改,那么养父的侄女也就是他的同姓堂妹就不在他可以婚配的范围内;假设没有更改姓氏又会如何呢?好比说收留了孤儿,孤儿仍然随生父的姓,这时候就要看他是否在实质上已成为这个家男主人的儿子,也就是养子身份是否成立。
我们不能否认有一些带回家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合法地位,放在古代,也许同样称呼父亲,但是其实只是仆人一般的存在,他们不具备继承家业的权利,也不具有分割财产的权利,就好像古时候收留的姑娘将来会做童养媳是一个道理,假如从一开始就把对方当做女婿来养大,那么就会成为本文中临天舒的身份。
开始看可能会觉得非常矛盾,就算他没有改姓也是养子,而龙初瑶作为同姓妹妹(此处稍后再作解释),是不能嫁给他的。没错,假如龙辞宗将他捡回来是当做儿子,那么他当然不能娶这个妹妹,不论他有没有改姓。但问题就在于……后文中提到了龙辞宗收留他的真正目的,就是作为女婿,娶本家的姑娘,所以没有让他改姓龙,其实是相当于养了一个“预备女婿”或者“预备侄女婿”。
然后我解释一下龙初瑶为什么称呼家里的四个哥哥为堂兄。堂兄与否最简单的判断就是是否同姓,但其实是根据父辈的情缘关系来定的,父母是兄妹姐弟或者姐妹关系的话称表兄妹,亲兄弟的话则是称堂兄妹。为什么龙初瑶会称呼家里的哥哥们为堂兄呢?她是龙家的小姐与外姓男人的后代,按理说不是应该称呼为表哥吗?
这里的矛盾产生,是因为龙初瑶的生母与生父十七年前的分手造成的。龙茯苓拒绝承认女儿是那个男人的孩子,所以女儿随自己姓,某种程度上说是那个男人入赘到了龙家,现在自己不要他了。就好比男人休了妻。所以龙初瑶对几个哥哥的称呼就由表兄变成了堂兄。本文并不是一个男尊女卑的世界,女子为继承人的事也稀松平常,女人休夫也并不是不存在的事,因而龙初瑶是作为龙家的小姐而存在,尽管与龙楚衍等三人是事实上的表兄妹关系,但因为这种类似入赘休夫的原因在前,他们之间就不具备婚配的可能性。除非后来龙初瑶归宗,改随父姓,改变称呼,修正这其中因长辈闹别扭而产生的称呼异常。
有人说看了这混乱的人称觉得作者小白脑残,龙吉真的很冤枉,但是因为一眼看到简介,人人都可能这样想,所以龙吉还是修改了简介。实际上着奇怪的辈分背后正是藏着阴谋,根据文章的写作进度,很快也就可以明朗化,因此花了点时间特别作出解释。龙吉不是小白更不是脑残,不懂的东西都会去认真查资料,查不到的就避开,家庭辈分更是从来没有搞错过。
希望大家看完这些以后能打消误会,不管写什么题材的小说,龙吉一直力求逻辑上的严密和常识上的精确,如果真的有不足和偏差希望大家仍然能耐心地指出,但假如是另有伏笔,希望大家肯看文章解释以及龙吉的说明~
————————
补充:我有查阅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关于同姓不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先前提到的,近亲结婚产生后代缺陷,这一点在西周到先秦时期就有发现,所以该理论才会提出。第二个原因是为了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族通婚,加强联系,这里和古代联姻和亲的目的是一样的。
那么有没有说到同性结婚是乱//伦呢?并没有,因为自古以来近亲结婚就不是少数,亲上加亲更是喜事,只是因为古人发现后代缺陷,以及渴望与外族通婚,才开始禁止同姓通婚,最大的表现就是允许表亲结婚,这是古人狭隘片面的观点,其实姑表亲的婚配也和同性婚配一样,有不科学性。
早期中原一带由于姓氏起源原因和受到地里限制,同姓大多同宗,但在逐渐进行民族融合后,许多少数民族改为汉姓,他们与原本该姓氏的人并不同宗,自此,同姓不婚就演化出了同姓不同宗的可能。明清以后的法律规定但凡同姓都不可以婚配,这是很没有道理的。
至此我所查阅到的资料并没有关于同姓不婚的原因是乱///伦,如果哪位亲友真实可靠的资料,欢迎提供给我,视必要情况考虑修改称谓。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查阅,龙吉是不敢乱写的。
以下引用网络原文:
【同姓不婚是中国古代一直沿用的结婚原则,如果我们上溯历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殷商时期,还没有禁止同姓结婚的规矩,形成这样一个原则,是西周时期。在西周那样一个宗法社会之下,同一个姓氏的人就是同一个宗族的人,有共同的男性的祖先,为什么要实行同姓不婚呢?
据说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个理由叫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出于一种优生学的原理,也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认识到,有必须近的血缘关系、亲属之间结婚,将影响繁衍健康的后代。另外一个原因是出于宗法的原因,同一个姓氏、同一个宗族的人不结婚,就可以形成不同宗族之间的联姻,使不同的宗族之间建立起一种既是政治的、也是亲属的联盟。以后虽然时代发展了,但是同姓不婚这个原则一直被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