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原来
“这个沈靖可靠吗?”白雅掂着手上的邮件打印件问池素。
“他是顾秉宪大哥的朋友,顾教授也说他是个不错的人。”池素知道姨妈一向对顾教授很是信服。
白雅点了点头:“可是他的信上也没说咱们厂的产品好卖呀。”
池素道:“他列举了最近可能比较有市场的几种产品,另外邮件里还有一系列图片,顾教授那里是黑白打印机,我就没打出来,但是其中确实有机会。”
她翻开厂里的产品目录,指着其中一项问姨妈:“咱们厂里是不是有一款长宽都是六十厘米左右的白色纯棉小方巾?”
“没错,”白雅说着就从自己包里抽出一条来,“就是这种,用的棉花都是质量上好的,织的也很密,谁知道这两年突然开始流行模仿国外的涤纶纺织出来的花毛巾,这种纯白的根本没人要。”
池素又问:“这种方巾有多少?”
白雅想了想:“应该至少存了一半大库房,还没来得及印花,其中有一批是染了色的,像是浅蓝色跟粉红色都有。”
池素心里有了底,就对姨妈说:“现在咱们国内喜欢国外的那些涤纶锦纶的毛巾,是因为它们成本低,颜色又鲜艳,但是沈靖说了,那都是国外流行过了的。这些材料都是从石油里面提取的,在透气和吸汗的能力上,并没有天然的棉纤维自然健康。所以国外现在又重新开始流行纯棉制品,尤其是在运动制品上面。”
说着她就拿过一张纸,凭借记忆画了一幅图:“这是一种国外非常流行的运动,叫做网球。跟咱们羽毛球有点像,不过拍子更大更沉,打得是一种像毡帽一样表面质地的球,比咱们羽毛球重不少。网球打起来比羽毛球运动量只大不小,在美国是老少皆宜的运动,很多人喜欢,再加上西方人很容易流汗,所以……”
“所以咱们厂生产的纯棉制品就可以往网球运动用品上面靠?”白雅很快反应过来。
“没错,而且沈靖在邮件里给了咱们参考的海运成本,我觉得这生意说不定咱们能做。”池素两眼发亮地看着白雅。
“可是这个跟毛巾有什么关系?人家打完网球,什么毛巾不能用来擦汗,非得用咱们的?”白雅有些疑惑。
“不是擦汗,是用来当做头巾。”池素说着就拿起白雅刚掏出来的毛巾,将两只角儿一对折,方巾就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她再捻起三角形的尖头朝底面一折,小心地拿起来贴在额发上面,再把剩下两只角拧一拧系在一起。
“哦!这个主意不错!”白雅很是欣喜地看着池素:“咱们素素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回头咱们得好好感谢那个沈靖同学。”
池素面上跟着点头称是,心里偷偷地想:这关沈靖什么事儿,明明是前世她跟着杜彻的时候见得世面,只是没想到如今倒还排上了用场。
“只不过只是买一点儿毛巾,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呀。”白雅仍是有些担忧。
“不止是毛巾,还有浴巾和餐巾。”池素又指着产品目录上的另外几款成品或者半成品,滔滔不绝地说了自己的想法,总之就是针对美国家庭对于高品质纯棉制品作为家具用品的需求,将姨妈厂里的产品改头换面包装一番。
“素素,你什么时候知道这么多东西?”白雅又是欣慰又是好奇。
“图片,沈靖发了好多图片来,我一看就明白了。”池素讪笑道。
“好!”白雅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对池素道:“姨妈这就豁出去了,下周就把申请表交上去。”说着她又笑了:“这回没几个人敢竞争销售科科长,你姨妈这一出手,估计大伙儿都得惊掉下巴!”
池素笑着挽着姨妈的胳膊:“姨妈,有哪几个人跟你竞争呀?”
白雅想了想道:“目前应该只有原销售科长老段跟销售科的老骨干刘强。这里头老段是硬着头皮上的,他年纪大了,早就叫着为厂里操劳多年了,现在累了想退居二线清闲清闲,其实也是现在生意不好做了,他也不想硬扛着。刘强一向跟老段不对付,老段交了表他肯定也要交表。”
“他们俩里面,有没有郭厂长的亲信?”池素有些担心。
白雅摇头:“别看郭子清整天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其实我看他一点也不着急,每天在办公室里不是喝茶看报纸就是打电话跟人聊天约麻将。也是,不管怎么样,他这个厂长的级别总不会变,工资也是上头照发,最多额外补贴少拿一点,他也没吃多少亏。”
“那他就没有说过,这样下去厂里怎么办?”池素越听越觉得郭厂长的态度有些不对劲。
“怎么办,等着政府拨款下来呗,”白雅不以为意地撇嘴,“他老人家倒好,整天忙着跟什么市委领导和各位大老板吃饭喝茶,也没见他花这么多公款又拉回了多少资金来。”
“姨妈,你说,如果厂里这样下去,政府有没有可能把厂子给卖掉?”池素问道。
“卖掉?卖给谁?厂子里这么多职工,现在厂里还欠着债,谁肯接手这个烂摊子?”白雅明显带着很强的情绪,顺手把池素刚才扎在头上的毛巾一把扯下来:“这毛巾昨天还没洗,脏死了,待会儿你洗个头啊。”
池素的心里刹那间如同划过一道闪电:是啊,谁肯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
可上一世,郭子清分明就靠着买下纺织厂又出让地皮大赚了一笔!将厂里的生意弄得一团糟,政府又不愿意出钱改善,那么只有将厂卖掉!而作为厂里管理层的厂长,只要能出的起资金,再加上平日里和政府的关系,就可以很容易地买下这项资产,轻轻松松将厂子收为己有,不但没有障碍,还会被视作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大包袱,各方面政策都能给开绿灯。
她想起前世管理课上,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专有名词“MBO”,意思就是公司管理层利用资本或者股票收购本公司的行为。这种行为在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以至于被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广为借鉴。
先将一座满满的谷仓通过故意疏于管理的方式变成陈旧破败、急需修缮的危房,再摇身一变,以相对极低的价格买入成为它的主人。这就是郭子清对纺织厂打的主意。他原本就打定主意要将工厂变成一座废厂,更何况他也根本就没有振兴工厂的能力。所谓竞争上岗是为了重振纺织厂,不过是他为了排除异己,更加方便自己将来运作的借口。
那么白雅一旦成功当上销售科科长,一旦她顺利地重新铺开了纺织厂的业务,她就是站在了厂长郭子清的对立面上。
如果事情真的如自己所猜想的那样,那么姨妈仅仅只是做成几笔生意,当上销售科科长,是远远不够的。
池素斟酌了一下词语,终于对白雅艰难地开口:“姨妈,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去竞争厂里的管理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