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改片源

这部剧整体没有漏洞,只存在一些小瑕疵。

比如主角开头第一句话就把自己名字说错了。当初湾湾引进漫画时翻译问题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叫小当家刘ang星,应该叫刘mao星。

不过全剧中他叫自己的真名也只有第一集,因为这部剧当初是由统一集团冠名的,所以里面的角色全都用了他们家的产品名替代。

比如“小当家”的来源是小当家干脆面,“及第师父”是及第水饺,“嘟嘟”是满汉嘟嘟好小香肠,“阿Q”是阿Q桶面......

熊枭上网查了一下,这个世界没有统一集团,只有康帅傅和唐师傅。所以他不担心侵权,并且为了以防万一他花了600块钱把“小当家”这个商标注册了。

这部剧跟灌篮高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题材,不过制作方法类似,都是沿袭了手冢治虫那一套标准流程来的,不少地方都能看到偷工减料的影子。

说起手冢,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青学网球社社长。

不过手冢治虫这个人可不是什么社长,他在霓虹动漫界,乃至世界动漫界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早期的霓虹动画因为工业滞后以及人才、资金问题,只能靠模仿美帝,或者直接进口美帝的动画电影才得以生存。那个时候迪士尼做一部动画电影动辄就是好几千万日元。

而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当电视开始普及的时候,动画电影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电影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动画行业岌岌可危。

手冢治虫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当时只有19岁,还是大阪医学部学生,但就在那一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新宝岛》的漫画,至今被普遍公认为是霓虹现代漫画的起点。

在这本漫画里,他第一次尝试运用如变焦、广角、俯视等电影式的镜头构图和蒙太奇等电影手法来表现漫画画面,这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属于首创。而这种分镜式的漫画直到今天都是连环画式漫画、四格漫画等主流漫画的表现形式。

但这只是开始。

手冢治虫在一手缔造了霓虹漫画的整体框架后并没有闲着,而是立即投入到动画的产业中。“先漫画再动画”这个模式就是在同一时间段提出来的。

在他进军动画行业之前,霓虹的动画盈利模式还多处于影院放映。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霓虹国人,为了观看明仁皇太子与平民皇后的婚礼以及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家家户户都安了电视,这就导致了电影院动画基本上赚不到钱。

如果按照当时霓虹国的工业水平来看,制作一部90分钟长片动画,预算需要三千万日元左右,而且要动用100人,耗时六个月才能完成。这样高额的费用和冗长的制作周期,对于电视动画来说根本不现实。而手冢治虫则采用了一套独特的“偷工减料”方式,硬生生把制作成本压缩到每集只需要50-60万日元。

从某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当时的经费和工期紧缩,所以才逼得手冢治虫想出了一系列压缩成本的方法,关键是这些方法还贼有效。

比如,极端烧钱的原画绘制,当时美帝的制作标准是一拍一(1秒24张原画),到霓虹其他制作公司手中就缩水成一拍二,(1秒12张原画),再到他手中时候就成了一拍三(1秒8张原画),然后重复使用变身、合体等镜头来填充时间,以及中近景镜头的拉伸来对付剧情。

像是使用静止画面(画面不动,角色注视着某种事物,然后给脸部特写),对口型(把身体其他部分做成静止,光是嘴动)等等招数,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霓虹动漫产业的框架。

这些影子都或多或少能在《中华小当家》里找到,甚至有些地方还略显粗糙,不过熊枭并没有准备拿来翻版或者做成全特效,这部剧就是要看出年代感才有味道,毕竟故事背景都是清朝的。

他要改动的是男女主人公的设定。

在漫画中,小当家和嘟嘟摆明了是男女朋友关系,但是在TV版里这种关系更趋近于暧昧,唯一一次真情告白是TV版原创,两人被一丈青向恩困在山洞的时候。

后期剧情里两人情感就要复杂得多,黑暗料理界不但派来个朱七当第三者,就连嘟嘟的初吻居然还被他夺走了。

这剧情当年要是当年在电视上播出,该让小当家,让纯真的少男少女们情何以堪?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美食番,正能量、不装逼、不开后宫、凭实力与创意打脸的优秀主角,而且还跟熊枭是老乡。

连全剧最菜的四郎最后都脱团了,怎么可以让小当家NTR?所以这段必须改。

除了这段剧毒的部分要改以外,眼下当务之急的另一件事就是女主角的画风。

在op和ed中,嘟嘟可是一个长发飘飘,仙气满满的惊艳角色,但到了正剧里,前期还说的过去,但后期就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画风崩坏,包子脸、水桶腰,连衣服都穿得像个男人婆,制作组愣是把一个14岁的美少女画成了大妈,满屏幕都是姐弟恋既视感。

所以,嘟嘟这个人设必须改,不然怎么着,播出去观众都说兰飞鸿才是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