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章:想不到的烦心事
烦心的事有,但是喜事也多。.。一到农闲,村子里的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她爹外头出去随礼帮工,三天两头就要出‘门’,过了秋末,还没在家吃过几顿饭呢。
下院赵老太太也去了马家屯,是马德表哥赶车过来接的,直接把马勇表哥也接了回去。马勇表哥成亲的日子是越来越近,老太太过去一来去坐镇,二来也能帮着张罗张罗。
这一去,带过去的东西是不老少。老太太就张罗了好几个包裹,自己缝制的一些窗帘枕巾之类的,还有几块布料,也用个小包裹装着,带去给赵家大姑。还有一直给她送的些糕点糖果之类的,说是也要带着,给几个娃子吃。
二姑和大娘、老姑几家也都张罗了些东西,正日子还有几天,人还没去,东西就先捎过去了。
她娘也张罗了不少,除了布料,做的针线,又用布袋子‘弄’了好些个菜呀‘肉’呀之类的,她家地窖秋天买了不少,都存着,这趟带过去,也省得大姑再张罗,也能省下不少事。
先生也题了喜子,大红的红纸,喜庆的字,马勇表哥拿在手里,还是如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对于马勇表哥,一方面她是悲哀的,对这个时代和传统的束缚的一种悲哀,另一方面,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佩服。是的,佩服。马勇表哥也算是从小书卷不离手的,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因为这事,说不去府城就不去了,功名也不考,这口气就单单的用这件事给拧住了,也是难得。
读书人,特别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考功名那是一辈子做梦都想着的,马勇表哥还年轻,要是再努力几年,说不定就能如意。但生生因为如了大姑的意,就志下这口气,不考了。
大姑是一方面,她心里觉得,马勇表哥做了这个决定,还多是因为张家的小姐,负了心意,也许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吧,心,或许能稍安吧。
马德表哥没寻思一下要拉了这么多东西家去,路程不近,东西还这么多,只一匹马,怕是太辛苦。于是就又套了下院的‘毛’驴,一匹马一头‘毛’驴拉着车,多少能轻快些。
老太太一不在家,要说最高兴的莫过于她了。作坊里学针线的事情就能缓一缓,不着忙了。二‘奶’‘奶’虽说也催,但是平日里看她被老太太给拿捏的太厉害,也是辛苦,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她清闲了。
家里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要比往年早上二十多天差不多一个月了,她娘说现在天冷,东西能存的住,早晚要张罗,还不如早点把年糕豆包啥的蒸好家里放着,还能早些吃到嘴里。
豆包年糕往年都是她和她娘一起忙活的,今年也不例外。
忙活了两三天,终于是发好面,‘弄’好了馅子,上院下院的人都凑齐了,她家炕上一聚,说说笑笑的一边包豆包一边烧火准备一锅一锅的蒸出来。
二姑和‘花’姐兰姐、大娘和娟姐、小姑和青姐、她们娘俩,还有二‘奶’‘奶’、老‘奶’‘奶’,家里炕大了,能坐下,她娘就把人都给招呼上来了。她家是今年的头一份,正好能吃个新鲜。
她很喜欢这样的氛围,漫漫长夜大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打打闹闹的打发时间。大人们说的事情,也多是最近十里八村的喜事新鲜事,谁家的姑娘嫁人了,谁家的小伙要找媳‘妇’,哪个哪个的婆婆心思不好,谁的儿子丫头调皮不懂事。
她爱听这些家长里短,特别是一些,嗯,用大人的话说,这个别人都不知道,只都是咱家人,我念叨念叨的事情。事情也不是说多神秘,只在这样的气氛中说出来,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罢了。
蒸出来的豆包要晾一晾才最是好吃,就是那种豆包的大黄米的皮刚刚晾凉,但是里头还温着,拿在手里不粘手,那时候的豆包最是好吃。
以为是今年的头一锅,又是今年的头一个,豆包晾的刚刚好的时候,她娘就端上炕了,大家也不继续包了,空出手总是要吃一两个解解馋的。
每年的豆包都要包到大半夜,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豆包还多,但是人也多,所以一忙活,倒是比往年还早。包好的豆包两个锅都蒸上,出锅也快,她娘就留大家吃口饭,大半夜的暖暖身子说个话。
往年时间太晚是不留的,今年人多凑一块,聊的也乐呵,就干脆温酒热菜,放桌子拿碗筷,要好好吃一顿。
她娘她们后厨张罗饭,她和娟姐她们东屋炕上坐着继续说话,她爹和小小二小几个早就让她娘给打发下去了,要下院家人家来都吃一口。大爷呀、来文叔、小姑父、宝哥他们也都叫上来。
亲戚里顾、左右邻里都在跟前,房前屋后的,走几步路就到。这也是乡下生活比较好的地方,有个事情,招呼一声,隔三差五这家聚聚吃顿饭喝个酒,也甭管是白天黑夜,但凡一叫,就是睡下了,也会穿衣起来凑个热闹。
人多,张罗饭菜也快,家里‘鸡’鸭鱼‘肉’和蔬菜都是现成的,只一会工夫,就好个菜出锅了,大盆里盛着,盖令盖着,正热炕头一盆一盆的温着。
大爷他们上来的也快,没有外人,也就没分屋,炕稍是她爹和大爷几个,炕头是她娘她们,加上他们几个孩子,两个桌子拼一块,也能坐的开。
亲戚之间的亲近都是这种嘻嘻哈哈吵吵闹闹中产生的,大人们说笑,小孩子们玩闹,喝着酒,任由外头的黑夜蔓延,北风呼呼的刮,屋里还是昏黄的暖暖灯光,哈哈大笑的大人和孩子。
最是难得。
蒸完豆包、撒完年糕,虽说家里的豆腐一直没断过,但是她娘还是又专‘门’的又做了两锅豆腐,知道他们爱吃冻豆腐,她娘就专‘门’切好一锅的,全拿到外头给冻上,然后收起来,想吃就放上一些。
本想着马勇表哥的亲事之前也杀头猪呢,但是小叔一家回来了,下院忙活了两天,杀猪的事情就要往后拖了。
小叔一家回来也是赶着去马家屯参加马勇的亲事,辰哥也大了,县里也念了学堂,小小孩子人也机灵,只从小都是县里长大姥家跟前,一年到头也家来不几次,所以和他们不甚亲近,话不多。但毕竟是小孩子,来了三五天之后,有宝哥和小小他们,一来二去也就跟着‘乱’哄哄房前屋后的跑个不停,大冬天的也不着屋了。
小老婶胖了不少,月子之后就一直幸福‘肥’,几年下来,也就瘦不回去了。但是小老婶一直县里待着,不和家里成日的风水日晒,倒是看着越发有福气的样子。
小叔也胖了不少,听说升了掌柜,日子也越发过的好了,心闲下来,就胖了不少。
这几年小叔回来的算是勤的,每个节都不落下,隔三差五还写信给老太太,但是每次来又回县里,老太太都会大包小包的张罗不少东西给带回去。老太太现在‘私’房钱多,算下来比小叔这个掌柜的月钱还要多上一些,所以平日里的东西或者钱财,老太太也会给小叔一家填补一些。
小叔一回来,二姑他们就住老太太的屋子,加上最近小叔家来的勤,来回折腾的也有些过意不去,二姑就想着买块地,来年开‘春’盖处房子,从老太太院子搬出来。
这事也是小叔一家这次家来,实在是不方便,二姑才寻思出来的。还没拿主意,只刚有了这个想法,就上来和她娘念叨了。
“二姐,我看成,”她娘是赞成的,“祥瑞也大了,一两年也该成家,有了自己的院子,说了媳‘妇’也好听。”
“可不,我也寻思了,一直和咱娘一处住也不是法子,虽说给老太太做个伴,帮着烧火做饭收拾收拾,但这屋子终究是来文的。”二姑想了想,继续说,“自家兄弟怎么说都行,但不是还有兄弟媳‘妇’吗?每次家来都不方遍,我这心里也不好受。”
她娘知道二姑是个心思多的,就是没这茬,她也会往这边想,索‘性’就换个话头,“这事得和咱娘好好说说,咱娘说成了,才能张罗。”
二姑点头,“这个肯定,咱娘在大姐那,我就想着等勇哥的事办完了,家来就和咱娘念叨念叨。”
她娘和二姑一边后厨做活计,一边说着这些细碎的琐事,今晚上要她家来吃,二姑把集市的铺子一关‘门’,就上来帮她娘忙活了,这会大娘和小姑她们还在下院和小老婶说话没上来,所以上院只她娘和二姑两个,正好说些悄悄话。
二姑买地盖房,她是觉得成的,这样一来,也就安定了,只几年虽说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但终究还是在老太太院子,终究是不一样。
本想着要是有合适的,让二姑也找个人一起过日子,但是这么几年过来,二姑自己把日子也过起来了,几个孩子教养的也都得体,就是再苦再累,心还是自由的,那就宽松的多了。
既然没合适的人家,二姑也不想着再改嫁,那自己置办个院子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去大姑家一共套了两辆车,她家的马本来是要拉车的,只小小和二小两个生生的不乐意,最后也就还是用了家里的‘毛’驴,又用了小姑家的和二‘奶’‘奶’家的,凑够了数。
她和小小没去,她娘抱着二小去的。
家里又剩下她们几个,家里的事情她娘都嘱咐的差不多,下院没人给娃子们做饭,还没等她娘想法子,村子里几个媳‘妇’婆子就过来和她娘说了,知道她们都要出‘门’,他们几家都说好了,一家张罗饭,三家每天换着样的做上几个菜,时辰到了,就都端到下院去,抱住让娃子们都吃好。
娟姐留家里,宝哥和青姐严哥他们都跟车去。晚上娟姐和她作伴,白日里一起做做针线,看看书,写写字什么的,还有件事,就是家家她们得给烧炕。
下院虽说不住人,但是炕还是要烧的,要不然东西都会给冻上,老太太不喜欢。下院学生们住的屋子,倒是不用她们,娃子们每天都是自己烧炕,天天如此。
娟姐家的,还有她家的,都是要烧炕。每天吃过晚饭,还要再烧上一些,灶膛里还要架上不少,最后再堵上一灶膛的高粱帽子,等到了要睡觉的时候,灶膛里的高粱帽子烧完了,灶坑里放着的簸萁,是早就装的满满的,还要再堵上一灶膛。要是半夜起夜,还要多给填进去,这样一晚上下来,炕就能热乎到天亮,屋子也是暖暖的。
每天的这些事情都是她爹娘两个‘弄’的,现在就只能她和娟姐了。谁成想,半夜她拉着娟姐起来起夜,拿着煤油灯,借着昏暗的光,刚从被窝起来,还哆嗦个不停,想着去后厨把高粱帽子给填上,簸萁倒是空了。
一回屋,她和娟姐还纳闷呢,小小里间‘迷’‘迷’糊糊的说话了,说是他刚起夜已经填上了。
别说,还‘挺’懂事。
一进了腊月,家家欢欢喜喜的就等着过年了,谁成想,谁也没想到这个档口还发生了件不愉快的事情。
之前的二姑父来闹事了!
这是怎么想都想不到的,那会经过了官府,又有契约而且两个村子的长辈都做了见证,而且都画了押,再怎么说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么些年二姑啥都没想,就是一‘门’心思的干活挣钱,就是闲言碎语听进去也没的工夫理会,更没的那个闲心想之前的事情,所以当王守仁要黑天的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都是吓了一跳。
老太太在家,好个看,认清了来人,唯恐闹事,就放开了嗓子在院子里大喊招呼人。都是农闲,人都在,这一喊,声音还没落呢,左右邻里就都出来了往他家赶。
她得了消息是正和她娘准备做饭呢,她爹正当院研究他的那些木工的家伙式,是三爷爷家的小二叔颠颠的气喘吁吁跑上来说告诉的。
“二哥二哥,”小二叔一到当院,话还没说明白呢,上来就要拉着她爹往下走,倒是把她爹‘弄’的一愣一愣的,让小二叔缓口气,是个咋回事,“来,来,来人了。”
“谁来了?”谈爹那会不知道啥事,看样子是个着急的,就放下手上的木头,一‘门’心思的听小二说。她和她娘屋里也听了动静,赶忙出来看个究竟。
“大嫂子家来人了,是,是,是以前的那个二姐夫!”
小二叔这话一出口,她爹的脸‘色’立马就变了,二话不说,弯腰又把刚刚扔下的木棍子捡起来,走了两步掂量了两下子,回头又换了跟粗的,小跑着就往下远走。
她娘也着急,解下围裙‘交’给她,手都没擦也跟着下去了。
还好个嘱咐,让她就家里待着,哪哪都不能去。还不忘学堂的小小二小和娃子们,说是下了学,下院住的那几个就学堂待一会,先别下去,也不知道是个啥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