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正文) 书山有路 题海无涯

众多官员听道雷苍穹那番话,露出一副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雷苍穹号称魏国第一滚刀肉,哪怕是魏建树、叶月或陈笑都拿他没办法。

一些人连连摇头,这话说得也太没有节操了。

雷苍穹摸了摸下巴上的大胡子,笑着对萧远道:“我本想去西副城,听到半圣的声音就来看看,没想到吴国的小畜生想逃,就顺手了结。你不用怕,栋梁公一定会解决。这些天我要住在巡龙船上,没什么事别打扰我。”说完转身就走。

众官员哑然失笑,果然还是那个雷苍穹,该出手的时候一定出手,该缩着的时候绝不露头,去了巡龙船,诗君绝对拿他没办法。

“对了,今日我让人给你送个蛋!”雷苍穹的声音远远传来。

一干人一起看向萧远,很好奇雷苍穹会送个什么蛋。

董知府低声对,萧远道:“雷都督杀了叶秋,诗君就不会找你麻烦,只会去找他,你不用担心。”

萧远点点头,自然明白雷苍穹这是在帮他。

那几个吴国人灰溜溜地向外走,魏国人扬眉吐气地看着他们离开。

州院君大声道:“我魏国百年未有书山之首,今日萧远勇得第一秀,乃是我江南乃至魏国的大喜事。萧远公子,你何不留下墨宝,纪念本次盛世,勉励后学勇攀书山?”

众人期盼地望着萧远,因为名句名联对读书人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甚至有的名句还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我就写一幅劝学,与诸位读书人共勉。”

文院从来不缺文房四宝,立刻有人抬着桌子带着文房四宝来。

许多学子翘首期盼,希望萧远能亲眼见到萧远的亲笔墨宝,这可比书铺里卖的更好。

萧远提笔略一酝酿,落笔写字。在写字的过程中,他的笔下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泛舟海上的声音。

听着这声音,已经没有人去关心萧远写的内容,或盯着萧远的脸,或盯着萧远的笔,无人能掩饰心中的震撼。

在四方大陆,书法是君子六艺之首,更是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之首,从来没有捷径,必须要长时间勤学苦练。所以书法好的人有时候比文位高的人更受尊敬,一旦到了书法三境,随便一副字就价值千两,若是佳品书法,往往价值数万。

至于书法四境的作品,那是连龙族都趋之若鹜的宝物,连半圣都很少达到。

众人纷纷猜测,萧远这么年轻就能达到书法一境笔落有声,那以后很可能达到三境甚至四境。

萧远心无旁骛。慢慢写劝学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萧远身后的官员看到一半就吓了一跳,差一点要阻止。

书山有路和学海无涯在孔子立圣院之前只是普通的词语,可自从有了书山和学海两圣地后,几乎没有文人敢把圣地的名号写进诗词文章对联里。写不好被人指责评判就算了,最可怕的是万一有不敬之意或者偏离圣地设立本意,可能被圣地的力量反击。

圣地有灵,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那些官员忍了下来,萧远既然被半圣亲封为十国第一秀,那写一写书山学海也不算犯忌讳。只是希望他写的不要太差,不然书山降下力量反击,那就丢人了。

很快,萧远写完两句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许多文人一眼看出来这对联格律工整,几乎可以算得上七字联的范本,连连点头,而且其中的意义也颇为值得咀嚼。

“轰……”

圣庙突然才气冲天,发出强劲的爆鸣声,随后向四面八方形成强劲的震荡,如同环状大风吹出。

众人不得不抬起手臂护着脸面,眯着眼看向大门内的圣庙。

“完了,萧远写的对联难道犯了书山的忌讳?”许多官员心生寒意。

但是,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萧远的那副对联竟然随风飘起,飞向文院正门的两侧。

这副对联连纸带字融入岩石门框上,然后门框的岩石徐徐凸起,泛着一层金光,缓缓化为萧远那所写的十四个字。

与此同时,十国各地所有县文院、府文院、州文院和十国学宫的正门门框上,全都浮现这十四个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江南文院门前,满场皆惊。

所有读书人都难以置信的看着萧远,因为文院前不挂联是多年前的旧事,还曾引发众圣讨论。

天下文院、文院内的圣庙、圣院、圣院内的众圣殿,这四个地方都只有名字牌匾而没有对联,按理说,这种地方都应该挂一些对联的。

可众圣最终也没有定下来,干脆就交由天下圣庙和圣院自选,可这一等就是数百年。

可现在,圣庙和圣院选了萧远的这副对联。

以后天下所有人只要路过各地的文院,都会看到这副劝学联,就文名来说,这可比十首镇国诗都可怕。

萧远顿觉无奈,这副对联可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手笔,词圣苏东坡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是说宋、齐、梁、陈、魏、齐、周、隋这八个朝代和唐前期的文章衰落,而韩愈却能崛起,一改文章衰败的大势,重振古文雄风。

论古诗,韩愈远不如诸如李杜、小李杜等人,但论文章、论在儒家的地位,韩愈还要胜过,而且他是入孔庙的大人物,整个唐朝可谓群星璀璨,但也只有两人入了孔庙,不像后世宋明时期那么容易入。

萧远原本只想挑个最熟悉的,而且和书山相呼应,所以就选了这幅对联,真没想到竟然给拓印到文院门上了。

一个官员低声道:“这下好了,以后萧远在景国和一些文人的心中地位更高,可吴国人唐国人或少数人心里,恐怕无比嫉妒甚至嫉恨。”

“当时就有一个共识,各地门前的对联不仅要有深刻的意义,而且要通俗易懂,让凡是识字的人一看就明白,可说的简单,做起来难。萧远倒好,不仅敢写书山学海两大圣地,不仅通俗易懂,连其中寓意也非常深刻,圣庙不选他的选谁的!”

“幸好只是一副对联,要是萧远作出一篇经义或策论传天下,龙圣灵圣们一定会发疯。”

“可十国文人们不能不‘关注’啊!”冯院君道。

陈诚和刘涵就在人群里,刘涵捂着嘴,惊讶到了极点,眼里满是喜悦之色,刘涵因为文位的限制,不懂这些,可周围的人议论纷纷,他也就听懂了。

刘涵望着被众多官员众星捧月的方运,眼中的感叹越浓。

南宫若兰望着方运,神色恍惚。

萧远一看事情越闹越大,果断抱拳道:“诸位,我先回府了!”

“慢走,我们送你!”

“走!你上车,我们在车下送你!”

“对啊!你是十国第一秀才,又刚为文院题了对联,可不能有失。”

“老子在玉海城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碰到这等震动十国的大人物,怎能就这么看着你走?必须要送你到家门口!”

一干武将兴奋地涌了过来,把萧远包围,那些文官想了想,一半人没动地方,另一半人走了过来。

萧远呆若木鸡,愣了好一会儿才说:“各位,我自己走吧。”

一旁的陈笑笑道:“我们送……咦?”说完向圣庙上空看去。

萧远也好奇看过去,就见圣庙上空突然飞来一大片黑压压的文字鸿雁,足足上千只,简直铺天盖地,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有的飞向冯院君,有的飞向董知府,只有极少数密文无人可见,进入某些官员的官印。

没人见过这么夸张的场面。

看着上千只文字鸿雁在天空盘旋,一些人呆呆地看着,一些人忍不住笑出来,这个场面实在太有趣了,然后好奇地看着陈笑和州院君,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两个人打开一只又一只文字鸿雁。

两个人越看越高兴,尤其是陈笑,笑得一直合不拢嘴。

州院君发觉别人正眼巴巴地等着,笑道:“少数人是祝贺我江南的秀才拔得头筹。剩下的,都是询问对联的事情,原来不止我江南的文院有变,天下十国所有的文院的门口都多了这副对联。因为圣院已经记录下这副对联是萧远所作,他们都想核实一下,所以各地官员或院君都发来鸿雁传书询问。”

许多人羡慕地看着萧远,全天下恐怕也只用萧远能引出这种事。

萧远急忙道:“我走吧。”

陈笑道:“走,我们一起送你,你现在可是十国所有人都关注的大人物,我们可不放心让你一个人回家,走。”

萧远无奈地向前走,二三十个起码四品的官员围着他,一起向前行走。

前面的人纷纷让路,许多人笑着目送萧远离开,同时眼中流露出艳羡之色,能得这么多官员护送,萧远以后可以在江南横着走了。

陈诚和南宫若兰的就在人群里,刘涵和陈诚急忙过来。

南宫若兰媚眸暗浮,却又重重的叹了声气,朝着远处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