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狗和养狗人的区别

再过几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了,虽然假期里李慕华成功“背下”几十本电影书籍,但他依然很糟心。

两个多月没打理的头发乱糟糟盖在头上,眼睛耳朵都遮住了,这使得李慕华不得不找来妈妈用的橡皮筋扎了个朝天辫,假如这样的发型出现在一位成熟男士身上,也许人们会惊呼“艺术范”、“潮流大叔范”。

但出现在十六岁的李慕华身上,就剩两字:搞笑。

再来看看周围环境。

书房中,原本东西虽多但大多摆放有序。

现在呢?

只能说这是一个诡异的废弃工厂。

乐器区杂乱无章层层叠放,书架区各种奇怪金属器件散落各处,装摄影器材的玻璃柜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黑色幕布围起的诡异空间,那是李慕华亲手搭建的暗房,用来冲洗胶片的工作室。

工作室灯光昏暗,设备凌乱。

前阵子陆青竹来玩,李慕华本以为会吓住对方,哪知小妮子东摸摸西看看,哈哈大笑着说“乱死了像垃圾堆”。

陆青竹乐得找不着北,李慕华心却在滴血。

因为他又犯了常识性错误,暗房一般用于一张张手动冲洗照片,电影胶片则是一盘盘工业化冲洗。

当然真想用来冲洗一秒24张的电影胶片也不是不行,但得累死。

此时的李慕华正埋首在书桌上啃书,脏乱的环境对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烦死了!

看这么多书怎么就拍不好?

原来前天,李慕华尝试拍摄一条烂大街的经典片段时又被严重打击。

片段是男A和女B互相不认识,擦肩而过。

正常来说这个十秒左右的片段该由至少五个镜头剪辑而成。

一:中景,拍摄男A走过。

二:中景,拍摄女B走过。

三:近景,过(女)肩拍摄男A走过。

四:近景,过(男)肩拍摄女B走过。

五:中远景,男女擦肩而过。

这还是不涉及特写和脚步镜头的拍法,但拍完后花了整整三天冲洗、剪辑的李慕华看见成品后却哭笑不得。

他拍出的是巨人男A和侏儒女B擦肩而过。

李慕华镜头选择没问题,但焦距出了大问题,导致前后画面比例严重不一,单独看还行,合在一起就成了占画面一多半的男A和占画面四分之一的女B擦肩而过。

当时就给李慕华气得直翻白眼。

气过之后怎么办?

李慕华还得继续抱着书啃,他觉得自己快成书呆子了,秘密花园也该改个名叫秘密工厂。

这时,书房门突然被推开了。

李利英带着唐芸交办的任务姗姗来迟。

“慕华,今天必须收拾好你的狗窝,不然我就没收你的摄影器材。”李利英踢开脚下好几个插线板,怒道。

“小姑,你见哪个狗自己收拾窝,不都是养狗的人收拾吗?”李慕华摊在书桌上,无精打采的回道。

“那我找你妈给你收拾来。”心里一阵好笑,李利英还是板着脸说道。

“别,我妈狗毛过敏,小姑你喜欢狗,你来。”说着,李慕华自己倒笑得浑身发抖。

李利英小心翼翼穿过地雷区,坐到李慕华身边,抬手摘下李慕华头上橡皮筋,又捋了捋对方杂乱的头发,道。

“你没有什么想对小姑说的吗?”

李慕华低着头,道:“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是我之前想的太简单。”

“那现在呢?”李利英指了指四周。

“我肯定会收拾好的。”末了,又补充道:“小姑,我还想买个摄影机,小的…航空摄影机。”

“跟你爸你妈说去。”李利英那个气,臭小子花钱全找自己顶雷。

F900、冲洗设备、高性能电脑。

买完就挨唐芸数落,李利英决定这次说什么都不能答应。

“小姑,问你个问题。”

“什么?”李利英一脸防备。

“你现在一天用的最多的东西是什么?”李慕华狡黠地笑着。

李利英一愣,这什么套路?

“嘴!”李利英没好气地答道。

李慕华满头黑线,抗议道:“嘴不是东西,我说的是东西。不对,嘴是东西,哎呀,反正嘴不算。”

李利英心里偷笑着,想了想道:“那就是手机、电脑。”

“这就对了,你说电脑为什么用得多?”

“可以上网冲浪、还可以办公。”

见引导得差不多了,李慕华话锋一转道。“小姑,你知道我为什么对商业上的事了解这么多吗?”李慕华拿起一本两千多页的《世界电影史》递给李利英。

“什么意思?”李利英更加迷糊。

“这桌上的书你随便翻,我都能一字不落背出来。”

为了方便以后做事,李慕华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能力展示给李利英看,但他还是狡猾地只给电影书籍。

“第350页。”李利英随便找了一页问道。

“美国传奇影业成功开辟多厅影院模式……”李慕华一字不差背诵出来。

震惊的李利英再次翻过几页,而后又换了几本大部头,李慕华同样倒背如流。

“我从小就看过很多书,我哥大学教材我都看完了,更别提英语什么的。”李慕华得意地笑道。

“咱家真要出个大天才了!”李利英激动地抱住李慕华说道。

“刚才我不是问你最常用什么吗,我目前研究最多的除了电影就是互联网和金融,所以我想让小姑你多赚点钱,这样就能给我买东西了。”

李利英眼前一亮,“怎么赚?”

“千度今年成立正在寻求融资……”

“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必将席卷全球,我们可以关注企鹅、网亿……”

李慕华手舞足蹈地分析着一个个亿万财富的获取机会与风险,李利英则一脸微笑认真听着。

不管李慕华说的正确与否。

李利英都愿意相信他,而且他的特殊记忆能力只有她知道,唐芸都不知道。

挺好。

最后的结果便是,李利英决定注册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李利启代李慕华持30%股份。

李慕华也成功从李利英处得到购买航空摄影机的允诺。

接着,两人开启疯狂清洁工模式,花了足足三个小时才把书房收拾得相对整洁,但东西太多太杂依然没办法改变。

“小姑,我想换个地方当摄影工作室。”头顶鸡窝头的李慕华看向李利英说道。

“你要不要去火星?李利英没好气说道。

“小气,我都帮你赚那么多钱。”

“赚不赚还不知道,就算赚了也得卖掉才是钱,股权、股票拿在手里就是一张纸。”

李慕华脸色一红,金融操作的确是这么个理,

“那我在大院搭个大棚行吗?这样书房也不会这么乱。”见没法忽悠动李利英,李慕华只好另辟蹊径。

“我记得某人说要拍什么<少年时代>,如果拍出来我满意,那搭个大棚也不是不行。”李利英似笑非笑。

听完,李慕华脸色一黑。

“你等着,我肯定能拍出来!”

李利英噗呲一乐。

“行,我等着。那大导演是不是该理理发了,快成捡破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