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章:撞见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意外重重,关键是各项材料的比例不对,硬度强度都不行,达不到建造高强度建筑的要求。
张正书跑了那么多次水泥作坊,这个方法失败了之后,又试验了好多次,才总算是摸到了一点点门路。
据此,又过去了差不多大半个月。
幸好在时间最紧迫的关头,水泥终于成功了,原来石灰石、黏土、铁渣的比例,最好控制在80:17:3,这样弄出来的水泥是最坚固,凝固效率是最高,而且也是强度最高的。这种事,这个摊主又怎么会知道的,只道张正书是在做白日梦而已。
殊不知,有了水泥之后,黄河就不再是祸患了,也再不用怕异族马蹄踏过冰冻的黄河,直捣汴梁了。而且建造城池的速度,也会大大的节省,估计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建起一座雄伟的坚城。有了水泥这个神器,步步为营的汉人,能把城池建造到天涯海角——看看后世中国的基建就知道了,中国才是基建狂魔啊!
别看张正书只用了大半个月就鼓搞出了水泥,但是这也是他开挂的原因。
如果张正书没有学过化学知识,他就不知道制作水泥的材料,也不会知道水泥是要煅烧后再研磨的。要是换了个人,恐怕再过得数百年,才会有人“偶然”发明了水泥。张正书开了挂,让水泥提前了数百年问世,说是改变世界的神器也毫不为过!
“小官人,我觉得你是一个有才之人,何必把经历放在这等‘奇技淫巧’之上?若是你把全力温书,怕是考个进士也易如反掌罢!官家是很看好你的,若不然也不会让皇城司盯着你了,你还是多些看看圣贤书,不要再鼓搞这些不三不四的物事了……”
张正书轻轻一笑,也不去跟这个摊主辩论。正所谓时间会证明一切,跟这个目光短浅的皇城司亲事官说得再明白,他也不会了解一个伟大发明对文明进程所起到的作用的。别说他了,朝中诸公不聪明吗?可他们为何就是盯着那几个位置不放,非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呢?说白了,不仅是为了面子,也为了名声,更为了钱财。所以,他们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奇技淫巧”的作用。
朝堂上下,民间乡里,对与所谓的“奇技淫巧”是不宣传,不推广,不提倡的状态,反正就是沉默,也没有人会说:啊,你懂发明啊,好厉害!更不会有人因为你的发明,而把钱送到你面前。
正因为是这样,到了宋朝,汉人引以为傲的科技开始停滞了,虽然迹象不明显,但最直观的就是西夏、辽国,甚至高丽的铁器都比大宋厉害了,即便大宋的产铁量一年高达十几万吨,却多是生铁,根本不堪大用。
“好了,不与你说闲话了,我有要事要做……”
张正书说罢,又开始小跑起来,一路玩东水门而去。
“嗐,这个小官人,咋就这般死心眼呢?”
这个摊主有点恨铁不成钢,“做个进士多威风啊,就不明白他为何不读书……”
这时候,又有两个穿着打扮是平头百姓模样的,远远吊在后面,好在张正书并没有甩开他们的意思,不然这两个人不用一刻钟就跟丢了。张正书这段时间不再把来财带出来,是因为他知道汴梁城中并不是没有危险的,他有皇城司保护而已,来财可没有。万一有人要袭击他,让来财遭了池鱼之殃,那就不好了。
张正书每日的长跑,引来了无数路人的围观。
“看,那不是张家的小官人么?”
“也不知晓他在做些甚么,每日都这般跑……”
“你没听说么,他是被章衙内打傻了,得了癔症,脑袋不灵光了!”
“可怜,年纪轻轻的……”
……
这些闲言细语多多少少都会钻入张正书的耳朵里,但张正书并不在乎。反正他的名声都够“响亮”的了,也不在意再“响亮”一些。他现在关心的是,昨日浇筑是水泥今天是不是已经凝固了。凝固了之后,硬度是不是够了,强度够不够。如果硬度强度不够,哪里还有空间可以调整。
想着想着,张正书已经穿越了街巷,来到了东水门前面。
“诶,你这人,怎生如此莽撞?”
前面有车夫赶着一辆马车,上面驼满了东西。要不是那车夫勒马勒得快,恐怕张正书已经撞上了。
张正书吓得回过神来,庆幸没有出事。
然而,刚想说两句道歉的话,张正书却瞥见了跟着马车后面骑马的一人,眼神好像有些不对劲。只见这人是个少年,约摸十五六岁的模样,一双眼眸鹰视狼顾的样子,让张正书无缘无故地想起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人——没错,就是司马懿。
“这人的一双眼眸好生厉害啊……”
张正书这么一想,下意识地开启了“洞察”技能,想要探测对方一下。要知道,汴梁城中有许多间谍,指不准眼前这个少年模样的商贾,也是间谍来的。
然而系统关键时刻却掉链子了:“对不起,对方的属性值过高,无法使用‘洞察’技能探测对方……”
“我勒个擦,不会吧,又来一个妖孽?”
张正书心神有点震荡,好在他很快就收敛了心神,“看看旁人那人!”旁边那人也不过二十来岁模样,生得有点不像汉人,倒像是草原上的部族。张正书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动了探查的心思。
“对不起,对方的属性值过高,无法使用‘洞察’技能探测对方……”
系统那不咸不淡的合成声音再次传来,张正书听了却想骂人。
“什么鬼,要你有个屁用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张正书心中虽然大骂,却知道这两人肯定是来历不凡,说不定就是别国的暗探。“他们是什么人呢?”缓步前行的张正书,思索了起来。东水门是大宋的官仓所在,虽然官仓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依托汴河之利,往来商贾络绎不绝。车马穿行,也不能再撒开脚丫子跑步了,只能随着人流,慢慢地涌出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