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贪官太多
赵煦哪里看得上那些“小钱”啊,再说了他还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呢,自然是无所不允了:“这个朕也准了!”
好吧,皇帝都应承了下来,章惇作为宰相,自然是要共同进退的。说不得也是要冲锋陷阵在前,把这口黝黑的黑锅给背上。
文人士大夫的脑回路很清奇的,这种利人利己的事,他们都要跳出来反对一番。反正就要显得自己水平很高明,不这样上蹿下跳的话,生怕不显得自己存在。但要是分配苦差事,他们就噤若寒蝉了,生怕被点名了。就算点名了,也百般推诿,丑态百出。好一幅官场众生相,章惇自己都觉得恶心。但没办法,同僚都是这种货色,章惇只能认了。
不过嘛,章惇也不是没有办法,反正利用治水的名头去指派官员就行了。哪个跳得最欢,就指派哪个去,只要使出这一招,就不怕群臣不低头。反其道而行之,这个手段也不过是小试牛刀罢了。
治水这个活计,又苦又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京官哪里肯去?要是在高太后时期还算好,就算在磨洋工也好,也不用怕被撸掉官职。而且还能上下其手,贪污个不亦乐乎。但是等赵煦亲政之后,就没那么好说话了,治水不力?贬!官员倒是不怕被贬,只是不杀头,他们还是一样会去贪污的。只是被贬到鸟不拉屎的地方,那就是受罪了。
有人说,清廉的官员只占百分之十,剩下百分之九十都是贪官。
按照张正书的说法,这些个官员一个个都拉出去砍头,那肯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砍一个,那肯定有漏网的。
而且皇帝的心思也很奇怪,贪污什么的算什么?只要你能“领悟上意”,深得皇帝的心,那么皇帝也就纵容你贪污了。章惇也想整治一番吏治,因为熙宁变法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问题,而是官员贪污的问题。好端端的一个青苗法,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可到了地方呢?地方官员不按规定办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想方设法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特别是将贷款强行摊派给不需要贷款但有偿还能力的富户,而不愿贷给真正需要的贫农,由此引起了富户与贫农的共同反对。百姓对新法自然也就怨声载道。
虽然规定的利率半年是百分之二十,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好端端的一个利民举措,变成了合法高利贷,能不失败才有假了。而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进了贪官的私人口袋了。
要是利息高也就罢了,高利贷而已,不去借就好了嘛。但是地方官员哪里会放过这么一个发财的机会,强行摊派,分任务,下指标,变着法逼百姓向官府借钱。而这些贪官呢,则生无本之财,利用国库借钱来充实个人的荷包。
要知道王安石为了保证青苗钱的可回收性,规定“五户以上为一保”,商量好要借多少钱,大家互相担保。而到了执行过程中,竟变成了官府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富户。想想看,在地主阶级为主导的宋朝,地主被惹怒了,还能有好下场?
不用说,青苗法失败了,败得一败涂地。
章惇吸取了青苗法失败的教训,在绍圣二年恢复青苗法的时候,章惇特意规定了青苗法借钱是完全自愿的,禁止强制,只收一分息,给散本钱,不限多寡,各从人愿,仍勿推赏,其出息至寡,则可以抑兼并之家,赏既不行,则可以绝邀功之吏,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
好吧,虽然章惇提前打了预防针,还是有不少贪官上下其手的。章惇利用职权,弹劾掉了不少蛀米大虫,但还是无济于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种事是章惇没办法的。
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赵煦才喜逐颜开地说道:“你小子倒是朕的福星,总能替朕分忧。”
要是赵煦称赞别个大臣,章惇立马就会有危机感了。可张正书现在连个寄禄官都不是,章惇只是觉得自己的孙子和他比起来,就好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颇有些感慨罢了。
“官家谬赞了,我是替百姓着想的。”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这确实是他的心里话。至于替赵煦考虑?抱歉,张正书对皇帝没啥感觉,也不会特意替他考虑些什么。
赵煦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以为张正书像那些文人士大夫一样把自己的形象拔高罢了,其实还不是为了让皇帝觉得自己能办事,还不贪功?其实不贪,才是最贪,贪图名声,贪图更高的官职,贪图更多的权力,贪图更多的金钱。赵煦不傻,心里都明白。
“只不过,你这说法有朕首肯还不成,还需要大臣的支持才行。”
赵煦沉吟了一番,说道:“朕现在要去工部侍郎王宗望家中探望,你与朕一同前去罢,你若是说服得了王卿,那事情也就成了一大半了。”
“王宗望?”
张正书在心中嘀咕了一番,历史稀烂的他,根本不知道王宗望是何许人也。好在张正书有系统,一番搜索后才知道王宗望就是个擦屁股的。这个说法很准确,因为王宗望是临危受命,总算是在绍圣元年把频频决口的黄河给暂时治住了。但是,这只是王宗望运气好,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
因为,这个王宗望也是力主恢复东流的,在张正书看来,恢复东流简直是痴人说梦。
果不其然,仅仅过得五年,现在黄河又到了河道淤积,洪水爆发的前期了,这个回河东流就是没头脑的人说的痴话。
要知道,从地势上说,黄河东流地势升高而平坦,不利于黄河的流速。一旦黄河的泥沙在东流沉积下来,那么黄河很可能就会形成地上悬河的奇观。没办法,谁叫黄河是天底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至于北流,地势从高到低,河流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下来,北流更有利于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