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三个阶段
有些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因此他们的个人风格的发展、演变的全貌不易看清楚。还有些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他们个人风格的发展、演变的全貌就能看得很清楚。如王?生于明代崇祯五年壬申,死于清代康熙五十六年丁酉,活了八十六岁。
他由十几岁开始学画到去世,艺术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四匀以前为早期,四十岁至六十岁为中期,六十岁至去世为晚期。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多,早中晚期作品的风格有所不同,早年多为是由法、继承、临摹古人的作品,中期的作品结合着前人的艺术传统但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晚期的作品大都呈现着自己独具的艺术面貌,也有少数是临摹古人的。
不同时期不但画的风格不同,落款的书法字体和所用的印章也有不同。我们通常见到的是他三十岁以后的作品,三十岁以前的作品很少见到。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山水册,共八页,全都是仿宋元各家的,款云:“丙申九月为庶翁老词宗画于虞锦峰书屋。”下钤“王石谷”朱文方印。款字的写法与他一般的作品不同,几方印也与我们通常见到的不同,如“又字石谷”椭圆朱文印、“象文”白白文方印、“石谷”朱文方印、“王?私印”白文方印这几方印章,在我们所见过的现存王?的作品上还未见钤盖过,是比较少见的。款中的干支是丙申,王
二十五岁和八十五岁时都是丙申年,如果按八十五岁老年时的作品来看,就可能将它看成是伪品,如按早年二十五岁时的作品来看,则是符合规律的。但我们没有王?二十五岁左右画的其它作品可资比较。考王?二十五岁时正在王?处学画,所以他那时作画的笔法必然带有笔法的痕迹。
这一本画册与中晚期作品的风格、技法都有不同,但却近似他的笔法,技法虽不太好,但却很自然,字也落落大度,自然流畅,并不板滞拘束,是青年人写字的风格。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这本画册确系早年的作品。这就是有分析地、辩证地运用书画家个人风格进行鉴定的一个例子。
我们认为这是一幅赝作,作伪者虽然把握住了郑燮画石头很少点苔的特点,全石头的画法平淡无力,没有层次感,因而缺乏浑厚凝重的气势。兰叶画得十分零乱,不合法度。竹叶的表现方法变化,画得杂乱无章,几乎成了一片墨团。郑燮是一个画兰竹石的专家,即便是漫不经心的应酬之作,也决不至于差到这个样子。“板桥”伪款虽力仿郑燮的字体字形,但仿得极不成功,连形似也没有做到,更不用说神似了。朱文“郑燮之印”篆刻十分生涩,当为翻刻的伪印。画幅右下所谓赵之廉的题语和印章,又都缺乏赵之廉收法和篆刻的浑厚刚劲的金石趣味,而在有些笔画上,却又使我们看出这段假的赵之廉题语,与“板桥”伪款均系一人所书。“赵之廉印”小方印与“郑燮之印”方印的印泥色泽相同,更证明这两方印几乎是同时钤盖的。
在鉴定书画时要防止主观片面性或个人的偏爱喜好。我们做鉴定工作是为全国人民保护古代文物服务,决不能有一丝一毫个人的偏爱观念。有了偏爱观念,鉴定时必然犯主观主义的毛病,不能正确的鉴别真伪。
有些人对鉴定采取高标准,看一件书画必须要十全十美、毫无疑问时才认为是真迹,如果稍有变异不同,就认为是伪品。这种高标准往往容易将真迹看作是伪品。还有些人采取低标准,看一件作品,如果时代气息大体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就认为是真迹。这种低标准往往容易将伪作当成真迹。我们说,这两种标准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地进行鉴定,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决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有些作品情况复杂,证据不够充分,一时还难以捉摸清楚,大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这时,不妨暂不下结论,等以后发现了更多的材料时再作结论。
无款的书画只有鉴定时代的问题。过去有些鉴赏收藏家,总是将时代晚的定为时代早的。无款的标为大名家款。我认为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时代较早而且流传有序,则可维持原说,如果时代相差很远而且流传无序可查时,则必须加以纠正。
有些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对新收他们的作品,要求不妨稍高一点,还有些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和,对新收的作品,尽管浊代表作,也应特别注意收集保管。故宫博物院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将明代高廷礼卷收集入藏起来的。高廷札在画史上比较著名,但我产一直未见过他的绘画作品,所以尽管卷艺术水平并不太高,还是将它收集入藏了,因为作为研究这一画家的有关材料,它还是极为重要的。
某些原有的旧装潢,是研究古代装潢形制的好资料。目前,宋元原裱的书画轴已经不太多了,但宋元原裱的手卷还能经常遇到。那些旧装潢上用的包首、缂丝、织绵、藏经纸引首、尾纸、轴头等等,也应作为重要文物保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