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伯璩进宫

乾清宫,秦桧拜倒在地,声泪俱下:“臣蒙陛下圣恩,却无法为陛下分忧,反而提出拙见误国,险些酿成大祸。陛下恩威齐天,不追究臣以重责。臣惶恐啊。”

赵构静静地看着秦桧表演,等他说完之后,赵构才说:“爱卿不必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希望爱卿以后以此为诫。”

“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赵构缓缓道:“半个月前,韩肖胄出使金国,与他们达成和议,如今和议上的墨迹未干,他们就擅动干戈,围攻仙人关,企图攻入蜀中。朕希望爱卿出使金国,去与他们洽谈,希望不要让双方为难,最后损害各方的利益和感情。”

“臣遵旨!”

赵构喝了一口茶,说:“听潘贤妃说,你在江州找到了一位皇亲贵胄?”

秦桧拱手而道:“禀陛下,臣在江州时,在一次巡防民情时,遇到一个自称是太祖六世孙的人,他叫赵子彦,还有个男孩,叫赵伯璩。”

赵构注视着秦桧,半晌,道:“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秦桧答道:“禀陛下,他们过得非常潦倒,微臣看他们都衣衫褴褛的,心里实在不不忍,就出些钱,资助他们。”

赵构思索了良久,道:“你安排人去江州把他们接来临安,若是他们是太祖之后,朕自有安排。”

秦桧心里暗喜,看来潘贤妃这个枕边风真是厉害啊,不过有些事还是得要自己出力来推一下的,便道:“皇上,臣以为,若赵子彦真的是太祖之后,那其子赵伯璩倒可以和普安郡王一般,以宗子的身份纳入宫中。”

赵构脸色一沉,两年过去了,还不懂得收敛吗?朕的家事,与你何干?

秦桧又接着说道:“臣想,普安郡王一人在宫中,同龄的人甚少。赵伯璩是他的弟弟,让赵伯璩进宫,他们相处得必然很好,这样子普安郡王也可以有个伴。”

赵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但还是冷冷道:“这恐怕不是爱卿主要的目的吧?”

“陛下圣明。臣这样做,只是为了陛下。臣以为,宫中不应该只有一个郡王。”秦桧手心捏了一把汗,自己说的话已经触及到历代帝王的逆鳞,若是引起赵构震怒,自己就完了。秦桧心里突然后悔,自己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赵构站起来,背着手。秦桧说得对,宫中不该只有赵瑗一个,朕不可以仅仅死握着赵瑗一个,朕必须要有得选择。

……

绍兴四年三月,金兀术再次对仙人关展开攻势,连续攻打两天一夜,仙人关依旧屹立不倒,双方死伤惨重。

就在金兀术修整之时,大宋将领吴璘率领五千人马从阶州奔袭仙人关,先断其为数不多的粮草,又与吴玠前后夹击,在仙人关之下把金兀术打得大败溃输,十万金齐联军兵败如山倒。大将韩常被流矢射中左眼,险些丧命,金兀术被迫退守凤翔。

宋军随即在吴璘的率领下,先后收复秦州、凤州和陇州等地,金人静望而不敢轻动。

但在宋使秦桧的质问之下,金国没有任何表示,依旧保持着进攻的态势。并再次联合齐军分三路南下。在此情形之下,江南三路制置使岳飞自鄂州出师北伐,大败齐军将领李成,中路联军告破。而东路韩世忠也取得大仪镇大捷,金齐联军龟缩一地,不敢向前。

二十五万人马的三条战线全部以失败受挫告终,金朝震动,金太宗完颜晟被活活气倒。金人不得不再与南宋议和。

……

赵瑗深居内宫,加上为了不受赵构猜忌,万事都收敛了许多。以至于每天宫外发生了什么大事,都得要史浩第二日来授课时他才从史浩口中得知。

今天,史浩来到安明宫,却没有授课:“殿下,昨日下午,圣上找了老臣过去。”

赵瑗册封为普安郡王之后,赵构就把陪读太监撤了,这人赵瑗感到格外的自由,很多东西都可以和史浩畅所欲言。

赵瑗以为是赵构关心自己的情况,所以并没有太惊奇。但是史浩又道:“陛下对臣说,今后臣要给两个学生授课了。”

赵瑗一听,心里马上就警惕起来,赵构不育,不可能会有王子,即使有王子,也不用那么早就通知史浩吧?那只能说明,将有一个和自己一样,以宗子身份入宫的人。

赵瑗以救助的眼神看向史浩,史浩拍拍赵瑗的肩膀,道:“殿下不用担心。事情还不到那种地步。”两年的相处,史浩已经习惯了赵瑗这种异于常人的不同。反而这让他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老师,那人叫什么名字?”

史浩拈拈胡子,道:“听闻他是叫赵伯璩。”

赵伯璩?赵瑗脑子里拼命搜索这号人物,但是却没有丝毫印象。

这下赵瑗就迷惑了,不管是自己还是赵伯璩,都不叫赵眘。那宋孝宗赵眘是谁?明明记得赵眘是赵构的养子。赵构也不可能会再纳第三个养子。

如果这么说,自己和赵伯璩必有一个将来会被赵构赐名赵眘。

……

几天后,赵构核实宗谱无误,赵子彦乃太祖皇帝六世孙。赵构特意下诏封其为零王,迁居福州。而其子赵伯璩则以宗子的身份纳入宫中,并改名赵玖。封县侯、和州防御使。由潘贤妃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