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无力回天

“报告将军,我军无法抵挡宋军的攻势,节节败退!”报信兵气喘吁吁道。

仆散忠义恼火得要命,刚欲开口怒骂报信兵,但见他满面血污,就把已到喉头的话给咽了下去。

“杀!”

四方宋军的杀喊声不绝如缕,亲兵劝道:“将军,要不咱们撤吧,海面争锋,不是我们所擅长的。”

仆散忠义怒视一眼亲兵,拳头握得格吧格吧响,良久,仆散忠义心里感到无比落寞,轻声喝道:“撤,往扬州方向撤。”

“呜呜呜~”

号角响起,仆散忠义的船队混乱不堪地撤往扬州。

“将军,我们追吧!”几个将军围在李公佐身旁,摩拳擦掌地问道。

李公佐遥看仆散忠义撤退,紧蹙眉头:“穷寇莫追,况且我们这次是来救人的,不是来歼敌,随他去吧。”

随即,一转身,道:“向理,你带五百人游弋在扬州入江口,一旦有敌情,立马来报。”

一个健硕的男子应声而出,随即转身离去。

李公佐年轻的脸上露出了沉稳的神色:“剩下的人,掉头!往京口去。”

白彦敬冷笑着望着垂死挣扎的魏氏兄弟和郭蔚。突然,斥候来报:“将军,仆散忠义将军撤退了,宋军正从我军西侧直驰而来。”

白彦敬惊得立马站起:“什么?来了多少人?”

“四艘船,估计有几百人!”

白彦敬暗骂:“仆散忠义这个废物,这点人马都抵挡不住。”

“叫阿里去挡住这些来援的宋军,我会尽快解决这边的事。”

“是!”

……

太湖,皇家水军的驻地。

所谓皇家水军,是区别李宝、魏胜和杨么的水军而言。皇家水军的驻地太湖离临安近,只有皇帝赵构的谕旨和兵符才能调动。

皇家水军的主将共有三人,一是周渊,二是穆才奇,三是范自炎。这三人轶品不相上下,相互掣肘。

太湖以南百里处,一支马队呼啸着往太湖而来,为首一老将,钢盔铁甲,银发苍苍,雪须垂挂胸前。乍一看,威风凛凛,威气逼人。

这老将正是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的招讨使刘光世。

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其父是镇海节度使刘延庆。

刘光世一生战功赫赫,青年时期便随父亲刘延庆为大宋江山南征北战。

徽宗年间,自率一支队伍平定张迪叛乱。靖康年间,又在杏子堡一战中击溃一万四千余夏军。此战让刘光世闻名内外。因功升为承徽使,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

同年,刘光世闻金军围困汴京,毅然率领三千军队进京勤王。途中得知汴京失守,便赶赴应天府拥立赵构。

赵构不放心刘光世呆在身边,就派他去平定山东李昱的叛乱。不到两个月,捷报传来。赵构喜不自胜,封刘光世为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也因此成为南宋建立以来第一个建节的将领。

后苗刘兵变,刘光世闻讯,二话不说就连同韩世忠进京勤王,助赵构重登帝位。

随后,刘光世经历大小战役百余战,胜多负少,因而深得赵构的心意。

很快,就被封为“荣国公”。

自接到赵构的任命以来,刘光世的眉头就不曾舒展过。

身后,大将王德策马上前道:“大帅勿忧,只有南岸不失守,局势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当有利的。”

王德,字子华,通远人。王德为刘光世部下第一悍将,作战勇猛,杀人如麻,人称“王夜叉”。

在平定李昱的叛乱中,王德一人死扛住了六百贼兵,为刘光世增派援军争取了时间。

而令人心惊的是,六百贼兵居然被他斩杀近百人。

平定叛乱后,王德杀心难平,一夜间屠杀了三百贼兵,令所有人都对他闻风丧胆。甚至刘光世,有时候都无法直面他那迫人的气势。

刘光世无奈的一笑:“但愿魏胜可以抵挡得住。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快点感到太湖。”

王德点点头:“是!”一挥手:“所有人,加速前进!”

骑兵队风驰电掣地随着刘光世和王德急奔。

……

江面上,被击中的战船如同没有生机的野兽,静静地躺在江心,露水部分则燃烧着熊熊大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几滴汗珠从白彦敬额头上留下,这下子,他算是领会到江南水师的厉害。

只有不到三百人的宋军,在魏昌、魏郊两兄弟和郭蔚的带领下,顽强抵抗着金军的攻势。这么久过去了,丝毫没有要被击垮的迹象。

而另一边,阿里频频传来求救信号,李公佐的凌冽攻势让他节节败退。

此刻,白彦敬似乎对仆散忠义的感受深有体会。

魏昌方面,只剩下两艘战船,已经被金军压缩得无法再压缩。

魏昌、魏郊浑身上下浸透了金人的鲜血,鲜红的血液从每一个宋军身上一滴、两滴地往下掉,乍一看,几乎每个宋军都成了血人。

魏昌、魏郊此刻都半跪在甲板上,握住大刀的右手和握住盾牌的左手都在发抖。

火光中,宋军被映衬得尤其吓人,以至于金人都在踌躇不敢向前。

不知谁喊了一句:“杀啊!”金人再次如潮水般涌来。

魏昌艰难地站起来,拼死道:“好啊,来吧,大爷陪你们好好玩玩!”

魏郊随口道:“既然这样,小爷我也少不了!”

金兵挥刀砍下,魏郊执盾一顶,魏昌趁机侧面杀出,刀刃毫不留情地插入金兵腹中。

魏昌举盾格挡三名金兵的劈杀,一甩手,金兵一个踉跄,魏昌抓紧时机,大刀横扫过去,三名金兵兀自倒下。

郭蔚的长枪已经杀得变形了,金兵再次杀来,郭蔚却毫不畏惧。

一个转身,枪头强行贯穿金兵的心脏,手里的矛还未来得及落地就被郭蔚一把抢过。

郭蔚笑了笑,他已经不记得,这是他抢过来的第几把武器。

燃烧的味道、焦肉的味道、血腥的味道交织在一起,预示着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李公佐的船队越来越靠近魏昌他们,李公佐站在船头,隐约可以看见厮杀中的宋军的惨状。

阿里已经被击退,李公佐道:“打旗语,小心戒备,全速靠近。”

……

“呵呵,老将军怎么到太湖来了?真是让人受宠若惊啊!”周渊满脸笑呵呵道。

刘光世没有回话,扫视一下帐内,穆才奇和范自炎都在。

刘光世道:“想必三位将军都已经知道金人围攻京口的事了吧?”

周渊依旧满脸笑容,不过这笑容却让刘光世很是不爽:“知道知道,相信魏胜将军肯定会不负陛下所望,守住江口的。而且,我听说李宝将军的公子李公佐也来支援了。想必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混账,我总督三路水军和两浙两路兵马,各地战报皆汇于我,魏胜将军频频发来救助信号,你居然说会没有什么问题?”

“这……”周渊一脸尴尬。

刘光世虽然年迈,但是威风凛凛的样子还是很能震得住人,他又中气十足道:“京口绝对不能失守,现在离京口最近的船队就是你们了,你们现在即刻清点人马,由吴淞江、春申江和娄江三路出发,支援京口。”

三人惊骇的相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怎么,老夫还命令不了你们?”刘光世有些不悦:“这是皇上下的圣旨,总督两浙两路所有兵马,你们敢不听从号令?”刘光世拿出圣旨,声色俱厉道。

穆才奇赔笑道:“老将军,不是我们不服从命令,只是,当初陛下曾下旨我们,不见调兵圣旨和兵符,一兵一卒也不能动。现在你只有圣旨,这兵符……”

刘光世大怒:“混账,现在都什么时候?事急从权,懂吗?出了什么由老夫一人担着!”

“这……”三人还是不敢发一言。

见刘光世越来越怒的脸容,范自炎建议道:“老将军,不如你现在派人到临安向陛下请旨吧,兵符一到,我们即刻出兵。”

“临安远在千里之外,兵符未到,京口恐怕已经失守了!”刘光世愤恨道。

如果宋代没有那么重文轻武,在刘光世的逼迫,下,三人很可能就这么屈服而出兵。

可惜,没如果!

刘光世没办法,只好派人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临安请旨,同时又对王德说:“你现在派人命令郑培之加速北上,务必在京口失守前到达京口。”

刘光世在来太湖前,已经派郑培之率领三千人北上支援京口。

刘光世遥望京口方向,暗道: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不到办刻钟,忽报传旨太监已到。

所有人都惊住了。

而刘光世却有一丝不妙之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临安治安不稳,着令周渊、穆才奇、范自炎率领太湖水军,沿大运河南下,协助临安知府整治临安治安。钦此!”传旨太监尖声细气地宣读完圣旨,随即便出示了兵符。

刘光世心如死灰,身体仿佛一下子就被抽空了,浑身无力的瘫坐在地上,一股无力回天之感浸满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