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古老发明

可能是考虑到晚上也在城外擂鼓搦战的话意图太明显,所以太阳刚下山的时候白波军就退回了营寨,挖地道的工作也随之暂停。

他们认为晚上太安静,声音会传得很远,会导致被城里的人发现,所以不敢开工。

若是让他们知道城里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计划,而且还是因为他们讨论了好久才讨论出来的广种多收、多路齐攻的策略才被发现的异常,不知道会不会吐血。

此时李乐正在听取各地道的进展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刚开始因为没有经验而搞出来不少问题,但好在都想到办法解决了,目前八条地道都进展顺利,估计再挖个两三天就能挖到城里。

想到城里,李乐不禁又开始控制不住去想那数不尽的钱粮和漂亮的女人,心头一片火热。

接下来两天看似都没什么变化,白波军依然一大早就在城外摆开阵势搦战,搦战不成就让人开骂,城头上则时刻有一百大汉在大声念诗。

说起来在战场念诗这种事一听就感觉不可思议,却也让不少士人视为难得的雅事,城里的世家都对这事特别有兴趣,一些年轻公子看到确实没危险,还纷纷报名参加。

卫仁倒也没拒绝,正好让他们在城楼上代替他来起头,他自己还有不少事要忙呢。

首先要做的是趁着难得的停战期,把三千新兵再次进行整编,把弓兵和近战兵种分出来,再进行相应的训练。

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这些新兵也算是都上过战场见过血了,就算是拿起刀枪跟敌人拼命,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何况还有老兵的带领。

当下通过长跑、举重等简单的测试,从新兵中挑出了一千名体质最好的人作为近战步兵,每人分配了一口环首刀和一面钩镶。

环首刀利于劈砍,而钩镶作为一种带钩的铁盾,可攻可守,可以很好地配合环首刀作战,也可以在战场上更好地保护这些新兵。

然后这批新兵就在老兵的指导训练下开始熟悉刀盾的配合使用了。

剩下的新兵继续担任弓手,也让老兵正式教他们射箭。

虽说短时间不可能改变太多,但多少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运用这些杀人的武器。

至于那天卫固让人挑出来的老弱,也全体编入后勤队伍,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负责煮饭,二是跟金疮医学一些伤口紧急处理方法,在战时可以充当战场救急队伍。

之后又安排了几名小吏,主要负责一些文书和统计等工作。

经过这次简单的整编,这支新兵队伍算是初步成型了。

把这件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工匠营那边又有汇报,说第一台抛石机已经制作好了,请他前去验收。

卫仁顿时大喜,当即丢下手上的工作,兴冲冲地跑去了工匠营。

到了这边,两名负责管理的小吏带着一众工匠在大营门口迎接了他,卫仁不喜这些俗礼,直接提出要去看抛石机。

于是众人簇拥着带他到了一处空阔的场地上。

原本这里是堆放各种材料的地方,如今被人清理了出来,当作了试验抛石机的场地。

卫仁一到这里,就看见空地的一头放着一件庞然大物,正是他想要的抛石机。

这抛石机十分高大,其主要部件就是与那天用来绑石头砸冲车类似的五丈高、十丈长的杠杆,两边用立柱固定,下面的底座加上轮子,这就成了一辆可移动的抛石机。

如今杠杆的一端装上了一个超大的筐子,里面装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和泥沙,另一端则是一个小木筐,因为杠杆的原因被高高吊在半空,看不到装了什么。

这就是卫仁根据记忆所提出来的配重式抛石机,跟华夏古已有之的人力牵引式不同,它更加精准稳定,校对好后可以反复击打同一目标,误差极小,而不像牵引式那样,石弹会打到哪谁也不知道。

卫仁指着两个筐子道:“里面装的东西都有多重?”

一名工匠站了出来,自豪又恭敬地答道:“大筐先装了石头,再用泥沙填满空隙,虽说没有详细测量,但重量当在万斤以上!小框装的则是一百斤重的整块石弹。”

此时用的汉斤一斤只相当于现代半斤,所以工匠所说的万斤其实只有2.5吨,而一百斤的石弹则是现代五十斤重。

卫仁又问:“这样的石弹可以打多远?”

工匠答道:“可达百步!小人可试发一枚,请大人一观。”

卫仁点点头,那工匠便招呼一声,数十人涌向那抛石机,抓住上面的绳子往下拉,将大筐那边的配重端拉起,而后同时放手,配重端迅速落下,带动杠杆,那百斤重的石弹便呼的一声飞了出去。

虽说石弹确实是打到了百步之外,准确地将一块大木板击得粉碎,但卫仁却感觉很不对劲,不由问道:“为什么要那么多人一起拉绳子?”

只见工匠有些愣愣地道:“大筐重逾万斤,没这么多人拉不起来啊!”

说得好有道理,可卫仁就是不服!

记忆中他看过的抛石机据说配重超过十吨,可依然只需少数几个人就能使用,没道理到他这就不行了。

当下绕着那抛石机转了几圈,仔细查看,还亲手试拉了几下绳子,顿时恍然大悟:这东西没有装滑轮组!

滑轮组可以极大地节省力气,所以哪怕配重达十吨,只要设计合理,依然只需几个人就能拉动,现在这抛石机上没有滑轮组,全靠人力拉动,当然不容易。

于是当场提出滑轮组的概念,结果这些工匠一脸懵逼,表示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卫仁心下暗叹,却也知道怪不得他们。

滑轮组虽然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发明了出来,而且同样在《墨子》一书中有记载,但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他学术都被扫进了垃圾堆,如今墨家学术早已式微,很多科学发明甚至被视为奇技淫巧,这些工匠不懂也很正常。

好在滑轮组在现代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卫仁也见过、甚至用过不少,哪怕不记得相关理论数据,也未必不能复制一个出来,然后让工匠们多多研究,通过反复试验来找出怎样才是最省力的组合,并运用到抛石机上。

当下就招呼工匠过来,蹲在地上,拿起块石头一边画图一边给他们讲解自己还记得的那点东西,最后再次下令:“都好好研究,谁先把东西做出来,同样有赏。”

至于把抛石机做出来的那组工匠,他当场每人赏了一千钱,让其余工匠羡慕不已,纷纷暗下决心要尽快把这个几百年前就出现过的滑轮组重新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