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旧怨
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出现在眼前,其中一杆巨大的“高”字认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在旗帜的后面,又是上百个身披盔甲的家丁护卫。ω菠●萝●小ω说
这些家丁后头又跟着成批的官兵,个个打着宣镇军的大旗,有不少人连着跑了这么久也是满头大汗,神情中颇为疲惫。
兴平候高杰骑在一匹披了铠甲的战马上,凝住双目上下观望大同军所建的这处营盘一小会儿,声音粗犷的说道:“这白广恩很有魄力嘛,这处营帐哪里像战备的样子,看来本候若来迟了,他定是要卷铺盖逃回大同去了。”
他身旁的一名参将李宏点点头笑着附和道:“这白广恩在快四年前就曾投了李闯,后来又裹挟着李岩归返朝廷,可称得上现世的三姓家奴了。”
高杰闻言嘿嘿笑了几声,道:“这白广恩作战倒是颇为骁勇,不仅陈督,就连昔日的孙督都曾对他委以重任,也颇有些小聪明。”
本来高杰还想说洪承畴来着,不过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李宏自然听出自己上官的话外之意,顿时讥讽般说道:“侯爷说的是,聪明是好事,可聪明反被聪明误,搞得不知道高低深浅,那就是大大的不好了。”
“这白广恩整天琢磨的,都是如何让他们大同军损失小,往常作战,向是咱们宣镇的兵马打前阵,他们跟在后头一路捡现成的,如今他们要跑,也该是好好训诫一番了。”
李宏说着,脸上露出不忿之色。
二人正说着,高杰却忽然竖起耳朵,面前营门紧闭,上头哗啦啦登上了一大批鸟铳手,就是营门的位置,也已经布置了为数众多的刀手和长枪手。
大同军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等高杰发话,后头训练更为有素的宣镇军更是动作起来,就连远处的山头上都被不少兵士推上了铜铁炮。
他们来回用木箱运送各种铅弹,很快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大同军驻扎的营寨,高杰仍旧稳稳立在最前头,冷哼几声,喊道:
“白广恩,本候来看你了,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看见对面宣镇军黑压压的兵阵,就连山坡上都摆放着数百门中小型的火炮,不少大同军的兵士都有些动容,更有些已经发出崩散的预兆。
宣镇军在这三年来战功卓著,战必当先,他们的战绩早已在诸官军中传扬开来,高杰的鼎鼎大名更绝非白广恩可比。
面对这样一支锐气十足的军队,大同军的人都没有取胜的把握,游击将军王牧站在东北处的营墙上,虽然口号喊的响亮,可握着刀的手心都在出汗。
白广恩心中其实也能明白,一旦打起来,先不说其它,首先自己是肯定打不过的,他说道:“别说这么多了,高蛮子,你无故带着这么多兵马来汾南,打着什么心思当真本帅不知?”
“既是你要打,本帅奉陪便是,不过你要想想,这件事若传了上去朝廷怪罪下来,咱们两个谁能担待得起,到了那个时候,究竟你死还是我死!”
“又在逞口舌之利,真是狗改不了吃屎。”高杰呵呵冷笑几声,大声道:“为免叫旁人说了闲话,今日就把话都说白了,省的叫人以为我高杰在公报私怨!”
“练兵备都与我说了,你前些日,曾派那王牧去临汾求假,这时候求假,还说你不像临战避逃?我看你是又犯了老毛病,得教训了才能老实!”
在白广恩看来,高杰这就是在冠冕堂皇的公报私仇,两人在中原剿匪共事多年,相互之前早就有了数不清的新仇旧怨。
郏县明顺决战之时,孙传庭曾先胜李自成一筹,但因将士思念家乡,军中大疫和没有粮饷等诸多缘由未能趁胜扩大战果,只好退军。
李自成闻讯即回师再战,时刘宗敏、李过等人为先锋,势不可挡,孙传庭问计于诸将,高杰请战,白广恩曾当众予以反对,苦劝大军应当立即退守潼关。
自那时候起,白广恩胆小如鼠的形象便深入高杰之心。
再加上高杰虽然勇悍,但为人心高气傲,从吴甡从剿匪时便骄悍不为所用,行事常常自作主张,每闻白广恩败绩,便是不屑大笑,认为理所应当。
后来孙传庭采用了高杰的主动进攻之策,明军初战时,高杰所部悍勇难挡,以一己之力破贼三分之一,但后部明军跟之不及,高杰部很快孤军深入。
刘宗敏、李过等自知高杰勇悍,便亲自用命,督兵死战,当时的大顺军不是如今已经被不断击溃的大顺军,他们一路连战连捷,士气高涨,高杰竟一时无法将其彻底击溃。
流贼越来越多,很快高杰便陷入重围,白广恩的火车军未战先溃,以致各路官军连环崩溃,大顺军乘胜一路追到潼关脚下,可谓尸横遍野。
高杰此时仍在苦战,白广恩自知事已难为,便弃火车军大部,只带部分精锐和家丁奔走汝州。
沿途见到正陷入苦战的高杰所部,白广恩不闻不问,只顾逃命,因此高杰对白广恩更为嫉恨。
孙传庭退往潼关,也明白火车军溃败一事内情,不仅没有怪罪白广恩,反而请求朝廷加他为荡寇将军,命他收拢沿途的溃兵守卫潼关。
当然这令奋勇杀敌的高杰更为不满,索性就连潼关也不回,就地修整观望。
白广恩对孙传庭极为信服,贼兵围城时亲自登城力战,在这期间白广恩曾数次向高杰求援,晓以大义,但高杰就这个性子,因为之前的事情仍耿耿于怀,也不来援。
后来潼关失守,白广恩家底都拼了个精光也没打赢,就连孙传庭都战死了。
那个时候的白广恩,是既怕高杰报复,又怕朝廷问罪,身边没有兵马也无亲信,一路逃到固原四面被围根本无处可逃,终究还是降了贼。
同事间的高杰,独自北上迎战李自成失败,所部也是尽散,一路辗转向江南窜逃,至此,二人隔阂已经达到见面即攻杀的地步,再往后就是他们二人都陆续被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接纳和启用之事。
直到崇祯十七年陈奇瑜为总督,再加上崇祯皇帝真正信任,这才让高杰找到了彻底效忠朝廷的理由,自此以后便听从檄令,老老实实跟随各路官军联合进剿。
在这三年之间,高杰所部于北野战击溃建虏,创造了于当时来说几乎不可能的战绩,在联合进剿时又战功卓著,数次凭一己之力击溃流贼大部。
陈奇瑜亦曾盛赞,高杰其人,勇悍难挡,冠绝三军。
不过这三年之间虽有陈奇瑜压服,却仍未能让高白二人尽释前嫌。
甚至于,高杰觉得这三年来白广恩的战绩,完全都是跟随在宣镇军屁股后头捡来的,白广恩越是屡立战功,高杰就越是觉得他名不符实。
三年来官军节节胜利,逐步收复山西全境,战功最高的高、白二人却隔阂更深,陈奇瑜去世以后高杰所欠缺的,就只是一个新仇旧恨一起算的理由。
恰好,练国事的消息给了他这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