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妹妹?

梁康正色与他对望,半晌,挤出点假笑,道“多劳父亲惦念,阿娘身体康健,精神矍铄,极是好呢。”

“好好说话,”梁二站起来。

帐里没别人,他也不用装像。

“再跟老子阴阳怪气,当心抽你。”

梁康紧抿着嘴,盯着他。

梁康的眼睛越长跟柳福儿越像。

看着这双澄净的大眼,梁二气有点短。

梁康等了会儿,见梁二非但没过来,反而重又坐回去,便起身告退。

梁二有气无力的摆了下手。

等梁二出去,他叹着气揉疼痛不已的脑袋。

看来,儿子也知道彝娘子了。

好在这事已经解决了,等到知道结果,自然也就好了。

郑三从外面进来,见只有梁二一个,便道“郎君呢?”

梁二往边上一指。

郑三掉头就走。

“回来,”梁二叫住,朝他勾手。

待他来到近前,道“要是康儿跟你打听彝娘子,你不得隐瞒半点,把这里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他。”

“不是吧,”郑三嘴巴张大,“他怎么知道的?”

大郎可是个很知分寸的,这种事不可能跟小郎君讲啊。

“康儿都多大了?”

梁二翻了下眼睛,道“江陵城里,现在好些事都归他管。“

郑三了然。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他拍着胸脯保证,掉头出去。

隔壁帐中,崔大正在喝茶,眼睛看着摆在案几上的文章。

一旁汪四郎垂手候立,显得有些紧张。

郑三进来,没看到梁康,便笑着朝崔大拱手。

崔大起身,与他寒暄。

郑三打着哈哈,只言起居用度可好妥当。

崔大此来本也没打算多待,便笑着说都好。

郑三便接托词,出去寻梁康。

军营里,梁康几人的动向尤为被人关注。

郑三只问了两个兵士,就顺利寻到脑袋捧着脑袋,正窃窃私语梁康和侯小郎。

郑三急急过去,笑着见礼。

梁康立刻停了交谈,三步并做两步的上前,搀起郑三,还礼称伯父。

郑三顺着梁康力道起身,端量长大许多的梁康。

看面容确实与都尉肖似,但看其举止形容,更像大郎。

郑三不由笑了起来。

这样也好。

只望他能有大郎的心眼,那将来,他们这些人,这些人的子子孙孙才能有靠。

“阿娘时常与我提及,说郑伯父和周伯父与她最是要好,要我来时,有事便可向伯父询问。”

“正是呢,”郑三笑道“当年你娘发嫁,我们可是都以她娘家人自居呢。”

这事,梁康还是第一次知道。

他瞪大了眼,有些惊讶。

不过想想,以阿娘的本事,跟他们交情这么铁,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么一想,梁康就淡定了。

“如此,都是自家人,那我就有话直说了,”梁康的念头在脑子里快速打了个转,决定还是直言。

他将听说有人要嫁给梁二的事讲了,并道“这事可是真?”

“是有那么回事,”郑三点头,他顿了下,看梁康。

梁康很是淡定,淡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定的根本就不像十二岁的小郎。

郑三心里高兴。

喜怒不形于色。

这点跟老太爷很像。

他还年轻,过几年,也许还会更好。

郑三心里暗自嗟叹。

大郎还真是会生,这孩子也会长,全挑着家里最好的地方长。

梁康等了半晌,见郑三还没开口,不由有些急了。

一旁,侯小郎问“那那个人呢?“

“小郎,”梁康微微蹙眉,教导道“长辈讲话,不可以插嘴。”

侯小郎哦了声,缩去后面。

郑三看他一眼,笑道“不过都尉拒绝了。”

他将梁二拒绝,彝娘子上门来,没有条件的救了人,梁二又上门去跟彝娘子亲爹拜了把子的事一五一十讲了。

听完,梁康淡淡问“就是说,现在我多了个妹妹。”

“是个意思,”郑三呵笑。

梁康心里松了口气,郑重行礼。

“多谢伯父帮阿耶周旋,我替我和阿娘多谢了。”

“说这个就外道了,”郑三笑着拉他道“这会儿日头上来了,太晒。”

“你们做了一路的船,太累,等你歇过来,咱们进山玩,”

“到时叫上彝族长他们,我也想认认这个妹妹,”梁康顺口接道。

“行,”郑三顿了下,又笑了“他们可是地头蛇,不论你想看什么,玩什么,只要这儿有了,他们就能带你去。”

敢带过来,那就是不怕查证。

梁康心头安定,笑着点头。

拉着侯小郎回去大帐。

郑三回去,把原话回禀给梁二。

说完,他笑了。

“这孩子的机灵劲,跟那会儿的大郎不相上下。”

梁二眼眸一闪,想起当年。

那会儿的柳福儿瘦瘦小小的,又一身胡服,聪慧狡黠的黏上尾巴,就是狐狸。

一眨眼,她的儿子都跟她那时差不多了。

而他,也老了。

梁二眼眸微转,道“给彝族长去个信,问他那日有空。”

郑三挑了下眉,立时领悟。

梁二道‘时间越早越好,他们呆不了多久。“

郑三答应着,急急往帐外去。

梁二搓了搓眉心,重又提笔写信。

这一次,他眉眼带笑,笔下更是运转如飞。

待到完成,他将信妥帖的放进竹筒,命兵士以最快的信鸽送走。

翌日,天才刚蒙蒙亮,彝族长便带着彝娘子和几个精壮的汉子过来。

兵士经过前晚,已知晓梁二与彝族长的关系,见他过来,忙分出人去主帐,又请了彝族长一行人去边上的帐内暂歇。

“不用那么麻烦,就在这儿就挺好,”彝族长摆手,声音郎朗。

没出一盏茶,梁二便阔步行来。

见到彝族长,他大笑着展开手。

彝族长亦然。

两人拥抱了一瞬,分开后,梁二笑道“昨晚我家小儿随师游历,正巧经过此处,按说本该我带着他去拜望,只是他们行程太紧,晚些时候便要启程……”

“无妨,”彝族长笑得爽朗,“侄儿远道过来,舟车劳顿,定然辛苦,怎好让他来回奔波。”

“正好,我这两天天闲的发慌,来回走动走动,也能活泛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