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故都谈心

李璋能感觉到领导话语里带着悲凉和无奈。

在自己这个岁数的曹操,心内无疑是充满着对这个王朝的一片赤诚。但皇帝昏庸,朝政混乱,官员腐败不堪。领导过去的这一片赤诚也随着西凉铁蹄踏入都城时随风飘逝。

领导望着身后的这片废墟,心里头充斥着对过往许多回忆和不甘。

看着曹操神情,李璋心里满是感触,不由的默念道:“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如此如此复如此,壮心死尽生鬓丝。”

这是唐朝诗人卢仝《叹昨日》,李璋默念了开头的两句。曹操听罢眼睛里的泪水再也不受控制的流淌下来。

这恍如曹操前半生的真实写照,过去种种悲苦涌上了心头。从雒阳城时的青春年少,一心想着为国为民。到如今已是不惑之年,在这强敌环伺的环境里,几时才可以实现心中的理想?

“世民,真乃操生平知己也!”

曹操欣赏李璋,李璋同样欣赏自己这个又奸又狠的领导。

“主公谬赞,璋不过突发其想罢了。主公当时和那袁本初,定是情谊甚笃吧。”

“本初啊?记得年少时操与本初兄也是酷爱飞鹰走狗。也曾做下不少荒唐之事来。曾记得有一次,城中一富户新纳一房小妾,甚是美丽。操与本初欲见而不可得,只好趁夜里翻墙而入。正好遇上美人沐浴,我二人自是一旁偷窥。却不料被人发现,以为家中入了窃贼。对我二人紧追不舍,操脚步轻快,又翻墙而出。可怜本初兄平时疏于锻炼,急切之间竟翻不过墙头......”

领导说这些的时候简直没羞没臊,仿佛得胜之师回朝受赏一般的洋洋自得。看来袁绍打小也是没少受曹家恶少的欺负,少年阴影到现在还是那样挥之不去。

李璋不想打扰领导回味过去的美好时光,少时好友如今已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这大抵就是为了权力和理想,付出的最小的一个代价而已。

曹操嘴角依旧挂着笑容,站起身来对李璋说道:“世民可想进皇宫一观?”

“这......皇宫乃是禁地,擅自闯入是否有些僭越”

“皇宫已然是废墟了,这乱匪入得,我等天子亲师收复了故都,为何不能进去视察一番?莫要拘束,且跟我来。”

破败的殿宇杂草丛生,宫墙上满是火焰烧灼的痕迹。

雒阳皇宫比许都城的那座新修的宫殿宽阔不止一倍。砖石堆砌的台阶与雕栏依旧完好,却已染上了一层又一层发黑的血污。

“董贼胁迫天子迁都之时,纵兵将宫殿与雒阳城搜掠一空,还一把火将这前人无数心血建造出来的城池化作了废土。”曹操便走便说,就像一个给旅客做景点介绍的导游一般。

“此乃南宫,朝会之时百官便聚集于此,与天子共商国是。”

李璋会意的点了点头,安静的跟在了领导身边。面前宽阔的殿宇早已被大火烧塌,无法分辨出原来的样貌。

“听说当时董贼走后,孙文台带兵进入了雒阳宫城。与一水井内发现了一具宫娥的尸首,项上系一锦盒,内装有我大汉朝廷的传国玉玺。”曹操眼睛左右观望,似乎是想找到当时孙坚打捞玉玺的那口水井。但当事人已经不在了,要重新找回那口井已不可能。

“玉玺?”李璋心里骤染想起自己曾经负有的那项使命来。

曹操见李璋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便解释道:“是当年始皇帝以和氏璧打造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秦三世归降我大汉高祖皇帝之时,便系玉玺于项,归于咸阳道旁,意为将这江山交到了高祖手中。自此,这传国玉玺便成了我大汉王朝至尊至贵之宝。”

“哦。”李璋故作不知的问道:“那如今孙文台已死于荆州,这传国玉玺如今不知落于何人之手?”

曹操显得有些愤恨的哼了一声:“我已探明,孙文台之子孙策,以玉玺为质,换取了袁公路数千兵马,说是为了过江东救母。可笑那袁公路,兵马那是一借没有回头,孙家小儿接着那数千扬州兵马,占据了江东不少疆土,已成割据之势,不再听从那袁家调遣。”

“既是那袁公路得了玉玺,而今天子已移驾许都,何不将玉玺奉还天子?将此等传世之宝占为己有,恐非人臣之道。”

曹操突然拍了一下李璋的肩膀,将还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把玉玺搞到手的李璋吓了一跳。

“世民说得是极。操将天子迎至许都之时,已遣人至寿春索要此宝。可恨那袁术居然矢口否认,居然说从未见过什么玉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假以时日,操必率众讨之!”

对于玉玺,李璋心里头充满了矛盾。

这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的最初目的,心里头依旧有想把它夺到手里的冲动。但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四年多了,不但越来越无法割舍,反倒深陷在这纷争之中不能自拔。

梁王墓里头的发现,让他感觉到送他到这个时代的那只怪鸟越发的不同寻常。

若当时梁王所见的神鸟,与自己一千多年后在楚王墓里头所见的同一只的话。这“神鸟”绝非如当时对自己说的那般“无助”,反而在历史上兴风作浪,搞起不少的事端来。

可以确认的是,“它”始终不曾如愿。

自己仿佛就与当初的梁王一般,变成了一颗被操控的棋子。

梁王最后发疯了,而自己再见到“它”的时候,等待自己的又将会是什么?

曹操发现李璋在愣神,似乎在想着心事,幽幽的开口说道:“其实这天下原也不在那方玉玺。若是玉玺真能延绵国祚,朝廷又何以会走到今日呢?”

“璋曾听家师水镜先生说过,昔日王莽篡政,玉玺曾落于国贼之手。当时太后曾掷玉玺于地,破其一角。国贼又以黄金补之,遂成今日之金镶玉玺。”

“世民不说,操险些忘了世民乃是水镜高足。水镜先生真乃是当今名士,教出如世民般文武双全的学生来。以玺掷贼之说,确有其事。不仅如此,莽贼无君无父,篡夺九鼎不说。还曾大逆不道的遣人开掘过景皇帝之阳陵,说要寻找什么不世之祥瑞珍宝。真是岂有此理!”

“什么?王莽盗挖过景皇帝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