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远如愿以偿

援军,终于来了。

镇国公的援军终于来了!

因为整个义兴朝,怕也只有镇国公拥有着为数不多的火枪兵。

自己这些人,总算没有被遗忘。

这一点,对蒋全义、王一林来说,此时比生死,更重要。

“镇国公派兵增援我们了!”在二人竭力地大声呼喊下,明军士兵有如神助般地振奋起士气,开始反击。

清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清军开始后退。

蒋全义、王一林回过头,这时才发现,援军确实来了,可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般。

援军,只有廖廖数百人,而之前听到的马蹄声,也仅仅是数十骑兵所发出的。

蒋全义、王一林相顾愕然。

……。

这支援兵,自然就是血气方刚的钱翘恭和打算做番大事给吴争和吴小妹看看的沈致远带来的三百火枪兵和三十六骑兵了。

他们来得晚了,这怪不得钱翘恭和沈致远,路途远不说,还得坐三天船。

他们尽力了。

若不是士兵来自南方,怕三天的海上颠簸,就能让这数百人暂时丧失战斗力。

好在,总算是救了蒋全义、王一林及千多残部。

可不好的是,连他们都被清军包围起来。

是,他们还是能逃的,毕竟来的船还在。

问题是,千多人怎么逃?

“怎么办?”蒋全义、王一林瞪着钱翘恭和沈致远问。

“好办!”沈致远有些兴奋地答道,“我们来,不是为了救你们回江南,而是和你们会师,在江北打出一片天的。”

“这是个疯子!”蒋全义、王一林面面相觑,在对方眼中,二人都找到了这五个字。

其实他们自己已经够疯狂了,可二人自认比起这眼前之人来,自己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蒋全义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老上司钱翘恭,钱翘恭之前是仪真京卫的副指挥使。

不想,钱翘恭竟然点点头道:“沈大人说得没错,大将军已经任命沈大人为江北义军主帅,我为副帅,让我们率你们在江北站住脚,为日后我军北伐,做策应!”

这显然是假传命令,满口胡吣了。

可蒋全义信,连王一林也信。

先不说钱翘恭是吴争的大舅子,沈致远可是吴争的嫡系。

这二人口吻一致,这事就不会假了。

可问题是,眼前所有人加起来就二千出头,而且除了这三百火枪兵和数十骑兵,皆是疲惫之师,其中伤者还占了二、三成。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突围?

就更不用说是要在上万清军的合围中站住脚了。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王一林眨巴着眼道:“沈大人,镇国公应该还有后续增援到来吧?”

钱翘恭刚想开口,欲以比较婉转地口吻去回答王一林提出的问题。

可沈致远却很干脆地点头道:“没错,朝廷已经将你部定为叛军,大将军怎能公然接受你们?只是在将军也不忍看你部毁于鞑子之手,这才派我们前来,引领你们在江北打出一片天。”

王一林苦涩地看着这个自信主爆棚的少年,想哭,“敢问沈大人,带来多少粮草、补给?”

沈致远一愣,“你们缺粮草补给吗?……不好意思,这我还真没想到,来得匆忙……不过,我倒是带了一船火枪和弹药。”

这下连蒋全义都想哭了,这样的主帅,天啊,还是让我投海算了。

钱翘恭干咳一声,“先不说这些,眼前最要紧的是,先脱出清军的包围。”

这话实在,果然是有带兵经验的老兵。

蒋全义、王一林不想再理会沈致远,他们将目光聚向钱翘恭。

沈致远被冷落,非常不甘心,他瞪了钱翘恭一眼,大声道:“以本帅之见,清军从西、西北两个方向合围我军,东海又是海,我军得从北面沿江而上。”

没人搭理他。

沈致远继续自说自话,“本帅带来共计五条船,清军没有水师,只要我军沿海岸行军,至少可以有五、六百人可以幸存,不至于全军覆没。”

蒋全义、王一林的目光开始转移过来。

沈致远有些得意,“最重要的是,立于不灭之地的我们,只要在火枪射程的范围内,就可无虞,至少,在清军调集重兵到来之前无虞。”

蒋全义、王一林的目光开始流露出善意。

“打不过,就投海,清军不善水、还要忌惮火枪射击,他们不敢下水追,如此,我军更加无虞。”沈致远很得意。

王一林试探地问道:“可我军没有粮草补给,怎么办?”

沈致远脸色渐渐有些僵硬,瞪了王一林一眼,他对这人的观感立马降到了最低,这厮太不会说话,哪壶不开提哪壶!

“粮草嘛……也好办,没有粮食,我们就吃鱼,海里多得是鱼,水师将士都是水中好手,就地取食嘛!”

众人无语,但这话似乎也有那么些道理,总不至于饿死。

蒋全义、王一林终于还是选择放弃沈致远,把目光投向钱翘恭。

钱翘恭正色道:“我认为沈大人说得不无道理,先突围出去,再想办法筹集粮草。”

蒋全义、王一林对视一眼,同意。

这时,清军又开始进攻。

只是这次的规模显然比之前的大得多,清军在知道明军来了援兵之后,终于不再存有保存实力、减少伤亡的念头,他们开始调主力进攻,因为剿灭这群“烦人的苍蝇”,是清廷下得死命令。

沈致远下了他执掌这支军队的第一道命令——逃。

往海里逃!

骑兵先逃,火枪兵据二,蒋全义、王一林残部殿后。

这道命令差点就让蒋全义、王一林立马翻脸。

好在,钱翘恭坚定地站在了沈致远这边,无论如何,他的官位可以压服蒋全义。

于是,沈致远的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

沈致远带来的船,是货船,不是战船,平底,适合内河、近海也就是沿海岸线运输的商船。

这种船不挑剔吃水线,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无限地接近岸边。

火枪兵撤退之后,就依据着五条船,结成了火枪阵。

水中、船舷、船上,三个高度、三排射击线。

清军没有骑兵,如果有,蒋全义、王一林部到不了海门,早已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