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受贿行贿

按道理来讲,几百几千个女人扎成一堆,那暗地里的斗争,恐怕只能用错综复杂来形容了。

不是有个活生生的案例是那样说的嘛,三个女人就能唱一台戏,四个女人能有六个微信群?

然而让人倍感意外的是,护理院里完全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不管是护工还是学员,又或是教席之间,完全没有一点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

护理院的那氛围,当真算得上是亲如姐妹。

也曾经问过还玉,她是用了什么法子才把姑娘们之间的关系整的那么融洽的。

然而得到的回答却非常让人沮丧且没有营养,因为本来就是当成小姐妹来处的啊,她们又不会在护理院里呆一辈子。

不论是护工还是教习,做上五六年,就都嫁人了,嫁人之后,也就意味着要离开护理院了,那些在护理院中相识的姐妹,以后可是要当成手帕交,走动一辈子的,好多人连娃娃亲都定好了!

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都是些十五六七的女娃,差不多也就是高中生的样子,而护理院,则更像是一个学校,这个年纪的同学之间,不正是最纯碎的友谊吗,哪会有心机去玩勾心斗角的游戏。

而且基本上都是苦出身,本就淳朴,也没有阶级观念之类的问题,还非常容易满足,围在一起看一册《春江遗梦》,就能让她们愉快半个月,在这样的环境下,那氛围,想不融洽都难。

所以说,短期关系,其实会是一种非常牢固的关系。

几年之后,就会天各一方,自然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相聚。

不像别的衙门,一待就是十几二十年,关系再融洽,时间久了,也难免长几株杂草。

这也是不能避免的事情,而且在一个位置上待得久了,也很容易会渐渐的有所懈怠,从而滋生一些不好的东西出来。

比如者贪污腐败的现象,绕了一圈,又回到这个话题上面。

尽管有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但贪污这个东西,想要彻底杜绝,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在市舶司衙门中,王浩自然也想了几个靠谱不靠谱的政策措施用来抑制贪污现象的发生。

就目前而言,市舶司衙门对防止贪污的措施,最主要的一条,是报一奖一政策。

所谓报一奖一,就是检举一次,奖励一次。

这里的检举,可以是检举同事,也可以检举上司,甚至可以检举自己。

检举揭发之后的惩处,自不必说,按宋刑律来讲,基本就是剥掉一层皮的结局,甚至可能掉脑袋。

不过这些处罚对自己检举自己的这一类人例外。

自己检举自己,那不就是自首吗?然而在市舶司的字典里,没有自首这个说法。

检举就是检举,哪怕是检举自己也算检举。

比如有人行贿某个市舶司官员,然后那个官员向相关部门把自己给检举揭发了,那那个官员的身份,经由相关部门查验之后,就会从受贿者转为检举者,也就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但凡检举成功,还会获得一笔奖金,奖励数额,包括所有受贿得来的钱财,以及一笔等同受贿数额的钱财。

也就是拿双份,就这么多,不会有一点水份,这显然也是一条非常夸张的规定。

在这条规定出台之前,就有过这样的一次案例,前一脚刚刚收受了行贿者的钱财,后一脚就把自己给检举了,腹黑的不行。

说起这事,那还是在广州市舶司的时候,始作俑者正是受大司农熏陶已久的俞青山同学。

那会有个商贾有一船货想要直接绕过市舶司海关发往京城,正好是俞青山管着这事,于是带着豪礼私下约见了俞青山。

估计也是看他平日里吊儿郎当没啥正形,平时也经常会毫不客气地收受一些小礼物,以为会是个突破口。

果然,俞青山也没让人失望,商贾呈上的厚礼照单全收,托付的事情也是豪爽的没话说,满口应承。

不过这事也仅仅是让那商贾开心了一晚上而已,因而次日一早,青山同学就揣着那份礼单去大司农那检举揭发自己去了。

不但把所有事情都一五一十的抖了出来,好毫不避讳的坦承自己的确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心动。

因为以他手上的权利,想要给商贾行个方便,也的确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完全可以不露声色地收下这份厚礼而不会被人察觉。

前一天晚上收下豪礼满口答应所托之事,次日一早就把事给捅了个底朝天,这也太不厚道了。

事后这小子还非常得意,不但到处宣扬此事,还很自得的说有了这件事之后,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向他行贿。

他甚至还写了一篇心得体会,讲述面对难以抗拒的诱惑时,内心挣扎与忧郁,绘声绘色,洋洋数万字,跟之前搞那个地盆学说时的德行如出一辙。

然而事情还没完,之后市舶司给出的处罚结果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不是说收下重礼的时候有一点点心动吗?那怎么办?那就全收下呗。

不但那份重礼可以全数收下,而且市舶司也不能没有表示不是,怎么表示?当然也不能随便意思一下,至少不能让外人给比下去。

于是,最后大司农亲自拍板,别人送多少,咱市舶司就也送多少。

至于对行贿者的处罚,那简直可以用心狠手辣来形容,偷跑一船,罚没十船,另外主谋将被发配占婆岛服劳役十年。

如此护短的行为,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一下子就在商贾们中间炸开了锅,之后更是在行贿与受贿两者之间,到底哪个过错更多一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那么到底个更该受到处罚?按常理来说,自然是两边都有过错,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种事情,肯定是两方面的嘛。

不想收那不收就是了嘛,转头就给揭发了,这也太不厚道了。

但是最后大司农的话让那些议论的人彻底没了脾气,本官只拍苍蝇不打蛋,市舶司的蛋,谁也别惦记。

不但如此,最后还把那个案例定位了常例。

除此之外,当然也定立了其他一些防贪腐的措施,就目前来看,暂时还没出什么大问题。

至于此时这个现象能保持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贪腐问题,也是一个千古难题,王浩自然知道,防是不可能防住的,哪怕做的再好,个别现象也肯定会始终存在。

不能奢求一尘不染,更不能像个愤青一样愤世嫉俗,只能尽力做好一个修补匠,缝缝补补的,能摇摇晃晃地蹒跚前行,就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