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两小事
在杭州府的这几个月里,除了打理市舶司和钱庄以及开办剧院的事情外,这段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吴清平家的炒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开始在城中流行起来。
在很多人的家中及一些茶楼酒肆内,已经有两种茶可供客人选择。
不过这品茶的方式,却似乎走歪了,并没有像王浩之前预料的那样,砍个木桩子,再烧个紫砂壶,一小口一小口的品。
而都是像大司农那样,捧着一个大号的搪瓷杯子,时不时掀开杯盖吸上一口。
这真的是标准的上行下效啊!民间甚至还给这种炒茶取了一个别名:司农清茶……
之所以会有这个别称,自然是因为这清茶是大司农发明的。
王浩不知道人们到底是真喜欢喝这种炒茶,还是只是因为赶个时髦,不过对清茶的某个评价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那就是喝清茶不会脑仁疼,这个评价非常中肯,掺入了各自香料的茶汤,喝多了确实脑仁疼。
回味也不错,还说什么清茶入肚,口有余香,因此,尤其受到那些文人骚客们的追捧。
还美名其曰,人生在世,就当如这一碗清茶,清澈如水一碗茶,淡泊名利一点绿。
一点绿说着说着就给说成要带点绿了……这给传的,都让人无法直视这清茶了。
当然清茶之所以会迅速的风靡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冲泡简单。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廉价的酒楼饭馆之中,客人来了,抓一把茶叶往茶壶里一扔,倒上开水就能端上去了,比之前的茶汤不知要简便多少倍。
当然也有尝试往清茶里面加入其他调料的喝法,就与之前煮茶汤的方法差不多,又加红枣的,又加枸杞的,甚至还有加鸡蛋的。
还玉就在夏至那日煮了好几大锅的鸡蛋茶,一大早就开始煮了,煮的整个大宅都茶香四溢,直闻的老关他们那帮汉子瑟瑟发抖。
私下里议论,这味道,虽然闻着香,可那茶水,乌漆麻黑的,跟那熬成汤的重要似的,还能喝嘛!
而且还一煮就是好几大锅,一会肯定是要分给全院的人喝的,指不定每人还得分上好几碗。
一想到这里,众人的肚子就感觉一阵阵的痉挛,一致认为,今天怕是要遭罪了。
当然最后肯定也没有让他们喝那黑乎乎的茶水,而是每人分到了一个茶叶蛋,美味到让人难以忘怀的茶叶蛋。
夏至吃蛋,石板踩烂,夏至嘛,当然是要吃上一枚鸡蛋的。
王浩不知道这夏至吃蛋斗蛋的习俗起始于何时,反正此时是没有的。
此时的人们在夏至的时候,吃的是那种用掺着豆子的面饼,还有野外挖来的年青混合面粉裹成的年青角。
这夏至的风俗倒也算是大同小异,每家都会做上一些有当地特色的吃食,而且都会把这些吃食分发给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们。
还玉煮了好几大锅的茶叶蛋,当然也是拿来分的,每个人都会有一枚,也只有一枚。
连鸡蛋都属于奢侈品的时代,能吃到一枚茶叶蛋,能回味好一阵子,而且这种新发明的美味小吃,也为剧院增加了一种特色小吃,虽然贵了些,但吃得起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第二件事,经过护卫们的多方打听,终于在杭州城内的某条小巷子里,寻找到了一个张姓的磨剪刀艺人。
磨剪子镪菜刀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职业,而且这门手艺至少还能流传一千年。
犹记得在前世时,还是光着屁股满街跑的年纪,就经常听到有一个戴着绍兴毡帽的黑瘦老头走街窜巷,时不时喊出那一声悠长绵软的:磨剪刀哉……
这是一种被镌刻在童年记忆中的声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然后渐渐的,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一声磨剪刀哉。
家里的剪刀越来越多,光给女儿用来裁纸的剪刀就有好几把,磨剪刀哉的声音却再也没有听到过。
时代在前进,有些古老的职业,终究会消失,但有些风俗,却能更久远的保持下去。
尽管在后世时,那剪刀早已经是一件最普通不过的家用物什,随处可见,功能也变得各种各样,但给女儿的嫁妆里,肯定会有一把剪刀,而且是一把最传统式样的剪刀。
让老关去找来一个磨剪刀的匠人,就是要向他定购几把自己设计的剪刀,而且是那种存在在童年记忆中的剪刀,以及一把专门用来剪头发的剪刀。
还顺便帮剧院的姑娘们把这剪子艺人给雇佣了,这年头,磨剪刀的艺人可不单单是磨剪子镪菜刀这两种业务。
其实磨剪子镪菜刀只是这些艺人们的副业,其主要业务其实是磨镜子。
此时的人们用的镜子,还都是清一色的铜镜,铜镜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日子久了就会生锈,因此需要时不时的磨上一磨才行。
剧院里安了很多镜子,除了姑娘们房里的镜子,舞台上也安了不少镜子,一来用作辅助照明,二来制造一些演出过程中必要的灯光效果。
京城的工坊里有最新式的玻璃镜出售,不过那种玩意,目前还只能弄出一块小半个手掌大小的平面,还不能替代选择的铜镜市场,而且造价也高,要普及开来,估计还要过上几年,因此剧院里用的,仍然是铜镜。
给剧院雇佣一个制剪刀磨镜子的艺人,不光是用作灯光维修师傅的,还能顺便给剧院增加一门副业,同样作为奢侈品的新式剪刀,推销给那些前来看戏的贵妇小姐,也有得天独厚的销售前景。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王浩与还玉两人在秘密研究室里捣鼓出来的女同胞幸福巾,已经在一小部分人中进行了推广。
其实也就是在剧院的姑娘们中间推广了一下。
据还玉说反映极佳,当真配得上幸福两字,到底有多好用,与后世的那些产品肯定是不能比的。
也不可能像后世那样分成好几种模式,这里做的幸福巾,暂时只有一种型号,只为解决最灾难的那一两天。
根据还玉得来的反馈信息,期间又作了一些小小的改进,几乎已经到了非常完美的比例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成本,稍微高了些,做起来也比较麻烦。
因此最后的销售模式,可能要做一点小小的改变。
只出售零配件,然后由女同胞们自己去组装,是个非常不错的销售模式。
自己回家里偷偷组装,还能避免不少尴尬,更容易被人接受。
也就是拿针线缝一下的事,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每个姑娘家都很拿手,缝起来也不麻烦,缝上几天,就能用上半年了。
零配件还可以分开销售,比如单卖吸水纸浆,其他配件,由用户自行解决,这样子的话,这零售价差不多就能普及到千家万户了。
反正布块什么的,不一定要用上好的稠密丝布,麻布其实也可以,而且麻布的吸水效果更好。
既然已经成型,王浩就想着找个时间偷偷的把那木雕给肢解掉,然后当成柴火给烧了。
但是还玉没有答应,说是要留着做个纪念,说这是什么最温暖的礼物。
连这种东西都要留作纪念!
果然是个神经的女人!
另外,姑苏的王大富托人带来了一对做工精致的青花瓷瓶,随花瓶一道带来的书信中还说。
在经过几个月的寻访奔波之后,他终于在越州一带找到了品相上等的青花瓷沽料,日后他王家打算逐步扩展业务,主打这青花瓷了。
书信中除了详细介绍了青花瓷的工艺特点,还有那许多呼之欲出的感激之情,写了好几页,却唯独没有问起他那两双儿女的事情。
看来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义学里深造,王大富还是非常放心的。
他女儿倒是非常的乖巧,短短几月,就已经与义学里的一众女娃们打成一片了,连照面的薄纱都丢掉了。
但那几个儿子,却都是不让人省心的角色,哥仨甚至还策划了一起飞越疯人院的戏码。
王大少爷自那日给剧院的姑娘们现身说法而被痛揍了一顿之后,再也无法忍受凄惨的软禁生涯。
于是伙同同样备受煎熬的两个小弟一起,然后找到他们的语嫣姐姐,希望在她的帮助下,伺机逃离义学这个魔窟。
只是这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他们的语嫣姐姐给举报了。
没办法,凄惨的日子,仍得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