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场景模拟?启动!
赵明诚此时突发奇想,如果把书收录到国学大全的资料库中,然后通过场景模拟插件,是否可以顺畅的读懂一本书的内容呢?
说做就做,赵明诚把手上这本王安石笔记从头到尾一页页翻过去,成功录入资料库中。随便命名了个《王安石日记·残》,就将其载入企鹅的场景模拟插件。
........
熙宁七年三月,汴京,大内,垂拱殿。
大旱已九月之久,神宗自新年以来连续组织了10次祈雨,均未有滴雨降下。殿内神宗与一干朝廷重臣就此事讨论。
神宗满脸忧愁的首先提议道,“朕想大赦天下,乞求上苍的垂怜,降下甘霖,以解燃眉之旱灾,诸卿以为如何?”
御史周佥立刻反对道,“陛下不可,今年已经大赦天下两次了,一年三赦实乃不宜,请陛下慎重!”
王安石也觉得频繁大赦于时局人心无益,更何况在他看来,事物发展都有其原因,于是谏言道,“天地运行自有其规律,与人事其实无关,所谓天人感应之说,乃古代儒者劝谏君主的一时做法而已,臣以为不然。”
神宗道,“卿此言差矣,天象示警,史书多有记载。你怎么能说与人事毫不相关呢”
王安石从容地说,“尧帝和汤帝都是古代的圣王,可是尧时连续发了九年的水灾,最后大禹治水,费尽天下之力才治服水患。能因此说尧帝是昏君吗汤帝在位之时,连续七年国家大旱,也没听谁说这是上天警告汤帝啊。”
王安石见神宗仍有怀疑,继续说:“董仲舒说人君荒淫则天下大水,狂妄则天下大旱。请问如果一个皇帝既荒淫又狂妄,那上天可怎么办呢”
听了这个问题,神宗不禁也笑了,大赦之事也就不再提了。
........
翌日,垂拱殿。神宗阴沉着脸,一言不发。众大臣谁也不敢先吱声,君臣就这么静默的互相看着。
终是神宗心忧难忍,给诸大臣传看了一份写着“紧急边报”的奏折。众人以为是西夏或是大辽又犯边了,直到大家传看完毕才恍然大悟。
这奏折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郑侠所递,里面所谓的“紧急边报”,实际是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弹劾文章,皆是言新法祸乱百姓,导致天降大旱,惩罚万民,还立下军令状。
“去年大蝗,秋冬亢旱,以至今春不雨,麦苗干枯,黍、粟、麻、豆皆不及种,五谷踊贵,民情忧惶,十九惧死,逃移南北,困苦道路。
.......
谨以所见,绘为一图,百不一及,但经圣明眼目,不必多见,已可咨嗟涕泣,使人伤心,而况于千万里之外哉?谨随状呈奏。如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乞斩臣于宣德门外,以正欺君瞒天之罪.....”
奏折内页附有一副郑侠画的《流民图》,饿殍千里,流民遍野,衣不蔽体,草木争食。众臣皆眉头紧锁,相顾无言。君臣当然都知道这图画的是真的,可真看到的时候,也不免为之动容。
“朕欲效仿汉武,颁《罪己诏》,诸卿没有什么想说的吗?”见大家不说话,神宗继续说道,“那朕来说,变法先停一停吧,至少度过这个旱灾,王卿,郑侠你应该认识吧,说说你的看法?”
“臣....臣认识,流民遍野也确实属实,臣对此难辞其咎,请罢相位。”王安石这几个月也操碎了心,多达32地出现大旱,即使是他这种不信天灾人祸论的,也不免有些动摇。
往常每次王安石请辞,神宗都会深情的出言挽留,此次却一言不发直至散会。
之前几周,太皇太后与太后多次找神宗,搬出祖宗法度不可违,言王安石及新法不妥,神宗都极力反驳,多次都以不欢而散告终。前天两人甚至还携手在神宗面前一直哭哭戚戚,说王安石祸乱天下,神宗都不发一言,只流泪退下。
神宗一直都认为自己是王安石最坚实的后盾,也一直会坚持到最后,即使是与整个朝堂诸公为敌也在所不惜。直到昨晚那封急报,神宗反复观看,长吁数次,夙夜难寐。
三天后,王安石辞去相位,临走时荐言神宗,以韩绛代替自己,以吕惠卿辅助韩绛。神宗下诏罪己,反思为政之失,并出台十八项政策解决流民带来的问题,暂缓并罢免部分新法。
又三天,天降甘霖,大旱得以缓解。时人更加认为是新法惹的上天发怒,降下大旱,于是民间对新法的意见更大了。
.......
熙宁八年二月,依然是垂拱殿,王安石复为相位。
王安石对神宗说,“如今陛下重新启用老臣,臣之所以不敢推辞,全为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希望可以为陛下的盛德大业再尽最后一点绵薄之力。然臣已经年老力衰,恐怕不能久事于陛下身前了。”
此时尝尽人情冷暖的王安石,一心只想为新法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王安石还劝谏对吕惠卿愈加不满的神宗,“陛下对于吕惠卿这样国家需要依仗的重要人才,不应该过分的苛求责难其过错,这会导致他们不安于本职工作,于社稷无益,望陛下三思。”
.......
早想取代王安石成为新党魁首的吕惠卿对此并不领情,反而每次上朝都频频指责王安石,神宗总为之辩护,吕惠卿气不过,脱口而出道:
“陛下多次下谕让臣好生辅助安石,只是不知道臣这个参知政事,究竟是参知王安石的政事呢,还是参知陛下的政事呢?”
这话就有点逾矩了,神宗一听就更加忍不住自己的怒火了,“王安石的事,就是朕的事,你满意了吗?”
君臣不欢而散,王安石不置一言,沉默而退。
这年的七月,朝堂上下都纷纷弹劾吕惠卿,终是墙头草邓绾再次发动了背刺,坐实了吕惠卿兄弟假公济私、借新法之名强取豪夺,得钱五百万的罪名。
此案震惊朝野上下,是变法以来最大的一桩以权谋私案,且事情涉及朝廷的副相、推行新法的主将,再一次严重打击了百姓、群臣甚至神宗对于新法的信任。
之后,神宗将新党的中坚力量全部贬谪出中央,王安石身边再无一人可堪为用,君臣之间的信任已再不复往初。王安石先后被曾布、吕惠卿背刺,失信于神宗,自是也心生退意。
......
直到熙宁九年六月,正准备递辞表的王安石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打击。
垂拱殿内,神宗丢给被急诏入宫的王安石一封奏折,是吕惠卿的。尽管此时的王安石预料到可能有大事发生,可看完奏折内容,依然惊魂失色,难以置信。
数十页之长的奏书言之切切,直指王安石父子“弄权矫令,欺君罔上”。罗列了证据证明王安石之子王雱为了串通他人诬陷吕惠卿,私下里偷取了宋神宗的御批作为定罪依据,准备借此严惩吕惠卿。
王安石虽敢五雷轰顶,手脚冰冷,还是主动担下罪责,再次请辞。此时的他再也没有初为相时的意气风发,只有为人父,为人臣所不能言之痛。
神宗最后还是原谅了王安石父子,并未追究过错,但二人心里都明白,这个坎在君臣之间是过不去了。
王雱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执拗与偏执,将吕惠卿恨之入骨,于是伙同王安石门客制作了这个计划,可惜其中一个环节被吕惠卿的人看出来了,然后直接上书神宗,反制于人。
王雱因弄巧成拙,心愧难当,抑郁成疾,一个多月后就去世了。
王安石自此更加心灰意冷,多次乞求罢官,神宗皆不允,最后于十月双方耐心达到极点的时候,王安石才得以顺利辞官归隐江宁。
这时的王安石,已没有了“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时的豪气冲云,敢与天下悠悠之口为敌的拗相,只是一个晚年丧子的老人,日记最后只写下了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这册日记应该属于王安石日记的最后一册,赵明诚这次是用旁观者的身份,一直见证了这位一生为宋帝国革故鼎新的迟暮老人最后一段朝堂之旅,也算感慨颇多。
ps:贴一个党争中的小故事:司马光推翻新法的时候,很激进的要求全国五天之内废除募役法,而此时新法已经用了十多年,所以当时各地方官员都没有完成,只有蔡京做到了,虽然他是个奸臣,但这个执行力真的冠绝当时的北宋了,无怪乎新旧两党谁执政,他都能得到重用,然后一直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