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这就是我的穿越金手指吗?

因为时间关系,马上到策论课了,来不及继续体验司马光的日记人生,于是赵明诚把两本日记都还到了太学馆阁。

回到诵经堂的赵明诚,还试了下国学大全原本就收录的书籍,结果企鹅的模拟场景插件直接提示数据被锁定不可用,又试验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这才不甘心的作罢。

可惜读书课,十天才一节课,赵明诚心急着多试验几次,有些等不及。赵明诚只能另谋其他路子看有没有机会搞点国学大全未收录的书籍,看看是否是这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可进行场景模拟。

最后一节策论课,由太学博士陆蕴兼讲,其为进士出身,有丰富的科场经验。

因为明经等诸科皆罢,科举考试的常科只剩进士科,而之前皇帝有诏进士科“罢诗赋,专习经义,廷对仍试策”。所以此时的策论已经逐渐取代了诗赋在科举的地位,成了解试、省试以及殿试必考的文体,在太学课程的比重中仅此于经义课,一旬有四节课。

陆蕴博士首先抛出他对于策论的观点,“策论可以承担文以载道的职能,往常科举流行的西昆体、太学体都背离了古制,不能很好的传承儒学的义理。而策论的重点正是通过考察科举士子的才识与德行,以及对“实务”也就是对治国理政中问题的见解,从而选拔出可以学以致用的优秀人才进入官场。”

然后系统的讲解了一些新科进士所作的优秀策论,总结了策论里常用的一些“套话”,也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

现任太学中的春秋博士胡安国就是因为在殿试的策论中没有批评旧党,而从第一名变为第三名,就像现在的美国,你不支持黑人的平权抗议,你就属于种族歧视是一样的道理,政治正确古今中外,概莫能焉。

最后陆蕴博士以欧阳修参加科举时的省试策论题为例子,给众太学生讲解如何有效理解策论的题目,其策论题目是:

“听德惟聪,前王之至训;嘉言罔伏。举善之令猷........贪者守廉?试举所长,用观精识。”

“首先,要理解策问的出题思路,策问一开头先引用了《尚书·太甲中》‘听德惟聪’和《大禹谟》‘嘉言罔攸伏’这两句话,旨在说明君王听取有益言论的重要性。”

“接着一步步从民和吏两方面阐述尔虞我诈和枉错淫滥的必然存在,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更广泛地听取意见。最后理所当然的抛出两个问题,即治民和治吏应该采用什么手段。”

.........

“然后,要明确策问的真正含义,用点子智慧,避免中策问里的语言陷阱,比如前王之至训一句,前王是谁,如果学识不够,很可能这第一句就理解错误,输在了开头上。”

.........

“最后,确定好答策的方向与论据就可以开始答题了。”陆蕴介绍玩解题思路,就开始以样作阐述答题技巧了,“以欧阳文正公的答题为样板,我们来看看他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

“在策文中,欧阳修首先说明这里讲的先王是尧舜,然后以大禹和汉代帝王的事迹作补充,说明帝王求贤,广纳嘉言对于统治的重要性,显示了作为考生对于相关历史事实非常熟悉。然后根据史实进行总结,达到理论的提升。”

“其中甚至用了一些语句描写皇帝虚心求贤的场景,非常形象。到这里为止,考生的德行与学识、以及写作功底都已展示在考官的面前。”

“然后将策问提到的四个有助于嘉言的措施,用简练而工整的语言点明其效果,接着回答策问后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即广开学校教化百姓达到治民,严明律法加强监督以达到治吏。最后,总结陈述,这就完成了一篇优秀的策论。”

“大家回去可以再好好揣摩一下欧阳文正公的这篇策论,散课。”陆博士的讲课显然是成功的,连门外汉的赵明诚都听懂了。毕竟这个时代的科举和地位是划等号的,在徽宗进行第三次兴学前,科举都是出仕的最佳通道。赵明诚要想出人头地,经义策论都不能拉后腿。

一散课,赵明诚和聂昌简单收拾了一下就立即前往内城的甜水巷,准备大快朵颐一番。李迥因为要赴其叔李格非的家宴,只得含恨让赵明诚欠着。

二人穿过朱雀门,行至热闹的书画街,因为时间还有点早,肚子还不是很饿,于是聂昌拉着赵明诚一家家书画铺逛过去。

聂昌喜欢书法,尤其是米芾与苏轼的,每次看到了,不管是所谓的“真品”还是仿品,都要停下来仔细观摩。赵明诚因为有国学大全的各代名家流传作品,所以不甚感兴趣,也就是陪着聂昌随便看看,顺便思考思考怎么赚钱改善家庭生活。

来到一家名为“存真馆”的书画铺,铺门两侧挂着一幅对联,上联为:去伪存真,观;下联是:博古通今,临。

因为存真馆只卖书画真品,所以定价都特别高,像当朝名家苏、黄、米的书画就十万文往上走了。这也就导致虽然铺内看客非常多,都在评头论足,但是真正买的极少。店家此时就无聊的坐在柜台前算账,不时观察下来往的顾客。

名家真品二人自是买不起的,也就看看过过眼瘾,赵明诚转到角落的低价区,这里都是朝堂诸公大臣的作品,不如书画名家水平高,但也相当有收藏价值,很多官员为了巴结这些人,就会从这里买一些墨宝,这也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但即使是低价区,也都是五百文起步,根据官员等阶,逐步往上升价。赵明诚一直想捡漏,当然从便宜的看起,不过还真被他发现一副字可以提前收藏。

字帖上留的是蔡京的名字与印章,蔡京对于最近恶补北宋历史的赵明诚来说并不陌生,此时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正三品的官,但没啥实权,所以字帖标价相比其他诸公要低不少,只卖七百文,而他兄弟蔡卞的作品标价是他三倍之多。

赵明诚想买下来等过几年蔡京拜相再拿出来卖,可自己身上的钱,吃一顿甜水巷美食虽然足够,要买蔡京的字还差的远。

“贲远,你带了多少钱,我看中一副字,钱不太够。”赵明诚找到还在一旁观摩米芾字的聂昌,指着蔡京字帖的位置,带着一点点期望问道。

“额,我看看,蔡京?是那个蔡相之兄吧,我记得好像两人是一起中的进士”,聂昌在一边回忆道,又看了眼标记,“七百文,哈哈,德甫你运气好,我月初从太学领的1100文还没花多少。”

说着,聂昌从裤腰带里掏出绑在身上的一足贯铜钱,数了七个结,就解开递给赵明诚。

赵明诚接过后拿起字帖,就去柜台结账了。店主看生意来了,虽然买的是最便宜的那类,但还是一脸笑容,小赚也是赚嘛。

“这是真品吧?”赵明诚刚要把钱串递过去,又一脸迟疑的问店主。

“放心,我们存真馆的信誉汴京谁人不知,假一罚十。”店主一脸你在开玩笑的表情,非常严肃的说道。

就在二人说话间,一个衣着光鲜华丽的白衣男子带着两个随从从门外进来,路过时无意间瞟了两眼赵明诚指着的字帖,这一看就愣住了,停下来仔细观摩,不时用手模拟书帖原主人的运笔路径,两眼发光,目露痴迷之色。

白衣男显然很有修养,在一旁静静等待,直到赵明诚与店主付款交接完毕,才出言道:“这位兄台,此字与我有缘,甚为喜爱,不知是否可以割爱?”

赵明诚刚准备收好字帖与聂昌离开,被人叫住了,看衣着服饰与个人气质,应该是官二代或者皇亲国戚之类的,不差钱。

“可以是可以,就是.......”赵明诚话还来不及说完,白衣男就急不可耐的说道,“那就多谢兄台割爱了,不知兄台打算作价几何?”

“兄台也不是个俗人,这样吧,只要兄台觉得这字帖值多少钱就给在下多少钱就可,绝不作二价。”赵明诚看似豪气,实则在疯狂试探白衣男价格底线,因为这种豪族子弟,面子是最重要的,钱都是其次。

“兄台好魄力,我自是不会让兄台吃亏的,高俅,把我钱袋直接给这位兄台”,白衣男命令完随从,又道,“出门匆忙就只带了这么多,改日再见请君喝上一杯,万望海涵。”

“好说好说,”赵明诚接过高俅递来的钱袋,都没打开看一下,仔细打量了高俅几眼,这货就是那个蹴鞠太尉吗。

双方交易完毕,客套一番,相继离开了书画铺,只留下一脸懵逼的店主。然后他突然想起什么,对店内帮闲说,“刘三,快,去蔡承旨府上再要几幅字画,记住,价格都好商量,字画一定要先拿到手!”

ps:贴上欧阳修答的策论原文,给大家看看科举策论文的样子:“帝尧之德非不圣也,必乘九功而兴;虞舜之明非不智也,必开四聪之听。大禹之勤求贤士,乃至乎王;汉家之并建豪英,以翼乎治。诚以一人之圣,据群元之尊,王道之浸微浸昌,生民之或仁或鄙,理有未烛,思求其端。是以垂精留神,广览兼听,居以侧迟贤之席,行则驰裹轮之车,施及于方外而弗遗,退托于不明而求辅。其勤若此,犹惧乎弗及也。故今国家所以览照前古,讲求旧规,下明诏以开不讳之门,设匦函以广言者之路,复转对以采绅之议,立制策以待隽良之言者,意在兹乎!猥惟檮昧之微,举皆管浅之说。夫欲民之暴者兴仁,智者无讼,在乎设庠序以明教化;欲吏之酷者存恕,贪者守廉,在乎严督责而明科条。为治之方,不过乎是而已。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