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警觉】

连动物都知道吃亏之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是要报复一下的,何况是成名已久的将军?

杨荫人是江西督军陈光远最为倚重的大将,是北洋军阀在长江防线上数得上的战将,要不是他在江西的稳固防线,北洋政府对江西的控制早就丢掉了。

在北洋高层的眼中,都认为杨荫人是长江防线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其地位并不低于孙传芳。这还是要从第一次北伐说起,当然孙大先生这辈子的运气差一点,人生中成功的大事不多,唯一的一次,还让袁世凯摘桃子了。

可第一次北伐不一样,当初广州的临时大总统指挥下的粤军,桂军,还有赣军一部分,总兵力不下于五万人,浩浩荡荡分成三路大军进入江西。而当时的江西主力部队,能够堪当大任的也就是杨荫人的第十二师。

他在正面和侧翼需要面对的是许崇智的粤军部队第二军,朱培德部、李明扬部、李烈钧部等精锐,尤其是李烈钧指挥的粤军第一师是‘国党’内战斗力最强,战斗作风最为彪悍的作战部队。

面对数倍的强敌,杨荫人率部面对强敌,沉着冷静,指挥有度,虽没有取得胜利,但他且战且退,并在江西的吉安挡住了北伐军的兵锋。虽说,要不是陈炯明因为和孙大先生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发动兵变,导致第一次北伐不得不以败局结尾。

但杨荫人的能力已经被彻底的凸显了出来,面对四倍强敌,还能冷静指挥的高级将领在北洋之内也是屈指可数的将才。

之所以让第十二师的杨荫人配合第二师孙传芳快速控制福建,肯定不是曹锟的想法,而是吴佩孚的谋略。

这位想的是快速拿下福建的控制权,不等王学谦有反应的时间,当然也有防备陈炯明的原因。可惜,功亏于溃。最后浙军还是参战了。从出兵的速度来看,浙军参战的决心还不小。

杨荫人一方面受到吴佩孚的督促,一方面碍于孙传芳这位陆士老同学的面子,才在南平陈兵以待。但是让他已经没有了主动主机,正面突破浙军防线的打算。

开什么玩笑,会死的好不好!

浙军的装备已经不是第十二师的火力配比能轻易突破的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凭第十二师现如今的装备能力,想要突破浙军的防线只能用任命填补,而且结果最有可能是失败。

这不是杨荫人能力不济。而是双方在武器上的差距太大,不得已而为之。

就算如此,杨荫人也不会脑袋一热,猛攻浙军的防线。他付出的代价已经让他心痛不已,要是付出更大的伤亡,他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他深知,越是装备差的军队,训练就越需要更长的周期。大刀难道比机枪还要难训练?结果恰恰是肯定的。

如果是一个外行,还会觉得纳闷。这不是扯吗?

可实际上确实如此,装备差,就表示士兵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白刃战的可能就会增加。这方面民国的军队感触不深。像杨荫人这样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的军官就明白,白刃战可不是容易训练的,日军的刺刀训练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在战场上还会掉链子。原因很简单。没有见血的刺刀训练,都是没用的。

可是投入实战,这种最残酷。最原始的作战方式,会让士兵在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逃离。

伤亡一大,整个防线就会崩溃。

而拥有大量机枪,远程火力的军队,对于战场的适应性要好的多。因为战争在百米外开始,面对死亡的那种绝望是很难体会到的。

半夜了,杨荫人肩膀上披着披风,在部下眼中还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可杨荫人的心中已经渐渐的冷却了,面对迟迟没有抵达战场的援军,第二师的官兵能否适应浙军的作战方式?

都是一个未知数。

就像是走在岔路口,一条是通向天堂的坦途,一条是步入地狱的深渊,连杨荫人在这一刻的信心都因为长久以来的失利而困惑不已。获胜的希望太过渺茫,可一旦第十二师的精锐在此战之中损失殆尽,吴佩孚却是不会给他太多的补充机会的。

从陆士回国之后,杨荫人就感觉到练兵难。

而这种困难在前线尤为突出,江西不仅要防御长江防线,还要面对可能随时随地入赣的南方粤军。这时候去用新兵抵挡防线,无异于以卵击石。

“温应星的命真好!”

连作为敌对的将领,杨荫人都羡慕起来温应星的际遇。这位美国西点毕业的高材生,一度被排挤在军界之外,竟然在学校里教英文,或者是在铁路局当工程师,怎么看都和叱咤风云的名将距离太远。谁知道,就这么一个被遗忘的家伙,投入浙江之后,竟然一战成名。这样的好运气,杨荫人不嫉妒可不行。

尤其是,浙军强大的火力,全美械装备,虽说重炮在民国是奢望,但浙军的炮兵在民国的战场上绝对是一等一的强悍。

配备到班的轻机枪,第十二师也缴获了一挺,就是子弹太少,杨荫人还试过这种火力强大的班用机枪。结果让他很无语,第十二师要是能够在正面击败温应星的话,绝对不是实力凸显,而是人品爆发。

这已经不是一个层次的装备了,好在他接下来担负的任务是牵制,而是不是主攻。

如果是后者,说不定杨荫人一咬牙撂挑子走人算了,这哪里打得过?

这些天,杨荫人虽然看不惯温应星的作战方式,拿着手中绝对优势的武器,不进攻,却在前线挖工事玩,这哪里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名将该做的事?这时候只有一个声音,进攻,进攻,再进攻!

好在温应星不是杨荫人。他的作战思路在拥有强大的后援的基础上建立的,说白了,两个人在军事上接受的教育和理念也截然不同。当然杨荫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多少会酸溜溜的想到,温应星有什么呀!不就是去了美国留学,学的也是军事?要是他杨荫人能够去美国,进西点军校也不是多大的麻烦,如果他进入浙军,能够担任浙军的总司令的话,什么孙传芳。陈炯明,统统一般带着去,老子要吴佩孚好看!

“师座,第二师急电!”

“嗯,终于来了……”

杨荫人不想对孙传芳抱怨什么,毕竟对方的日子比他更不好过。打气精神,中气十足的开口道:“念!”

“第十二师杨荫人师长,我部第二师混成旅已经和浙军小部队交战,距离你部不到六十公里。最多两天就可和你部汇聚,届时恳请杨师长能够同心协力,夹击叛军温应星部,一举歼灭此股顽敌……”

“别念了!”

杨荫人气的直哆嗦。电报没有问题,但第二师的口气有很大的破绽。但这是杨荫人还不知道浙军厉害的那时候,说是不知天高地厚也不为过。可和浙军打过几次,就知道第二师面对的肯定是浙军的斥候。还被对方拖住了。

如果遇到大部队,浙军主力,电报中的口气还能如此轻松。

想到这些。杨荫人就一阵害怕,回想起来这段时间的交战,浙军一直以隐忍的姿态拖着战场,这让他在不解之余也纳闷不已,浙军入闽,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歼灭第二师。

原来,杨荫人要是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放声大笑,第二师要是如此不堪一击,还是孙传芳的第二师吗?

可正因为知道浙军的厉害,杨荫人才会多想,浙军如此拖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温应星将主力放到哪儿去了?

在南平,不太像,南平的方向投入的兵力不会太多,因为施展不开,到处都是山地,总不能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守,只能沿着道路开始布防。而这样的防线,用不了温应星太多的兵力。

杨荫人想来想去觉得心头有些隐隐不安,越是猜不透温应星的作战思路,他就越担心。万一,温应星的胆子很大,而且并不在第二师身上,那么他的猎物呼之欲出,只能是自己。

第十二师?

想到这些,杨荫人再也坐不住了,一个劲的问参谋:“浙军这两天的动向如何?”

参谋不解:“和往常一样,因为天气不太好,浙军的飞机已经好几天没有出现在阵地上空了。”

杨荫人迟疑的摸出一根香烟,在鼻尖来回的滑动,嗅着烟草的味道,让他似乎清醒了一些,良久,他下达了一个让参谋还以为听错的了的命令:“将一团从主阵地撤下来,让补充团换防。”

“补充团的兵已经抽调进入了战损严重的一团,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让你去就去,啰嗦什么?”

“可是第二师那边?”

“让他死去!”杨荫人骂骂咧咧,显然心情烦躁无比,作为一个指挥员,一名在战场多年的将军,他嗅到了一丝危险,而这个危险的信号竟然是友军提供给他的:“连对手的作战意图都搞不明白,他孙传芳死不死的,和我杨某人有什么关系。”

温应星的主力一直没有走,那么对手的用心就让他很怀疑。

参谋还试图建议:“师座,距离拂晓还有两个钟头,不如让弟兄们天亮了换防,这样容易一些。”

杨荫人并没有被手下的建议困扰,甚至不耐其烦的大发雷霆,前线终于开始换防,而这时候距离拂晓只有一个小时左右。

在温应星的指挥部内,灯火通明,他一直盯着和炮兵阵地通信的那门电话,当电话铃声终于响起之后,温应星大步走到电话边上,拿起电话冷漠到:“开炮!”

已经校准的炮兵阵地,并没有开始试射,而是一个炮兵团直接火力覆盖,二十多门大炮在前沿观察哨的确认下,开始密集火力的覆盖。这一刻,第十二师的阵地上,火光冲天,炮声如同滚雷一般席卷而来。

杨荫人在指挥部,眺望远处的阵地,目瞪口呆。

他这才知道,温应星等的是什么,是炮弹。

这时候师部的参谋踉跄的冲进指挥部,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师座,全完了,全完了……”

杨荫人知道他的部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炮击,这种人力在大杀伤力武器面前的无助,让他一度也黯然失神。可毕竟他在沙场滚打了这么多年,深知作为一支部队的指挥官,他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一个挽救自己部队的决定。

杨荫人最后不甘的看了一眼南平的方向,一步之遥,就差一步之遥,如果是他的第十二师先浙军一步拿下南平,或许结果会截然不同。但现在已经全完了,是该结束了。

“命令部队,全线撤离。”

参谋还在失神:“撤离,去哪儿?”

“会江西。”

……

天亮之后,福州城内虽然已经全部戒严,但还没有战火袭来,宛如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孙传芳在起床之后,接到了电台参谋送来的电报,电报是赣军第十二师杨荫人的指挥部发来的,就两个字:“乃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