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后宫之驱狼吞虎

王安提到锦衣卫,朱由校有点意外。

王安是司礼监太监兼东厂提督,实质上管着锦衣卫,这可是握在手上的权力。

王安建议骆思恭直接上奏折,这意味着以后骆思恭直接面对朱由校。王安的权力也就相应地没了。

官场上直达天听是一件很大的事。

这一点王安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他还是就这样把骆思恭推到皇上面前。

王安这种状态,也许是这几天朱由校做规矩的结果;也许是他本性中有些坦荡胸怀。

很多时候,就这个“有些”坦荡胸怀,可以决定所有的事。

当然,对于朱由校来说,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安现在有这样的心态。

依据这个,朱由校就可以在如何使用王安和骆思恭上进行权衡,做出取舍。

想了想,朱由校觉得现在见骆思恭时机不太成熟。

骆思恭早已习惯身处东厂之下,马上让他面对皇帝,直接调整心态和状态到负责全局,这不太现实。所以说道:

“骆思恭先不忙让他写奏折,孤先把大伴提供的资料摸出个头绪。

有了头绪,再看要不要锦衣卫加进来。

现在搞得太复杂,到时更摸不着头脑。”

王安点点头。朱由校继续:

“大伴注意挑选搞摘抄的这班太监,建个班底。

他们接触朝堂大事全面文件,注意保密措施。

同时这班人未来也是要向内廷军务政务方向发展的。

大伴按这个来考虑这些人未来的职守安排。”

王安再次点头。

他自己就是这么带下属和挑下属的,所以听着很贴心。

朱由校则看着王安,问道:

“大伴,首次朝会的事,你还有什么看法。”

王安回想了前面一个月左右的政务,梳理了下,回道:

“除了辽东局势之外,其他事应该都可以先走内阁票拟。并没有紧急到朝堂要有结论的地步。”

朱由校也觉得首次大朝会,他能准备的应对手段,实在是不多。

自己的势力经营刚开始,现在勉强可以说握住了内廷。朝堂还没有自己的喉舌。即算今天让王安准备的资料,也未必赶得上大朝会。

朱由校想到这里。就跟王安道:

“首次大朝会的事,要不先这样。

到时见招拆招吧。

朝会上如有什么不妥,大伴记得及时提醒孤。”

王安郑重点头。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朱由校继续道:

“正好,另外再说几件事,大伴也安排一下。”

王安点头。回头看了下书记员,书记员冲他点头。

皇帝的要求都很细。他前面跟书记员交待过,要记得细一些。回头看这一下,算是再次强调一下。

“第一件是后宫之事。

孤乳母客巴巴,大伴将她安排到慈庆宫来,让她负责孤的加餐膳食。

东宫一应膳房人事及餐食安排不变,客巴巴只负责孤要的加餐。

登基后孤的膳食安排循此例。

客巴巴一应待遇,先按正八品给予。”

王安听到这里,微皱了皱眉头。

但没有说什么。

老朱家男人个个有奇葩故事。

朱由校奇葩有二,之一就是这个乳母客巴巴;另一就是做木匠了。

朱由校感觉到了王安木板脸上的微小变化。心中感叹王安真心被“后宫女人”给整苦了。一个客巴巴,就把这几十年的木板脸给拉动了,也挺不容易的。

实际上自王安“抱执”朱由校离开乾清宫,朱由校就知道王安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朱由校”标签。只有朱由校抛弃王安的可能,没有王安抛弃朱由校的可能。

如果朱由校象他父亲一样又一个月完结,那王安肯定是第一个死的人,他根本没法解释为啥两朝皇帝在他手上相继短命,那些找背锅侠的文官也肯定不会给他解释的机会。

抓紧时间“咔嚓”一刀砍了,好歹先堵一下天下悠悠之口。其他的再说了。

虽说心中有定计,但看到王安在关心自己,朱由校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既然注定“独立于世”,些许温情,也足暖此心。

做人要知足啊……。

对于王安的不开心,朱由校也表示理解。

“自己”奇葩,就不要怨别人有意见。特别是“自己”的奇葩害己又害人的时候。

但安排客巴巴这个事他不能给王安解释。

他有他的考虑。

客巴巴涉及当前后宫势力的平衡。

朱由校作为家主和皇帝,不可能随便伸手内闱去大砍大杀,这叫“跟女人一般见识”。

只要他敢这么做,那他大丈夫的气度胸怀就全完了,这对他皇帝人设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他需要一个女人,在内宫平衡西李/郑贵妃势力。

这个女人就是客巴巴。

以朱由校的眼光,客巴巴自带狼性。

正好放出来,驱狼吞虎。

让后宫一堆女人斗起来,暂时“忘掉”他这个曾经被她们拖来抢去的皇上。

等东宫之主到位,西李、郑贵妃、客巴巴这些人的势力,就会因“纲常”大份的轮换,而大幅度削弱。后宫权力会全面转向皇后手上。

所谓东宫之主也。

这个时候,后宫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他朱由校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