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旱灾、洛阳、粮食

时间进入四月,关中夏收时间越来越近,沈定也不免有些紧张。

去年因为绵延的旱灾蝗灾,秋收并不理想。

而且因为沈定快速解决李傕,士卒、民众的损失较小,吃饭的压力很大。

今年能不能不饿死人?

沈定很焦虑,心里也没底。

为了预防夏收也不如人意,他二月份就委托商人竹正阳到荆州买粮,能买多少是多少。

幸好郭汜带走了数万兵马,算是稍稍缓解了粮食压力。

一路上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沈定一行人来到城外农田。

抬眼望去,几乎不存在荒田,只是长势不尽如人意。

扶风、冯翊夏粮收成不好,这是去年秋天就能推测到的。

天时如此,沈定也没办法,只能指望秋收的时候会好一些。

只是转了几步,突然听到田间老农叹息。

沈定不由停下脚步:“老翁因何叹息?”

老农他衣冠齐整、身后人众,知道这是个有身份的,当即倚锄作揖,嘴里道一声有礼。

沈定也抬手回礼,再次重复问题。

老农道:“贵人恐怕不知,已经有十来天没落雨了!”

沈定闻言笑道:“麦粒将熟,天气晴朗不是好事么?”

只是老农却摇头:“好也不是这么个好法,苗子都要干死了,就怕跟去岁一般,又是干旱!”

一听到“干旱”二字,沈定顿时严肃起来:“真要干旱?”

“总要落些雨水才好。”

沈定弯腰从田里抓了一把土,细细碾碎,仔细感受其中干湿程度。

随即反手任由尘土飘落,落在麦叶上。

告别老农,一行人来到马旁。

一直沉默的沈定开口了:“若是大旱,今年又是一个饥年。”

最艰难的是,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战事,三辅范围内的乡里豪族也没多少存粮了。

大户都没得吃!

贾诩自然也知道这些情况,更明白沈定的心思,直接就问:“先弘农还是先河东?”

毫无疑问,去抢粮吧!

原本还准备徐徐图之的,现在得赶在敌军把粮食消耗掉之前抢过来。

“河东!”沈定没有犹豫,“弘农张济不修农事,河东沃土,当有丰收。”

说是要快速,但实际上还是要等到四月底,至少等河东粮食收割之后再动手。

但战争准备已经可以进行了。

两天后,沈定带领大军返回长安。

骠骑将军府,文臣武将分坐两旁。

沈定左手边是贾诩、荀攸、张既、韦康,右手边是张黑足、杜品、张五足、齐固、王三百。

还有一个远在陇西的徐晃,以及地位尚低的法正、孟达,这就是沈定目前的班底。

如果马超、庞德愿意投降,阎行也接受调遣,他手下猛将又会更多!

哪怕沉静如沈定,这时候也不免有些志得意满。

沈定神情轻松地开口:“四月夏粮收获,立即护送乘舆东归,到时一举拿下弘农、河东。”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扫视众人后,缓缓道:“此战所求者有二。”

众皆正襟危坐,竖耳倾听。

“一为夺河东粮草,须在六月前功成!”

看似简单,实则困难。

若是收割之前,直接抢收城外熟麦即可,无需攻城。

但在收割之后,要么攻击营寨,要么进攻城池,才能夺取粮食。

为了减少损失,加快速度,重点在诱敌野战,尽量避免攻城。

“二为驱赶河东、弘农之敌出关!”

这是贾诩的建议,尽可能避免消灭敌军,而是把他们赶出函谷关,赶到山东诸郡。

让这些人加入中原争夺,最好把冀州袁绍、荆州刘表也拉下水。

一来搅乱中原局势,二来突然增加数万不事生产的士卒,也能进一步拖累各地的粮草供应。

到时候关东战乱不休、缺食少粮,关西却是平稳如初,也能吸引流民甚至士人前来避难。

这些无需解释,他一下令,张黑足等人齐声应下。

沈定又转向齐固:“元良,多关注河东!”

“唯!”

众人散去,韦康留了下来,跟着沈定进入二堂。

“今年收成依然不乐观。”一进门,沈定就十分忧虑地开口,“今夏或许还有大旱。”

韦康宽慰道:“明公放心,京兆之地多有水渠,不会有太大影响。冯翊有郑白渠,虽未疏浚,可也能借助一二。”

沈定点头。

话是这么说,但事不能这么干。

需要保持乐观精神,最好最坏打算。

两人坐下后,他给出要求:“屯田营算一算,若是屯民每日只供最低口粮,需要多少粮食,待夏收之后看存粮几许。”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语气坚定:“至少要保证不饿死人!若是实在不够,河东借粮之后,我自放天子东去,自领兵屯桃林塞!”

这就是要把天子放出去让张济、张杨等人争夺,他自己守好三辅避免大战了。

韦康闻言大惊:“明公!岂可如此?”

西征韩遂回来,众人已经议定要把天子握在手中。

就等着据有司隶之后,慢慢处理朝廷公卿了!

这突然要放天子离开……

沈定反过来宽慰韦康:“元将放心,只要撑到秋收即可,若是路上拖延一二,没准天子到秋收都未能回到洛阳!”

“再说了。”他提高声音,“即便放任天子东去又能如何?有你等辅佐,我若想接回天子,谁能拦我?”

见他想法坚定,韦康无奈:“唯。”

沈定这才笑道:“此事不必告知旁人,我起大军攻河东,张济等人或被吓到东逃也未可知。”

即便韦康知道可能性不大,但想到这幅局面,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随着东归的时间越来越近,天子公卿日渐克制。

沈定倒是安排手下众人多与钟繇等人往来,他也不多说什么,但这些动作被天子看在眼中,自然会对那些人有所看法。

立夏之后,各地陆续开始收割冬麦,紧接着种下禾、黍、豆、胡麻等作物。

但收获的喜悦没能驱散忧愁——三辅已经一个月未曾下雨,旱灾初现!

四月底,董承上书称,洛阳南宫大多修复,请天子都洛阳。

天子将此奏章转至司隶校尉。

不等沈定答复,河内太守张杨上书,请求天子允许他带兵前来迎接乘舆东归。

天子亦未批复,仍然转到司隶校尉。

再其后,张济、段煨、王邑、杨奉等人陆续上书。

左冯翊府,法正快步走进堂内,刚要行礼,却发现屋内除了韦康,还有荀攸与张既!

见他进来,韦康开口道:“明公遣孝直来的?”

法正团团一礼:“正是。将军叫我来问冯翊,屯营粮草几何。”

韦康点头:“且等片刻。”

法正只得坐下等待。

好在没过多久,三府仓曹掾联袂入门,递上数张纸:“三郡粮食计算完毕。”

韦康禁不住起身接过纸张,荀攸、张既也站到他身边。

他看完一张,立即递给荀攸,荀攸看完再递给张既。

如此,很快看完所有纸张,韦康长舒一口气。

片刻之后,荀攸、张既先后放松下来。

三人对视一眼,韦康露出轻松的神情:“走,去禀报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