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强行喂软饭

原来之前李鸿飞为了学习明朝汉字,曾在一个月时间内,阅读了大量明朝书籍,其中就有《天工开物·上卷》。

《天工开物》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崇祯十年),由于宋应星当时公务繁忙,还只撰写出了上卷,剩余的中、下两卷,是在1644年辞官之后,才开始全力撰写的。

上卷的内容大多属于农业,手工业方面的知识,所以此时的朝廷并未引起过多重视。

要不是李鸿飞来自后世,对《天工开物》这本书如雷贯耳,知道将来必定是一本旷世奇书,他才不会仅仅只看过上卷后,就敢轻易下结论呢!

李鸿飞看书,大多只知其书,不知其人,之前写《军器图说》的毕懋康,李鸿飞同样也不知道本人是谁,是否还活着,故而当王承恩说到宋应星时,李鸿飞才会一脸懵逼。

李鸿飞粗心大意,但王承恩身为朱由检的宠臣,自然得懂察言观色,“上仙”都如此推崇此书,其作者定然是拥有大才之人,所以王承恩正式当上东厂厂督后,便命令手下番子,去找寻这《天工开物》的作者。

幸亏李鸿飞推崇的是发明家,科学家,否则若是推崇秦淮河的艺妓,这王承恩还真有可能给他拉皮条了..........

“《天工开物》的作者?那可是人才啊!具体什么时候能到?”李鸿飞急不可耐道。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华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更是称它为“华夏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如果说毕懋康是军器研究专家,那宋应星就是农业,化工业全才!

抛开农业方面的技术不说,宋应星光是工业方面的成就,绝对是当时大明第一人。

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华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

而铜锌合金更不得了,要知道后装步枪的弹壳,基本上都是黄铜弹壳。

因为黄铜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还能耐高温,并且能容忍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而不发生破裂,韧性足够好。

而宋应星合成的,就是这种铜锌合金。

如果在配合武器专家毕懋康,说不定两人合力,能提前一百多年,将后装燧发枪给捣鼓出来,这样的人才,李鸿飞能不心动么。

“先生别急,东厂番子前天已经飞鸽传书了,估计十天之内,宋大人就能抵达苏州。”王承恩说道。

“王公公,您这人情我记住了,他日有机会,本官定当报答。”李鸿飞感激道。

王承恩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如此费尽心思帮李鸿飞,还不是因为对方有个“神仙”头衔。

虽然只是个没有法力的神仙,可就连朱由检都得卖李鸿飞面子,朝中尔虞我诈数不胜数,王承恩如今又是树大招风,保不齐哪天出个什么事就栽了,所以与李鸿飞打好关系,卖个人情,说不定将来有大用。

该拿的好处已经拿到,王承恩也不愿意多待,毕竟连茶水都如此寒酸,待会儿的酒席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匆匆寒暄几句,便命手下将李鸿飞准备的五十万两饷银装车,随后启程离开。

有顺风车就是好,若是这饷银由李鸿飞派人押送,来回开销用度需要一大笔不说,万一路上有个什么闪失,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而王承恩就不一样了,他是传旨钦差,一路上都由各地官府全程护送,安全方面完全不必担心。

送走了王承恩,还没来得及歇口气,江浙总兵戚红英又来到了衙门,而且这次她还是带着陈圆圆一道过来的。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愁一桌子饭菜没人帮忙消灭呢!”李鸿飞笑着招呼道。

饭菜是早就安排好了的,谁知道王承恩没吃,如今李鸿飞刚刚成为苏州大佬,一众官员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哪敢跟李鸿飞坐在同一桌子上吃饭,一到下班,纷纷找借口溜了。

“敢情把我们当成过来蹭饭的了?”戚红英说归说,却是一点也不避讳,直接坐到了饭桌前。

“妾身见过大人。”陈圆圆一如既往的文静。

不过自从上次喊李鸿飞夫君后,或许是有人跟她说了什么,如今见到李鸿飞,打起招呼来又变得生分了不少。

“几日不见,我家圆圆又漂亮了不少啊!”李鸿飞看着陈圆圆,眼睛都挪不开了。

陈圆圆被李鸿飞狼一样的目光,看得害羞起来,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不敢与之对视。

然而她越是如此模样,李鸿飞越是肆无忌惮,反正以后都是自己媳妇儿了,现在多看几眼也算不得调戏。

“行了,要腻歪等我走了再腻歪。”戚红英看不下去了。

然而李鸿飞却并不理会,开什么玩笑!你走了,美人儿不也跟着走了么,不趁着现在多看两眼,那岂不是傻?

“喂喂喂!我跟你说正事呢!”戚红英被无视,已经忍不住要爆发了。

“什么正事?”李鸿飞下意识地问道。

“我要走了!”

“这才端碗就要走?难道饭菜不合胃口?”

“我是说,我明天就要离开苏州,带兵驻守崇明岛了。”戚红英解释道。

崇明岛在江北,由于那里是一处重要的港口,更是大明水师驻地,所以朝廷不能轻易放弃,也是目前南明为数不多的几处江北军事要塞之一。

“哦......原来是要带兵出征了,放心吧,本官明日一定亲自送将军出城........等等,你刚刚说等你走了再腻歪?难道是.......”李鸿飞忽然一惊一乍道。

“没错,便宜你这大色狼了,圆圆姐不能随我去战场,总是待在将军府,没有人照顾,我也不放心,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将她送你府上吧。”戚红英没好气道。

这家伙不关心自己上战场,反而关心起陈圆圆住哪儿,果然是个大色狼。

“早就该这样安排了,圆圆可是我妻子,一直住在娘家算什么事嘛!”李鸿飞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话别说太满,圣上说过,没打败吴三桂,你们就不算是夫妻,你自己看着办,别以为成了苏州王,就尾巴翘天上去了,违抗圣旨,那可是重罪。”

戚红英这话既是敲打,更多反而是提醒。

李鸿飞如今可是在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将会万劫不复,若不是实在没办法,她还真不愿意将陈圆圆送过来。

“放心吧,这点小事难不住我。”李鸿飞一脸奸笑道。

不就是玩金屋藏娇么,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小意思。

“行了,圆圆姐的事情说完了,我在跟你说说另一件事。”

反正该说的都说了,李鸿飞若是自己作死,那也怪不得戚红英。

“听郭胜说,你练兵很有一套,恰巧我这里最近也在招兵,只可惜圣上催的急,崇明岛那边随时有可能与敌军交战,不适合练兵,我想将新招募的两万士兵放到苏州,你先帮着训练。”

“我也不占你便宜,训练新兵所需的一切开销由我负责,另外还多出五千士兵的训练饷银,作为你帮忙练兵的补偿。”戚红英说出了第二个目的。

戚家军在江浙一带很有名望,如今戚红英重组戚家军,两地乡绅世族都是大力支持,要兵源有兵源,要钱粮有钱粮,可谓是南明如今最受百姓欢迎的一支军队了。

“你确实没占我便宜,可我帮你训练新兵还收钱,那岂不是占你便宜了?”李鸿飞说道。

仅仅训练新兵,就能得到五千士兵的训练饷银,这跟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

戚红英难道真没时间练兵?

要知道李鸿飞如今手下,根本没几个将领,负责训练新兵的郭胜,原本就是戚红英的副将,若是真需要练兵,只需将郭胜召回就是了。

可对方无偿调给自己一员猛将不说,还要想方设法送自己五千新兵的军饷,这不是占便宜是什么?

李鸿飞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对方这是在帮自己,毕竟三年之期上面可说了,要李鸿飞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得练出三万可战之军,如今只是帮忙练兵,就白得了五千精锐,这人情可送得有点大了。

“呸!登徒子,你怎么说话呢!”戚红英炸毛了。

“额........是你先说占便宜的。”李鸿飞一脸委屈。

“行了,说那么多干嘛?一个大老爷们儿还扭扭捏捏的,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还有,我告诉你,练出来的新兵,在战场上若是不中用,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戚红英说完,也不等李鸿飞回话,连饭都没有吃完,便匆匆起身告辞。

“我去.......这妞还挺有个性的!”

李鸿飞被对方强行喂了顿软饭,也不好在调侃,说人家是老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