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第十潜规则
中午就这么胡乱吃了两个火烧,然后一步一步地从社区走到了局里。在走路的过程中,虽然感到有些累(局里离社区比较远),但杨小强还是越走越轻松,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陷进去。
来拆迁是一种工作,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侵占了老百姓的利益,或者与社区领导腐败沾上边,那自己就全完了。
杨小强知道,社区领导腐败只是我的一种猜测,未必属实,但是万一呢?杨小强是经不起这种万一的。他也知道,即便是有这种万一,也未必被人举报,未必会被追责,但自己心里不踏实啊。不参与其中,至少自己可以睡个囫囵觉吧。
只挣干净钱,只做干净事。这样自己的脊梁骨是可以挺直的。
尽管自己特别想要往上爬,尽管自己不得不屈从于官场潜规则,但不代表自己要贪污腐败做一个坏官啊,真的要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吗?
在局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杨小强收到消息,下午三点要去区委大院领车。
这是区委为了做好拆迁工作而做出的决策,即每一个社区都配置一辆车,配置一个司机,专门用于拆迁时用。
这些配车与配置司机全部来自于公交公司。也就是说,区里负责车辆的人员与公交公司谈,以每辆车每月花费一万元的约定,来使用这些车。
关于车的问题,在联络员群体的内部交流中有一种观点,即区里要以每月花费一万元的代价来雇佣这些车与司机,不是在浪费钱吗?如果把这些钱放给各个局,一半钱都用不了就可以干完这些事。因为各个局里很多人会开车,肯定省了雇佣司机的钱。假设把这笔钱拨给各个局,只花费了其中的每月四千元,剩下的每月六千元能省下来,可以用到其他的地方,那多好啊!区里的钱也是来自于国家税收啊,国家的钱哪那么好花?
可是年龄最大的那位联络员并不认可这种观点,他就认为区委的这个决定是英明的,持那种观点人的眼光是肤浅的,怎么说呢?原因有三,其一,各个局自己的工作人员开车是有风险的,撞了人怎么办,自己开车出事故负伤了怎么办,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区里还要去善后,而善后是可能花费更多的钱的,而区政府与公交公司签订雇车雇司机的合同后,这种风险就不存在,开车出了事故的话公交公司去善后;其二,拆迁工作千头万绪,是要牵扯人很大精力的,让拆迁的各局人员自己开车,势必会造成精力上的浪费,因为开车总是要用脑的,开车久了总是很累的,他们这些各局的拆迁人员应该把精力用在拆迁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用在开车的路上,那样的话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其三,有花钱的地方才能有赚钱(潜规则)。
官场第十潜规则:有花钱的地方才会有赚钱。钱流动起来才是钱,才能生钱,钱如果固定不动了,就生不出钱来了。比如政府买办,是要招标是要花钱的,但是花了钱,自然就能生出钱,其间奥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杨小强认可年龄最大的这位联络员的观点。
下午两点四十五分杨小强坐车到了区委停车场,准备参与选车。此时天空已经下起了小雨。
车是有三种的,第一种是五座的小轿车,第一种是七座的商务车,第三种是十座的面包车。因为安监局参与王庄南社区拆迁工作的只有赵局长、杨小强和李明三位,因此对车型没有要求,几座的车都行。
一到区停车场,杨小强就发现这里已经乌压压地聚了一大帮子人,有区里过来选车的人员,有区里过来监督的人员,有区里过来发东西的人员(主要发笔本等拆迁需要的物品),还有公交公司的司机们以及公交公司的领导,。
杨小强排队参与了选车,填好表后,就领到了一辆七座的商务。他去看了一眼,车就停在附近,司机在里面端坐。杨小强敲开前车窗,对司机说这辆车归安监局,归王庄南社区拆迁人员用,然后与司机互换了联系方式。
杨小强正准备带司机回局,去拉赵局长一起到社区。哪知司机告诉他说,公交公司管理人员要组织他们开会。
杨小强就只能等待。这种等待是很难受的,因为赵局长还在局里等着车呢,自己既然要往上爬,就不能让局长忍受等待的煎熬。
在圈子里待,千万不要以为等车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局长就不屑于计较了,那怎么可能呢?事情就是这点鸡毛蒜皮凑起来的,这些地方局长如果不斤斤计较,被冷落了还装作毫无感觉,那以后还怎么领导区委配车的司机还怎么指挥用车,连别的局的领导都会小看了安监局赵局长。圈子里形式比内容更有内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既然赵局长会计较,身为赵局长的下属的杨小强就更会计较!今天这个开会让局长等太久了,那以后事就没个完了。圈子里的小事都牵着大事。说真的杨小强也不想计较这猫尿狗屁的事,可是局长在意的事你如果不计较,以后就没你的戏了。
于是五分钟之后,杨小强便主动靠近区委配车司机们开会的公交车,拉开了车窗,对司机曲师傅道:“什么时候结束,局长还在局里等着呢。”
因为司机曲师傅扭头跟杨小强说话,所以便被公交公司的管理人员询问,问他在干什么。
杨小强清楚地听到司机回答:“领导找我,说要让我回去干活。”
“让领导稍等一下,我们这儿一会儿就完了。”清脆的声音从公交公司管理人员口中传来。
有了这名管理人员的这句话,杨小强的心里就放心了。说明这个会很快就结束了,这样局长就不会等得太着急了。
又过了大约三分钟,公交车上的这次会议结束。杨小强便带着这名司机驱车赶回局里,去见局长。剩下的,就是跟局长一起坐车去往王庄南社区了。
路上,杨小强对自己今天催问会议结束的举动很满意,他估计,如果不是自己去催促的话,别说三分钟,再开三十分钟的会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那样的话,局长能不生气吗?